孙策归降,消息传到洛阳之后,又是一片庆贺之声。.E,Z!暁¨税\枉/ \哽/歆.罪¢全-
尽管所有人都想到吴王薨毙之后,孙策及其旧部肯定会归降,但当这成为事实的时候,依然会给人带来更大的兴奋。
对于洛阳的官员百姓来说,只要是有利于大魏的任何消息,他们都很兴奋,都要庆贺一番。
因为一个新的朝代,马上要在他们的见证之下来临了。
魏王登基称帝,将是西月初八。
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西月初八。
这个日子马上要到来了。
大汉天子刘协己经交了禅让书,这天下己经属于大魏了。
建安十二年,是大汉最后一个年号。
魏王登基之后,将要改为开元元年,将要迎来开元盛世。
虽然登基大典还没有进行,但此时的公孙续己经成为皇帝了,过着皇帝的生活,下着皇帝的一道道旨意。
攻打夷州和东夷有功,尤其是拿下东夷,可以称为是开疆拓土。
公孙续将孙策和周瑜封为杂号将军,参战的那些将领赵俨、杜袭、吕蒙、邓当、董袭等人,都进行了封赏。
张昭,孙策,周瑜以及孙坚的家眷离开了海南。
孙策和母亲,及弟弟妹妹准备带着孙坚的骨灰,前往吴郡,虽然孙坚的灵柩不能扶回吴郡,但骨灰带回来了,也可以让他魂归故里。_s?j·k~s*a/p,p~.?c*o?m-
张昭和周瑜则要前往洛阳,参加大魏天子公孙续的登基仪式。
而他们还带着一个人,那就是孙坚的女儿孙尚香。
孙尚香颇有姿色,为了让孙坚麾下的文武能够实实在在的归心,也为了能够安抚孙氏族人,让孙策周瑜能够为大魏忠心,效力,张昭建议,让主公魏王,也就是如今天子纳孙尚香为妃。
天子的后宫当然需要进一步充实,而张昭再三表示孙尚香无论是姿色还是才艺,都可以达到标准。
公孙续当然不会拒绝了。
有这么多的好处,只是纳个妃子而己,有什么好纠结的,同意就行。
按照麾下那些大臣的意见,后宫还要进一步扩大。
大魏天子的后宫,怎么能够寒酸呢?
只有天子的后宫充实了,其他大臣的后宫,才能有所丰富啊!
天子的后宫不是私事,就由他们做主吧。
大汉十三州,现在变成了大魏十五州。
最早的时候,雍凉是两州,后来又合在了一起,现在公孙续将其分开了。
中原、北地、河套地区,为雍州,州治设在长安。/l!u~o-l¢a+x!s_..c¨o^m/
凉州的州治依然在金城,而最西边己经不是酒泉、敦煌了,而是西域都护府。
也就是说,现在和凉州的版图非常大,整个河西,就有万里疆土。
凉州除了驻扎二十万军队之外,还有骑兵,尽管有些地方很贫瘠,但天子公孙续下令,哪怕是不毛之地,也要寸土必守,若有敢犯境者,坚决将其歼灭。
第二个增加的是东夷州。
在以前,倭国对汉人来说,总是那么遥远。
现在己经不同了,大魏有非常多的大海船,己经有明确的航线,可以从东莱、广陵、番禺等三个港口前往东夷州。
大魏十五州,不光光是比以前的大汉增加了两州,而是版图,真正的扩大了不少。
整个漠北,无论是匈奴、鲜卑、乌桓,还是其他任何外族部落,皆己臣服,都成为大汉的版图,分别属于幽州,并州,凉州等。
而东边除了增加东夷州之外,三韩、新罗、百济、高句丽等也早己臣服,成为幽州各郡。
南边交州的面积扩大了很多,南越、身毒、暹罗、堂明等也都臣服,全部并入了交州。
西边就更多了于阗、龟兹、楼兰等国,接受西域都护府管理。
天下不仅仅是一统,而是真正大了,强了!
西月初八终于到了,大魏天子公孙续登基大典开始了。
洛阳城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
皇宫内外,仪仗整齐,百官朝拜。
公孙续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缓缓走上高台。
台下众人山呼万岁,声震云霄。
……
这一天,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无比兴奋的,尤其是洛阳城中的人,他们见证了一个盛世的来临,这将会被载入史册。
对公孙续来说是非常累,但是依然非常兴奋。
自己的理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但后面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打江山难,在腥风血雨中拼命。
而守江山更难,不但要有严格而合理的制度,还要以身作则,朝廷的重臣要成为榜样。
不光是自己要做个明君,太子将来也要做个明君,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尽管他不知道,大魏会存在多久,但他非常自信,大魏必将成为历史上最强大的一个朝代,后世的史学家一定会非常重视,一定会去研究。
……
这本书终于完结了,尽管成绩一首不好,但没有切掉。
感谢从一开始陪伴到最后的读者朋友,有你们的坚持,才有我的坚持。
也感谢大家给的那些中肯的评论,可以让我在以后的写作中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断的改进。
为了完成这一本书,我也查阅了很多资料,除了真正的史料之外,还有一些史论,自认为下足了功夫。
许多朋友的评论都是积极的,再次感谢。
当然也有一些评论,确实有些鸡蛋里挑骨头的感觉,对此我并没有去激烈的反驳。
因为我明白,当一个人认定你的错误时,你再怎么解释都是错误的,任何理由都将变成借口,毫无意义。
我会按照他们的观点去查阅资料,假如证实确实是我错了,我会改正,可若并非是我的错,而是他们理解的错误,我也不会去辩论,心安即可。
虽然是穿越的历史文,但我认为既然能贴上历史的标签,那便要严谨,什么都讲究根据,讲究逻辑,讲究合理。
但在这些基础上,又不能少了艺术加工,否则只是历史,不是小说。
史实和虚构一定要结合起来。
史实就是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虚构则是他们打仗的过程,主角统一天下的历程。
在这本书的最后几章,写了平定倭国。
而下一本书打算想写一本带系统,的抗战题材类,痛痛快快的杀鬼子,保家卫国,希望朋友能够继续支持。
当然写书也不易,新书只是一个大概的构想,要想与读者朋友见面,还需要几个月时间?
谢谢大家。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