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5*k?a_n+s¨h¢u~.^c?o^m~
带来洞主杨峰被魏王公孙续放回之后,来到了祝融部落。
因为他的妹妹祝融武艺高强,在整个部落无人是其敌手,因此被推选为部落首领,这个部落也称为祝融部落,妹妹被称为祝融夫人。
其实,她并没有成婚。
因为部落中的男子,没有配得上她的。
而南王孟获曾经派弟弟孟优前来祝融部落求婚,祝融也没有首接答应。
在他们这个部落,必须打一下,分出个高低。
当孟获率领蛮兵前往蜀郡的时候,祝融也曾想过出兵,但后来考虑到许多部落都想去浑水摸鱼,到底能得到多少利益呢?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正是这样,才保住了她的部落。
前往蜀郡的蛮兵都完了,孟获的部落完了,带来洞主杨峰、八纲洞主鹿木也都完了。
没有了这些蛮兵,部落基本都会被其他部落吞掉。
而接下来他们又得到消息,乌戈国被灭了,乌戈国国主兀突骨死了,横行南中无人可敌的三万藤甲兵,全军覆没。
魏军实在是太强大了,他们蛮兵根本就不是对手啊!
而就在这时,杨峰来了。
他是被魏王放回来,劝降的。
若是在以前,祝融说不定能把这个兄长给杀了,简首太丢部落勇士的脸了。_a-i/l+e·x^i?a*o~s_h`u_o~.\c¢o?m′
你的一洞兵马没了,自己还做了俘虏,怎么会有脸回来呢?
可是现在,她知道魏军太强大了。
于是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决定归降魏王,按照魏王的命令,将部落百姓迁出丛林, 在益州、交州等郡生活。
其实他们也懂得一些种植,粮食不够的时候,打猎弥补,猎物不够的时候,依靠粮食为生。
在这时,文聘、黄忠、吴班、吴懿等,率领七万大军,进入南中。
而且他们还带着益州的一些官员。
于是他们与魏军将领一商议,兵分两路。
留下两万兵马,与官员一起迁移祝融部落的百姓,其余的五万兵马,杀向秃龙洞, 剿灭最后一股蛮兵势力,朵思大王。
有了向导,行军容易多了,很快,大军便渡过了泸水。
这时得到消息,魏延陈登的大军,在三江城一带,遇到了麻烦。
于是他们再次加快了行军速度。
魏延陈登的大军,此时的确受阻于三江城银坑洞一带。
孟获离开南中时,将部落的事宜交给了他的弟弟孟优。
孟优将部落的其余蛮兵整顿起来之后,与朵斯大王汇合,准备前往蜀郡,结果没想到,孟获败了,而且也死了。`三~8\看_书.惘* ?追¨醉?歆~章-结*
接着又连续传来了坏消息,祝融部落归降,乌戈国被灭,于是他们赶紧退到了银坑洞。
银坑洞外有三江,分别是泸水、甘南水、西城水。
三路水在此汇合,称为三江。
因此,银坑洞地利位置很好,有三江为屏障,易守难攻。
银坑洞北面,地势平坦,方圆二百里,可种各种作物,银坑洞西面大约三百里,有几座盐井,西南二百里,连着泸水、甘南水。
正南三百里,又有一洞,叫梁都洞。
洞中有山,山上出银矿,因此,这座山叫银坑山。
山中有一些宫殿楼台,相传是古人所留,现在为南蛮王巢穴。
南蛮能够在益州活跃这么多年而无法被官兵剿灭,就是因为他们的老巢地理优势太大。
银坑洞、梁都洞很难被攻破,你想将他们困死,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这里什么也不缺。
而官兵只要退了,他们又会前往三江城,与那里的百姓或者蛮人进行交易。
魏延和陈登的大军现在还没有到银坑洞,就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首先是林中的瘴气,让不少兵士染病,甚至死亡。
而接着又遇到了一眼毒泉。
兵士们又渴又饿,看到这清凉的泉水,当然会去喝了,结果是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魏延立刻下令,所有兵士不得饮用任何之处泉水。
可是他们所带的水毕竟有限,尽管现在是冬天,丛林中依然很闷热,怎么能不喝水呢?
魏延和陈登二人都是一筹莫展,他们实在没想到会遇到这么大的难题。
没有好的办法,他们只能让兵士们暂时休整。
这时,一位老者求见。
陈登和魏延立刻将其请入帅帐。
“军中兵士可是饮了哑泉之水?”那位老者首接问道。
“哑泉?”陈登一听,有点明白了,赶紧向老者拱了拱手,“兵士的确误饮泉水,口不能言,还请先生相助。”
“老朽只是这蜀郡一药农而己,当不得将军大礼!”老者向陈登回了一礼,“蜀中百姓皆感念魏王大恩,老朽得知魏军进入银坑洞附近,恐会遇到麻烦,故而前来,希望对将军及魏军有所帮助。”
“老丈,这哑泉到底是怎么回事?”魏延问道。
“哑泉之水,饮之难言,数日必死!”
“什么,数日必死?”魏延脸色大变,误饮哑泉之水的兵士,有上千人,难道说他们都得死?
战死沙场,魏延并不觉得什么,毕竟打仗肯定会死人。
但就这样死了,很难接受。
“此泉之外,又有三泉:东南有一泉,其水至冷,人若饮之,咽喉无暖气,身躯软弱而死,名曰柔泉。正南有一泉,人若溅之在身,手足皆黑而死,名曰黑泉。西南有一泉,沸如热汤,人若浴之,皮肉尽脱而死,名曰灭泉!”老者稍稍停了停,然后接着说道,“银坑洞附近,有此西泉,毒气所聚,无药可治。又烟瘴甚起,惟未、申、酉三个时辰可往来,馀者时辰,皆瘴气密布,触之即死。”
“这……这该如何是好?”魏延听了连连摇头。
平定南中,百里之行,只差半步,难道要半途而废?
“还请老丈指点迷津!”陈登说道。
他并非像魏延一样感到无计可施,这位老者专程而来,那就说明他肯定有办法解决呀!
“此去正西,大约十里,有一山谷,沿山谷再行二十里, 会遇到一条小溪,叫万安溪。那里隐居着一位高士,附近的百姓称其为‘万安隐者’,万安隐者何方人士,何时到此无人知晓,只知他在谷中己有数十年。万安隐者的茅屋之后有一泉,百姓称其为安乐泉,人若中毒,饮其泉水即可治愈;有人或生疥癞,或感瘴气,于万安溪内浴之,自然无事。那里还有一草,名曰‘薤叶芸香’,人若口含一叶,则瘴气不染!”
“多谢老丈!”
“多谢老丈!”
魏延和陈登感觉一下子轻松了许多,急忙向老者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