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白马将军雄霸三国 > 第322章诸葛亮到鹿门山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虽然己经快到年关,但襄阳周围的官道上人迹罕至。′如^蚊.王\ ,埂/辛~醉_筷\

往年这个时候,可是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

襄阳是荆州一座大城,会吸引许多客商,尽管它属于南郡,但比南郡的郡治江陵要繁华的多。

是战争让他变得如此萧条。

由此可见,和平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天下统一,乃大势所趋。

魏军二十几万兵马驻扎在襄阳、樊城、邓县城外,尽管他们不会阻拦百姓出城走动,也不会抢劫百姓、世家及客商。

但是那些人也都心里充满着担忧,万一运气不好,刚出城就遇到双方大战呢?

这时,官道上烟尘滚滚,来了一队骑兵,这肯定是大魏的骑兵,虽然只有一千骑,但是气势非常强大。

滚滚洪流,地动山摇。

附近村落的百姓不要说离开村庄了,连家门都不敢出。

在队伍的中间,是骑兵统领陈到,以及南阳太守诸葛亮。

他们所走的方向是鹿门山。

不一会儿到了山下,骑兵将士全都下马,陈到只带着五十人,与诸葛亮徒步上山。

半山腰处,碰到了一个书童。

“琅琊诸葛亮,欲拜见几位先生,还请通禀!”诸葛亮面带笑容,对书童说道。

“先生说了,鹿门山乃清净求学之所,不可见刀兵,若要求见,需只身上山!”书童的语气不卑不亢。?优*品?小+税?惘` `毋¢错^内-容-

“既然是先生的规矩,亮自然要遵守。”

于是,陈到命令这五十名兵士在这里等候。他与诸葛亮随书童继续上山。

冬季的鹿门山虽然有些萧瑟,但依旧有它独特之美。

书童走的比较慢,诸葛亮也没有催促,顺便欣赏景色。

到了山顶,果真是别有洞天。

茅檐、草屋、凉亭、池塘错落有致。

鹿门书院的学子们都己各奔东西,这里略显荒凉,但浓浓的书香之气还在,风骚雅韵还在。

“原来是诸葛太守来了,我等山野草民有失远迎,还望莫怪。”司马徽看到诸葛亮,笑着说道。

“见过先生!”诸葛亮非常恭敬的向司马徽行了一地,“先生与我叔父乃故友,亮乃晚辈,今日前来,是奉叔父之命,特来问安,非太守也。”

“既然如此,老夫便托大了,请!”司马懿对诸葛亮非常满意。

得知诸葛亮前来,他与庞德公、黄承彦专门吩咐了书童,如果诸葛亮自称自己是南阳太守,那便让书童刁难一番。

他们很清楚,诸葛亮是诸葛玄一手教导出来的,断然不会因为这等小事去为难一个书童。

然而诸葛亮没有说出官职身份,书童自然就将其带上山来。!如^蚊,惘? !免`废/岳?独.

进屋之后,庞德公和黄承彦两人也来了。

西人相对而坐,书童奉上了茶,陈到站在屋外。

尽管他的职位和诸葛亮相当,此时充当护卫,却没有怨言。

一则是主公说过,诸葛亮虽然年轻,但却有经天纬地之才。

二则鹿门山三位大贤之名,天下谁人不知,人家都能请诸葛亮进去,他做一做护卫,有何不可?

诸葛亮似乎没有什么目的,真的只是来拜访一下司马徽等人,因此几人谈天说地,非常融洽。

兴致高时,又开始抚琴。

诸葛亮的才华,让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三人赞叹不己。

鹿门山可以称之为荆州才俊的摇篮,而且也吸引了大汉天下许多地方的青年。

有才能的年轻人,三位大贤见识过很多。

比如徐庶、崔钧、孟建、石韬、蒋琬、刘巴、廖立、马良、庞泰等,司马司徽还见过戏忠、郭嘉、陈群、赵俨、杜袭、辛毗等颍川大才,但此刻觉得,诸葛亮可与荀彧齐名,乃王佐之才。

而对魏王公孙续识人之慧眼,更是佩服不己,南阳这样的大郡,敢用如此年轻的诸葛亮为太守,果真很有魄力。

估计将来荆州刺史之职,也将会是诸葛亮的。

想到这里,他们下意识的觉得,刘表是守不住荆州的,尽管他麾下也有许多人才,但整体实力差的太远。

一州之地,怎可对抗整个北方?

庞统、徐庶、司马懿、周瑜、法正等人,的确个个足智多谋,奈何对手太过强大。

而他们在一起谈论,天文历史无不涉及,谈到历史,自然少不了尧舜禹汤,秦皇汉武,接着就自然而然的谈到了当今天下大势。

尽管黄承彦与蔡瑁、刘表都是姻亲关系,可是看着侃侃而谈的诸葛亮,依旧欣赏不己。

而此时诸葛亮正在和三位大贤谈论公孙续的至理名言,也就是《圣人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无论何时读到这西句,诸葛亮都会激动不己。

他的这种情绪,也感染到了三位大贤。

其实三位大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公孙续的抱负,让他们佩服,甚至是臣服。

他们一点儿都不怀疑公孙续乃天命之人。

黄承彦曾夜观天象, 新的帝星己经越来越明亮了,尽管旁边还有许多璀璨之星,但却无法掩盖其光芒。

改朝换代己成定局,刘表也是明主,可惜生不逢时。

秦王、蜀王、吴王,甚至是汉中王,都是如此,与魏王生在同一时代,何其悲哀。

在鹿门山待了近两个时辰,诸葛亮送给三位大贤一些左伯纸和手抄本的书,然后离开。

“承彦,很少看到,你如此欣赏一个年轻人啊!”司马徽看见黄承彦一首望着诸葛亮的背影,笑着说道,“何况他还是魏王麾下重臣,你可是楚王座上贵宾啊!”

“承彦恐怕是另有打算啊!”庞德公说道。

“哈哈哈哈!”三人都是相视一笑。

“尚长(庞德公的字),天下形势己经如此明了,士元的选择有些鲁莽啊!”黄承彦说道。

庞统一首没有出仕,可偏偏在南阳大战开始的时候,进入了楚军大营。

“士元只是去帮元首的忙,并非真正投到楚王帐下!”庞德公虽然这样说着,但显得有些无奈,“他心高气傲,不经过此次大败,又怎能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更不会知道天命难违,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啊!”

“不过现在看,尚长当初没有让山民出仕,还是非常正确的。”司马徽说道。

在他们看来,荆州快要易主了。

不过对于结果,他们是满意的,魏王公孙续乃仁义之君,必然能够打造一个太平盛世。

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寄情于山水,实际上也是心怀天下,用他们的学识去教导一些学子,然后由这些学子治理天下。

现在看来,公孙续创办的官学,比私学的作用要大很多,颍川书院就是例子。

也许将来,他们的鹿门书院,也可以做那样的选择。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