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魏军大营。_卡?卡^晓*说·罔. ~吾,错¢内~容¢
帅帐之中,郭嘉和公孙续正在看斥候送来的一些情报。
“主公,徐荣的大军占领了留坝、故道等县以及箕谷口,在那里积草囤粮,休养生息,倒是一个好主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十万兵马行走极为不易,在秦岭山中,确实需要一处能够供兵马休整,并补给粮草及兵甲器械,令京兆尹张济及雍州刺史府田楷等人,组织右扶风各县官员,全力配合徐荣的大军,及时运送粮草及兵甲器械,包括一些攻城、守城的器械!”公孙续说的。
“主公英明!”郭嘉点了点头。
主公知人善用这一点,让郭嘉非常佩服。
徐荣、张绣、贾诩等三人,对凉州可是非常熟悉的。
而现在他们囤兵之处,就位于汉中、武都及阴平道的交界地带,将来出兵,可做的选择非常多。
“主公……”正在这时,陈宫和陈登联袂进入帅帐。
“公台,元龙可有什么事吗?”
“主公,蒋干入吴营,至今未归,会不会……”陈宫脸上充满着疑惑和担忧,说道。
蒋干是征东军的幕僚,他虽然是奉公孙续之令前往吴营,但是必须要告知徐晃和陈宫等人。
因此这件事陈宫和陈登都知道。
尽管他们也认为不可能成功,但并不影响大局,试一试没什么坏处。!j+j·w\x¨c¨.,i¨n^f-o.
然而几天未归,他们有些心急了。
不管才能如何,蒋干也是九江名士啊!是征东军的幕僚,怎能不管不问。
“蒋干是周瑜的同窗,应该不会有危险!”公孙续思索片刻,说道。
对于蒋干之事,公孙续其实并未上心。
成与不成,至少不是这么快就会有结果的。
“主公说的没错,周瑜是不会杀蒋干的,只是孙策……”
“公台不必担心,他们若要杀蒋干,必然会大张旗鼓,绝不会悄无声息,现在没有消息,那说明蒋干还在周瑜的大营中,只不过事情并不顺利而己。”郭嘉说道。
“言之有理!”陈登点了点头。
杀蒋干,无非就是为了提升士气,肯定要大张旗鼓了。
“是属下有些急躁了。”
“公台这是关心则乱啊!”公孙续笑了笑。
“主公,周瑜不可能归降,蒋干此行……”陈宫满脸疑惑。
“蒋干现在仍未归,则说明他并未表明身份!”公孙续想了想说道。
如果表明了身份,说降不成,那你还待在人家大营干什么?人家也不可能留你啊!
《三国演义》中有蒋干盗书一段,不管有没有根据,周瑜要用反间计,必须要选定一个对象。·墈-书/屋/ ?唔¨错.内`容_
公孙续也想了很多,发现没有被周瑜能利用的人。
那蒋干这些天在周瑜大营在做什么?他也在思索。
“主公言之有理,只是以周瑜之智,岂能猜不出来?”
“既然能猜出来,还没有让蒋干回来,那周瑜肯定在思索计谋!”郭嘉说道。
“思索计谋?”陈宫皱起了眉头。
陈登也深思起来。
“主公是想将计就计?”片刻之后,陈宫说道。
“我们现在没有破敌良策,而他们肯定也没有办法,蒋干到了吴军大营,不就给周瑜提供了使用计谋的机会吗?”公孙续说道。
“主公睿智,属下远不及也!”
陈宫和陈登,同时向公孙续行了一礼。
不管是真心还是拍马屁,能让这些牛人折服,公孙续也很满足。
“将计就计,实际上也是险计,需万分谨慎,切不可有丝毫大意!”
你要利用别人,就首先要识破别人的计谋,这比普通用计要更难。
“属下谨记主公教诲!”
赤壁双方大营,此时都很平静。
但决战的紧张气氛,却笼罩在所有的营寨中,并且一首蔓延到了襄阳、江陵、洞庭等处。
柴岭关,虽然没有兵马驻守,但三万大军要翻越,也不那么容易,因为他们要带一定的兵甲器械、粮草,还有一些战马。
用了整整三天时间,才翻越过去。
简单的休整一番之后,朱灵命令大军立刻开拔。
郭淮率领一万兵马为先锋,加快了行军速度,杀向散关。
陈仓道不比褒斜道好走,但这一次的行军比他们开始时行军快多了,因为没有带多少辎重,只有十天的粮草,随身的兵甲器械,没有攻城器械。
主要是为了偷袭,若偷袭不成,即使带着攻城器械,估计也攻不下来。
又用了五天时间,抵达散关背后。
镇守散关的是袁绍麾下大将高览,这里只有五千兵马。
虽然是五千,但高览可以说是高枕无忧。
散关之险,有五千兵马镇守,即使魏军有数万,甚至十万,高览也不惧。
太险了,一边靠着大山,一边靠着深沟,石壁上凿出的那些小道,兵马再多也无法展开。
魏军在兵围陈仓之后,倒是派了一队兵马,来到了散关前。
但只在这里待了两天就撤走了。
没有拿下陈仓之前,兵马驻扎在这里毫无意义,除了白白消耗粮草之外,还要担心张郃断了他们的粮道。
张郃可有三万兵马,完全有这种能力和可能。
从斥候送来的情报看,魏军派了一队兵马前去攻打萧关,由此可见对于陈仓和散关,他们实在没有办法了。
深秋的秦岭山中,寒气逼人。
高览在天黑之前,将整个散关巡查了一遍,没发现什么异常,于是回到营帐中去休息。
他每天都会这样巡查,每天都是一样的结果。
兵士们也非常放松。
夜幕降临了,鸟归巢,秋虫依旧鸣叫。
郭淮率领着一队兵马,借着月色行进于散关后的小道中,若隐若现。
突然一名兵士没有留意,从路边跌入了深谷中,先是“啊”的一声,随后传出了一阵闷响。
郭淮吓了一大跳,赶紧命令兵士停下。
好在并没有引起不远处守关秦军的注意。
道路太窄了,虽然月色皎洁,但依旧看的不太清楚。
兵士们更加小心了。
终于到了散关下面。
守关的兵士非常注意的是关前,关后的守军并不多,因为魏军不可能来这里。
郭淮听了听,关上没有什么动静,手一摆。
几名兵士迅速拿出了挠钩套锁,扔上关头,然后迅速拽着绳索向上攀爬。
郭淮脸色平静,但内心还有一些紧张,这是最关键的时刻,千万不能出意外啊!
一个个兵士仿佛蚂蚁上树一般,接二连三的爬上了关头。
二十个、五十个、一百个、两百个、三百个!
三百多兵士己经上去了,郭淮终于松了一口,于是将长枪背在背上,攀着绳索,也爬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