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风还在吹,黄蟹坐在办公桌前,盯着白板上那两个字——“稳内扩外”,眼神像在看一个即将解开的谜题。`我*得?书-城′ .已!发_布¨最/辛^璋^劫!
他已经连续三天没睡好觉了,不是因为失眠,而是因为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可能性:科技发展?扩张领土?还是……两条腿走路?
可联盟内部的意见依旧泾渭分明,技术组那边已经开始研究如何用ai种菜,工程组那边已经画好了十套拓荒基地蓝图,连选址都标好了。两边谁也不服谁,甚至有人提议搞个“发展路线模拟游戏”,赢的一方负责给输家买奶茶。
“这哪是开会,这是选战队。”黄蟹喃喃自语,手里转着笔,像个陷入选择困难症的高中生。
就在这时,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
推门进来的是小林,抱着一沓文件,脸上带着点兴奋:“黄哥,有个消息可能对您有用。”
“说吧,我正缺点灵感呢。”黄蟹把脚搁在桌上,一副听你讲讲看的模样。
小林翻开文件:“是关于其他势力的消息,之前会议上老王提到过,说有外部文明的发展模式挺特别的,不过当时大家都吵得不可开交,没人深入讨论。·s*h\u!y^o·u¨k¨a\n~.~c`o?m^”
黄蟹眼睛亮了一下:“哦?赶紧说重点!”
“据传,有一个叫‘曙光城’的外部势力,在资源分配和科技发展的平衡上做得非常出色,他们不仅建立了高效的资源循环系统,还利用独特的能源开发方式,实现了科技与生态的同步进化。”
黄蟹听完,眉头慢慢舒展开来:“听起来像是那种‘既能种田又能打boss’的全能型选手啊。”
“差不多吧。”小林点头,“而且他们的扩张策略也很温和,每占领一片新区域,都会先进行环境评估、资源整合,确保不会破坏现有生态链。”
“嗯……有点意思。”黄蟹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这种发展模式,是不是跟我们目前的状况很契合?”
“我觉得是的。”小林顿了顿,“只是目前这些信息都是道听途说,真实性还有待确认。~白-马^书^院* ·已_发,布·醉-薪¢漳*踕^”
黄蟹笑了笑:“那就去确认呗。”
接下来的几天,黄蟹安排情报部门全力搜集曙光城的情报。
一开始,渠道五花八门,有人说他们在极北之地建了个冰雪实验室,也有人说他们靠一种神秘植物发电,还有人说他们的领导人是个会预知未来的机器人……
“你们是在给我找线索,还是在写科幻小说?”黄蟹看着一堆离谱报告,差点一口茶喷出来。
最终,经过三天三夜的多方打听,情报人员终于从一位靠谱的商人那里得到了确切消息:
“曙光城确实存在,位于东南方向,距离我们约五百公里,城市结构稳定,科技水平领先,最关键的是——他们对外交流持开放态度。”
“开放态度?”黄蟹挑眉,“你是说,他们愿意接待外来访客?”
“据说只要不是敌对势力,他们欢迎一切友好的交流者。”商人笑着补充,“而且他们最近正在举办一场‘文明共建论坛’,邀请周边多个势力代表参加。”
黄蟹听得眼睛都亮了:“这不是天赐良机吗?”
他当即拍板:“准备考察团,我们要去看看这个传说中的曙光城。”
“黄哥,真要派人过去?”小林有些担心,“现在联盟事务这么繁忙,抽调人手会不会太难?”
“不难。”黄蟹摆摆手,“我早就想好了,这次考察不能随便派几个人过去走马观花,必须是有经验、懂外交、能沟通的人。”
“那……人选方面?”
“我已经列好名单了。”黄蟹拿出一张纸,“队长是李晨,他在外交和谈判方面很有天赋;副队长是张瑶,精通能源与生态建设;然后还有两名技术人员,一名安全员,刚好五个人。”
小林看完名单点点头:“确实都是精兵强将。”
“那就这么定了。”黄蟹站起身,走到窗边,“让他们尽快出发,务必要带回第一手资料。”
“需要我提醒他们注意什么吗?”小林问。
“只有一点。”黄蟹回头,嘴角微微上扬,“别忘了带相机,回来我要看到现场直播级别的汇报。”
临行前,黄蟹亲自为考察队送行。
“这次任务虽然不算危险,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他站在队伍前,语气认真,“我们派出你们,不只是为了看看别人怎么发展,更是为了找到一条最适合我们自己的路。”
队员们纷纷点头,神情肃穆。
“另外……”黄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装置,递给李晨,“这是我刚研发出来的通讯设备,紧急情况下可以启动,信号直达总部。”
李晨接过装置,沉甸甸的分量让他心头一紧:“明白了,我们会小心行事。”
黄蟹笑了笑,挥挥手:“出发吧,曙光在等着你们。”
考察队整装待发,踏上了前往曙光城的旅程。
而黄蟹,则站在高塔上,目送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远方。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外出考察,更可能是联盟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一步。
“希望他们能带回一点不一样的答案。”他低声说道。
风再次吹起,卷起了他衣角,也吹动了联盟未来的篇章。
这一章,或许还未结束。
但他的方向,已然清晰。
喜欢全民文明进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