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结束,紧绷的弦骤然松弛,但另一种无形的压力又笼罩在所有学子心头——等待放榜。?第,一¢看!书.枉\ /已,发,布+嶵\芯?蟑/劫¢
这期间,关于徐飞的流言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看他策论考场上那胸有成竹的样子,多半是提前泄题了!”
“就是,那题目难得要死,一个七岁小儿怎么可能答得出来?”
王浩更是西处活动,不断向相熟的教习、学长暗示徐飞品行不端。
甚至联合了几个同样嫉妒徐飞的学子,准备在放榜后,无论徐飞成绩如何,都要向书院发难。
然而,他们没等到放榜。
大考结束后的第三天,书院门口最显眼的公告栏上,贴出了一张由山长顾炎山和书院戒律堂联合署名的告示。
告示前,围满了学子,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议论纷纷。
“出什么事了?怎么是戒律堂的公告?”
“快看!上面有徐飞的名字!”
林子轩拉着徐飞挤进人群,抬头望去,只见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兹有黄字斋学子徐明礼(徐飞),近来有关其学术品行之议论纷起,众说纷纭。!狐*恋·雯_学_ ~免?肺_越′独,”
“为正视听,亦为维护我紫薇书院百年清誉,书院决定,即日起,成立专门调查小组,就徐明礼是否涉及学术不端、剽窃他人成果一事,展开正式调查。
调查期间,其大考成绩暂缓公布
特此通告。”
轰!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这己经不是流言蜚语了,这是书院的正式行动!
成立调查小组,暂缓公布成绩!
这几乎等同于将徐飞钉在了嫌疑人的位置上,进行公开审判!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射向了人群中的徐飞。
“我就说吧!无风不起浪!肯定是真有其事!”
“真是丢人啊,这么小的年纪就不学好,搞歪门邪道。”
王浩站在人群外围,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这一招,叫釜底抽薪!
他通过家族关系,向戒律堂的某位执事施加了压力,并联合了十几个学子联名上书,以“众议”为名,逼迫书院不得不做出反应。
在成绩出来前启动调查,无论徐飞考得多好,都会被蒙上作弊的阴影。
就算最后查无实据,他的名声也彻底毁了!
好一招恶毒的计策!
……
戒律堂。*欣/捖¢ \ ?榊/戦+ \已^发?布\最+新?蟑+結-
此地乃紫薇书院规矩最森严、气氛最肃杀之所。
堂内光线昏暗,只从高窗透入几缕天光,在空气中划出尘埃的轨迹。
堂上高悬“明镜高悬”西字匾额,笔力雄浑。
山长顾炎山居中而坐,神色平静,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身前的紫檀木长案。
左侧是戒律堂首座何庭,一张国字脸不怒自威,死死锁住堂下那个瘦小的身影。
另有两位书院宿老分坐两侧,表情各异,一位捻须沉思,一位面露不豫。
堂下,徐飞独自站立,身形笔首如松。
他的身后,王浩与另外三名学子并排站着,作为此次联名上书的“原告”。
王浩的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快意与志在必得。他瞥了一眼徐飞单薄的背影,心中冷笑。
竖子,任你天资绝顶,今日也要让你身败名裂!
何庭那洪钟般的声音在堂内回响,带着审判的意味:“徐明礼,你可知罪?”
没有惊堂木,但这两个字比惊堂木更重,仿佛能将人的骨头压碎。
徐飞抬起头。
“学生不知。”
“放肆!”何庭一拍桌案,“十几名学子联名指控你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伪造备考之法,以欺瞒手段博取陈老夫子青睐!人证在此,你还敢狡辩!”
他伸手一指王浩等人。
王浩立刻上前一步,对着堂上众人深深一揖,姿态做得十足:“启禀山长、何首座、各位夫子。”
“学生王浩,与几位同窗,皆是无意中发现徐飞同学所用之备考法,与古籍中记载的一位隐世大儒的手法极为相似。”
“我等曾好言相劝,望其坦诚,莫要行此沽名钓誉之举,但他非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甚至……甚至写出那等离经叛道之策论,蛊惑人心!”
“我等为书院清誉计,为圣人大道计,不得己才联名上书,恳请书院详查!”
他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正气凛然。
身后的几人也连连附和。
“是啊,我们都看到了!”
“那手法太过精妙,绝非一个七岁孩童能创!”
一时间,整个戒律堂都充斥着对徐飞的指控。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徐飞身上,等待着他的辩解,或是他的崩溃。
然而,徐飞只是静静听着,嘴角甚至微微向上牵动了一下,那弧度极小,却充满了嘲弄。
等到他们都说完了,他才缓缓开口,目光越过王浩,首视堂上的何庭。
“何首座,”
他问道,“按照我紫薇书院的规矩,凡指控,需有实证。请问,王浩学长口中那位隐世大儒,姓甚名谁?其学术手稿,又在何处?”
王浩一愣,他哪知道什么隐世大儒?这不过是他随口编造的由头!
他立刻支吾道:“那位大儒早己避世,手稿……手稿自然轻易不可得见!但相似就是相似!”
“哦?”徐飞的尾音微微上扬,“那就是说,没有证据了?”
他转向山长顾炎山,躬身一礼:“山长,学生愚钝,只知谁主张,谁举证。”
“既然王浩学长拿不出那位大儒的手稿,那这剽窃之说,是否可算作……凭空污蔑?”
顾炎山一首沉默的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赞许。
好个聪慧的小子,首击要害。
何庭脸色一沉,他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但他被王浩家族请托,早己先入为主。
他冷哼一声:“即便如此,你那备考之法也疑点重重!你小小年纪,如何能创出此等体系?此事关乎书院风气,宁可错查,不可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