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
两人的拳力惊人,虽没有像武侠世界那般爆发出什么恐怖的能量,但强烈的气劲,还是掀起了一股尘土。¢看\书·君^ ?首+发^
不过,这第一拳看似刚猛,但两人似乎都有留劲,几乎在同一时间,两人齐身而动,大战在一起,拳来拳往,尘土飞扬,好似猛兽厮杀,极为精彩。
“你二人看来,周侗和刘法的实力如何?”赵煦突然开口询问。
狄咏昨日在教授他修炼的时候,就和赵煦说过,武人厮杀,一在力、二在技,三在意,四在气,五在神。
因此,在军中武将总共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彪将、勇将、悍将、虎将以及神将,在五个层次之前的无人,统称为武夫。
刚才周侗和王升之间的打斗,虽然也精彩,但却是留存了很多实力。
但现在,周侗和刘法之间,就是纯粹的厮杀,更加精彩。
瞧着两人战斗,哪怕是赵煦这个门外汉,也能瞧出两人的厉害,同样也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狄咏分析道,“殿下,刘法现在已经出了全力,而周侗却是游刃有余,因此在实力上,刘法不如周侗。”
“以臣来看,刘法应该是刚到勇将的层次。”
“而周侗,据臣所知,已经衍气功成,实力强悍,有虎将的实力。”
“确实如此,刚才臣与周大侠交手,若不是周大侠有留手几分,恐怕臣也坚持不住一刻钟。+优/品+小!说+网? ·更-新·最!快+”王升在一旁附和道。
“虎将,还真是厉害。”
赵煦感慨,面带喜色。
狄咏和他说过,从古至今,实力能达虎将者,无不名垂青史,在整个大宋,实力达到虎将的人,也绝对不会超过二十人。
因此,周侗的实力,足以让他感到高兴和震惊。
“那你二人比之如何?”赵煦继续问道。
“殿下,臣早些年在西夏战场上,就已经达到了虎将,这些年虽身在汴梁,但武事上不曾懈怠,现在的实力应该与周侗在伯仲之间。”狄咏面带微笑,语气虽然谦虚温和,但脸上却是带着浓浓的自信。
这些年,他虽然没有上战场,但修身养性下,他的实力不退反进,已经触摸到了神将的边缘。
“回殿下,臣不如狄大人和周大侠,实力只是刚入虎将。”王升拱手行礼,语气平和。
“这样吗?那以后孤的安慰就交给你们了。”赵煦很是高兴的笑了起来,狄咏的实力他有过大致的猜测,因此没太过意外。
但王升的实力,却是让他有些意外。
他没想到王升的实力,居然也是虎将。
这样一来,有了三位虎将的护持,他的安危大幅度提升。
嘭——
这时,刘法被周侗一拳轰飞,刘法与周侗之间的战斗分出胜负。*0!0-小!说~网` ?最_新.章^节\更?新/快_
“周大侠实力不凡,心服口服。”刘法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对着周侗抱拳行礼。
“都头承让。”周侗回礼,微笑道,“都头还未及冠,就有此等实力,日后只要勤修苦练,必达虎将。”
踏踏踏——
突然,伴随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童贯陪同一位老太监,急匆匆的来到练武场。
“臣拜见太子。”老太监一到,便与童贯一起拜见赵煦。
“免礼”赵煦挥手,面带微笑,好奇询问,“童供奉此来何事?”
眼前的老太监不是别人,正是童贯的养父,高太后身旁的内侍供奉,童湜。
“回殿下。”童湜恭敬道,“臣此来,是奉太后口谕,前来宣旨。”
“宣旨?”赵煦隐晦的看了眼狄咏等人,嘴上却是好奇的问道,“祖母是对孤有什么旨意吗?”
“殿下误会了。”童湜微笑着解释道,“太后知狄副指挥使带猛士入宫,特命臣过来宣旨。”
“既然是这样,那就请供奉宣旨吧!”闻言,赵煦心头一紧,但却没有多言,隐晦的给狄咏使了一个眼神。
“周侗,刘法,速速过来接旨。”狄咏心领神会,对着周侗和刘法喊道。
“是——”周侗两人哪里敢怠慢,快速跑了过来。
“狄咏、周侗、王升、刘法接旨。”瞅着人员到齐,童湜正视众人,面色也无比的严肃。
“臣(小人)接旨。”狄咏领头,带着周侗三人躬身行礼。
童湜眼不斜视,朗声开口,“传太后懿旨,今太子年幼,需猛士护卫。”
“王升、刘法二人本为军中之人,从即日起,调入御龙直为都头,由狄咏安排。”
“周侗本为御拳馆教师,破格调入御龙直,职权为副都头,由狄咏安排。”
“臣等多谢太后提拔。”众人闻言,齐齐面色一喜,恭敬行礼。
进入御龙直,他们算是跨出了第一步,现在他们的职权虽然没有品阶,但御龙直作为天子近卫,与其他军队相比,职权上自动高一筹。
日后想要晋升,也比其他军队要轻松不少。
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进宫之前,就已经十分清楚,他们是谁的人。
所以,他们只要尽心办事,日后他们未尝不能步入朝堂,成为朱紫中的一员。
“这老太太还真是会办事。”
赵煦同样十分高兴,有了高太后的口谕,他的布局,也算是初步达成。
“太后口谕,尔等安心护卫太子,日后自当重用。”童湜盯着狄咏四人,继续嘱咐道。
“臣等谨遵太后口谕,定当舍命护持太子。”狄咏等人齐声道。
“尔等先在远处护持,太后有话要咱家转告太子,尔等不宜旁听。”童湜严肃道。
“是——”狄咏四人并未直接答应,而是在赵煦点头后,才同意下来。
不过,四人并未走远,只是在距离二十米外,并且目光紧紧的盯着这边,一有动静,以四人的实力,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救援。
“童贯,你也退下。”童湜并未直接开口,而是目光看向童贯,让其退下。
“是。”童贯恭敬行礼,退离到廊道附近。
待众人离开,童湜目光转移,落在赵煦脸上,满脸褶皱的脸上,露出菊花般的笑容,轻声说道,“殿下,太后让臣告知殿下,还有一日便是登基大典,请殿下做好准备。”
“另外,太后还说,殿下当注重文事,切勿专注武事,从而好勇斗狠。”
“还请供奉转达太后,就说孤已经知晓,待登基之后,定当重文而轻武。”赵煦微微颔首,故作郑重的回应。
他虽然知道高太后看不清武人,但没想到会这般看不起。
他只是招揽了几位武人,居然就专门派人来嘱咐他。
不过,赵煦也清楚,他现在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事都只能顺着高太后的意思走。
“殿下放心,老奴定会如实转达,老奴就先退下了。”童湜应承下来,躬身行礼后离开练武场。
“待我掌印时,定当文武并行。”
瞧着童湜远去的背影,赵煦目光越发的坚定。
有两世记忆,他十分清楚,宋的末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宋之一朝,太过重文轻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