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隆@拓跋焘:“瞧瞧,你的做派实在不得人心,连你的朝臣们都看不下去了!”
拓跋焘:“……,你且等着,我这就跨过长江去打你的屁股!”
朱棣(航海先驱)@刘义隆:“宋文帝你先别急着笑话别人。^k_a!n¨s\h?u\z¢h¨u-s/h.o,u~.*c′o^m?据我所知,你也是被人所杀,死于太子之手。”
刘义隆:“……”
拓跋焘@刘义隆:“哈哈哈!还好意思笑话我?你被亲子所杀,又能好到哪里去?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看着这两个隔岸相争了一辈子的欢喜冤家到最后竟落得一个下场,仗着时间上的优势,隋唐明清的皇帝们难免起了捉弄之心:
李世民(大唐之光)@拓跋焘@刘义隆:“我有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两位主人公一生相爱相杀,故事极其感人,请各位静听。”
“某鲜卑族首领,15岁时即皇帝位,成为该政权的第三位皇帝。”
“差不多同一时期,某汉族政权,17岁的少年帝王即皇帝位,成为该汉族政权的第三位皇帝。”
“鲜卑族皇帝杀了一位三朝老臣,此人是他们能够统一北方的最大功臣。!咸¨鱼+墈!书? +首~发^”
“而那位汉族皇帝也杀了一位三朝老臣,更是当朝开国元勋。”
崔浩:“我……,感觉这剧本有些熟悉。”
檀道济:“我好像这两位知道是谁了。”
檀道济@拓跋焘@刘义隆:“命运无常。或许,这就是历史罢。”
拓跋焘@檀道济:“什么意思?你说清楚点!”
刘义隆:“此言何意?”
檀道济:“二位陛下别急,接着往下看便是。”
唐高宗位面。
李治对自家老爹的性格在清楚不过了,何时见他这么殷勤过?
无事献殷勤肯定不安好心。
不过,他眉眼微动,也止不住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打算掺和一脚,彻底把水搅浑。
李治(十大帝王)@李世民(大唐之光):“爹你先歇歇,喝口水。接下换来我来说!”
李治(十大帝王):“某年,42岁的鲜卑皇帝不甘心与汉族皇帝平分天下,于是做起了“饮马长江”的美梦。因此,他亲自率领十万步骑兵分多路南下,打算展开一场灭国之战,可却在豫州要地悬瓠城遭到汉族政权的顽强阻击。¨我¨地¨书/城* `芜·错·内¨容·”
“鲜卑皇帝原本信心满满,认为会直捣黄龙、一举杀到建康,从而一统天下。然而十万人苦苦围攻只有数千兵卒的悬瓠城,攻打了四十二日天都没有成功攻破,最终只能大败而归。”
北魏。
随着故事的深入,拓跋焘逐渐发觉,事情似乎有些不对劲。
拓跋焘:“……,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怎么这样熟悉?”
第92章 孙权:“……曹贼,休要猖狂!”
◎曹操@刘义隆:“对标一下同样地处江南的孙权。若说统一天下的话,南方◎
看到死对头的发言, 刘义隆也不甘示弱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刘义隆:“实不相瞒,我也感觉这个主人公很熟悉,汉族皇帝、17岁继位, 还有个鲜卑族的仇敌,这……”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拓拔宏@拓跋焘:“那什么, 我也觉得那个鲜卑族皇帝很眼熟。太武帝要不要仔细想想?”
北魏。
经过提醒后, 拓跋焘也反应过来了:
拓跋焘:“!!!这个鲜卑皇帝、饮马长江, 这正是我……”
雍正:“啊~, 你们才发现啊。我们都差点说不下去了,我也是到今天才知道,憋笑实在太辛苦了。
拓跋焘、刘义隆:“……”
两人顿时满头黑线。
是吗?那可真是辛苦你们了!
听了半天才发现故事的主人公竟然是自己。拓跋焘和刘义隆心中都产生了一股难以言喻的羞耻。
这一刻, 他们蜷缩着脚趾,差点扣出一座魔仙堡来。
可转念一想, 两人又面露惊恐, 如坐针毡。
不行,不能再让他们爆料了, 因为,爆料越多社死越快。
拓跋焘:“诸位听我一言。这事儿我们可以私下里说,就不占用公共资源了。stop!jpg. ”
刘义隆也难得放下心中的成见,努力助攻:
刘义隆:“啊, 对对对!这是隋文帝杨坚的主场,说我们俩的事儿不合适, 还是说说他的功绩吧。”
这一次,两位不死不休的仇敌终于统一战线、达成一致。
可同行们才不听他们的话,各个都笑的乐不开支。
隋文帝位面。
看到这两位前辈的托词, 杨坚古怪一笑:
杨坚:“无妨无妨, 我们有的是时间。我的功绩也不急于一时。”
拓跋焘、刘义隆:……
你小子, 我们将舞台让给你,给你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怎么就不知道好好表现呢?
大家都是同行,谁不知道谁?
因此,皇帝们才不管这两个当事人的意愿,都有一种不顾他人死活、只管自己快乐的奇怪心态。
很快,皇帝们都憋着一肚子的坏水,开始踊跃加入,积极参与这次的“讲故事大赛”。
赵匡胤(十大帝王)@李治(十大帝王):“既然他俩都发现了,那咱们来个故事接力吧。现在轮到我说,然后是老朱家的跟上。”
说完,也不等李治作何反应,他就迫不及待的参与到这次的“讲故事大赛”之中:
赵匡胤(十大帝王):“同年,43岁的刘义隆不甘心被拓跋焘白白欺负,加上他发现拓跋焘败于悬瓠城,于是刘义隆错误地认为刘宋战斗力惊人,他有能力像霍骠骑那样“封狼居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14看书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