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此情景,李世民冷蔑一笑,举起长刀横在颈间,脸上满是释然,毫无失败者该有的跪地求饶和惊恐万状。¢n′e-w!t¢i^a′n.x_i!.!o·r-g·
夜色凄迷,大区滂沱。
三方兵马汇聚在一处,目光灼灼的等待着惊才绝艳的秦王最后的落幕。
此情此景,李建成和李元吉心中也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几人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谁知最终竟闹到你死我活的境地?
世人皆说皇帝好,却不见座下白骨成堆,其中有朝臣、有敌人、更有自己的兄弟手足。
这一刻,李元吉突然有些意兴阑珊,失去了对皇位的兴趣。
是的,他也想坐一坐那至高无上的龙椅,尝一尝当皇帝的滋味。
可他头上还压着两位嫡出兄长,父母也不甚看重他,因此,他只能自己争、自己抢!
大哥李建成,早就被立为太子,手里握着朝中的文官;而二哥李世民常年征战在外,手里掌控着大批武将。
可他李元吉有什么?他什么都没有,无论个人实力,还是手下的势力,他都争不过两位哥哥。′丸^本*榊-戦, ?免?沸^越+犊′
唯有结盟,他才能有一丝机会。
因此,他选择支持李建成,除了李建成是嫡长子,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是储君,登上皇位的机会比较大之外。
二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手握兵权的李世民明显更难对付一些。
他曾经和两位哥哥都一同出征过,自然对双方的真正实力一清二楚。他很明白,只要除掉二哥李世民,那么对付李建成就容易很多,甚至取代大哥入主东宫也并非不可能。
只要自己帮助李建成铲除了李世民,那对自己来说,无疑是除掉了最大的竞争对手,到时候再全心全意地对付李建成,那相对而言就比较容易了。
退一步说,自己帮助李建成除掉了李世民之后,就算日后无力与李建成对抗,但仍有保全自己的实力。
更何况,届时人人都知晓他帮助李建成除掉了李世民,无论如何,日后李建成登基为帝都得记得他的好。
曾经的李元吉是这般想,也是这么做的,可如今,看着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走向穷途末路,他觉得这皇位也没什么意思。.我?的·书·城? ¨勉~肺-越?独,
成王败寇,莫不如是。
而背负着众人期待的李世民遥望秦王府,目光仿佛能穿过重重阻隔,看到妻子和孩子们的恐惧和忧虑。
也罢,我死了,才能保全你们的性命,一切就到此为止罢……
雷神阵阵,闪电照亮苍穹。
夜雨纷飞,气氛一片凝滞。
李世民黑眸中一派平静,他的掌心用力一挥,慷慨赴死。
作者有话说:
抱歉,各位,作者确实出现了失误,齐王妃杨氏和唐太宗之间应该没有故事,唐太宗后宫里有好几位“杨妃”,宋朝的史官将曹王李明之母的杨妃和齐王妃杨氏写做一人,作者也被混淆了,傻傻分不清。
《旧唐书》记载:杨氏生曹王李明......曹王明,太宗第十四子。贞观二十一年受封。二十三年,赐实封八百户,寻加满千户。显庆中,授梁州都督,后历虢、蔡、苏三州刺史。
《册府元龟》记载 :巢剌王元吉,高祖子,以罪诛,贞观十六年追封,以曹王明为后。
《新唐书》记载: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乃止。
《资治通鉴》记载:丁酉,立皇子明为曹王。明母杨氏,巢剌王之妃也,有宠于上;文德皇后之崩也,欲立为皇后。魏征谏曰:“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以辰嬴自累!”乃止。寻以明继元吉后。
唐太宗的后宫里有好几个杨妃,后世的史官们也混淆了:
杨妃一号:杨妃为隋炀帝之公主,太宗四妃之一,生育有太宗第三子吴王李恪、第六子蜀王李愔。
杨妃二号:记录不详,为曹王李明之母。宋朝的史官将此杨妃和齐王妃杨氏写做一人,引出了天大的误会。
杨妃三号:赵国太妃杨氏,是唐太宗第十三子赵王李福的母亲,李福的墓志铭中称生母为“杨贵妃”。
杨妃四号:唐太宗杨婕妤出身隋朝宗室,为隋观王杨雄的孙女,观王之子杨恭道的第三女。在贞观某年被唐太宗册封为正三品的婕妤,由于史料匮乏,杨婕妤的生平暂时不为人所知,仅有婕妤册文收录于《全唐文》。
杨妃五号:后宫杨氏不见于史册,仅出现在其弟杨台的墓志铭中。这位杨氏是隋朝著名权臣越国公杨素的孙女,其子杨玄奖之女。贞观七年,杨氏的弟弟杨台因“姊在□□、编名戚里”,得以因“妃嫔之亲”的缘故被封为正七品上的尚食直长,其后她的经历就不为人所知了。
看了“十三”宝子的举证,如果齐王妃杨氏是曹王李明之母,那她当时已经四十岁左右,这有些离谱,可能性不大。所以齐王妃杨氏和唐太宗之间应该没有故事。
在此给二凤道歉,真的不好意思,这个黑锅不属于他。
第72章 李渊:知罪?我看你们功劳大得很!
◎你们有本事!都会和自己的亲兄弟打架了,瞧瞧,这是多么的光荣!◎
看到他的动作, 李建成,李元吉,以及拥挤在长街中的追随者们, 皆目露火热,仿佛拨云见日, 看到了往后的富贵。
就在秦王李世民心中毫无波澜, 欲与人间永诀之际, 不远处传来了阵阵马蹄的声音, 随之而来的还有那焦急而响亮的厉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14看书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