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朝堂上的守旧势力再次发难,改革再次陷入了危机。*9-5+x\i\a`o,s-h-u\o·.¢c-o\m~
守旧派大臣们眼见李白的改革举措初见成效,百姓对改革赞誉有加,心中愈发不安。他们深知,若任由改革继续推进,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权势与利益必将受到严重冲击。于是,他们暗中勾结,精心策划了一场针对改革的阴谋。
翌日早朝,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仿佛能点燃空气。一位平日里就与改革派不对付的守旧派大臣,手持一份奏折,大步流星地出列,高声奏道:“陛下,臣有本要奏。那李白所推行之改革,看似利国利民,实则暗藏祸心,已然引发诸多乱象!”
皇帝微微皱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那大臣便如竹筒倒豆子般,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一股脑儿抛了出来:“陛下,赋税改革虽减轻了部分百姓负担,可地方上却有奸商勾结官府,借改革之名行偷税漏税之实,致使国库收入不增反减。?3~w′w·d~.¨c·o~m·官员选拔改革更是乱象丛生,那些寒门子弟虽有些才学,却缺乏为官经验,上任后行事莽撞,扰乱了地方政务。至于军事改革,新征募的士兵训练不足,军纪涣散,若遇战事,恐难当大任啊!”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其他守旧派大臣纷纷附和,一时间,指责改革的声音此起彼伏。
李白站在一旁,心中又惊又怒。他深知这些言论皆是守旧派为阻挠改革而编造的谎言,可此时却不能贸然反驳,否则只会让皇帝觉得他心浮气躁,有失稳重。他强压着心中的怒火,静待皇帝的表态。
皇帝听了守旧派大臣们的奏报,脸上露出了犹豫之色。他虽支持改革,但也不愿看到国家因此陷入混乱。他看向李白,问道:“李白,对于大臣们的奏报,你有何话说?”
李白深吸一口气,缓缓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改革初期出现一些小问题,实属正常。-纨^夲+鰰`颤¨ !已^发^布_蕞~欣?蟑,劫!任何新事物的推行,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要经历一个磨合与调整的过程。那些奸商偷税漏税,实乃地方官府监管不力所致,臣已责令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严惩不贷。至于寒门子弟为官,他们虽经验不足,但充满热情与朝气,只要加以引导和培养,必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而新征募的士兵,目前正处于训练阶段,假以时日,定能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劲旅。”
然而,守旧派大臣们并不打算轻易放过李白。他们继续纠缠不休,要求皇帝暂停改革,重新审视各项举措。
“陛下,改革已引发诸多乱象,若不及时停止,恐生大患啊!”一位老臣声泪俱下地劝谏道。
皇帝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既相信李白的才能和改革的必要性,又担心守旧派大臣们所言非虚,若改革真的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那自己这个皇帝可就难辞其咎了。
在守旧派大臣们的轮番攻击下,皇帝的态度逐渐动摇。他沉吟片刻后,说道:“李白,朕念你一心为国,改革初衷亦是好的。但如今改革引发诸多争议,为稳妥起见,朕决定暂停部分改革举措,待调查清楚后再做定夺。”
李白心中一沉,他深知这一暂停,改革很可能就此夭折。但他也知道,此时若强行争辩,只会让皇帝更加反感。他强忍着内心的失落,拱手道:“陛下圣明,臣遵旨。但臣恳请陛下,在调查期间,莫要完全否定改革,给改革一些时间和机会。”
皇帝点了点头,算是应允。
早朝结束后,李白失落地走出朝堂。他望着天空中阴沉的云朵,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担忧。他知道,守旧派不会就此罢休,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彻底扼杀改革。而自己,又将如何在这艰难的局势中,挽救这场来之不易的改革呢?
回到府中,李白召集了改革派的同僚们商议对策。众人皆是一脸愁容,他们深知此次危机空前严重。
“李大人,如今陛下暂停改革,守旧派又步步紧逼,我们该如何是好?”一位同僚焦急地问道。
李白沉思片刻后,说道:“各位莫要惊慌。虽改革暂停,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收集证据,证明改革并非如守旧派所言那般不堪。同时,我们也要争取百姓的支持,让陛下看到改革的民心所向。”
于是,改革派众人开始四处奔走。他们深入民间,收集百姓对改革的真实看法和改革带来的实际好处;他们暗中调查地方上奸商偷税漏税和官员腐败的证据,准备在关键时刻揭露守旧派的阴谋。
然而,守旧派也不会轻易让改革派得逞。他们派人暗中监视改革派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他们有所行动,便想方设法进行破坏。朝堂之上,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看似平静的宫廷之中悄然展开。而改革的命运,也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之上,悬于一线……
喜欢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