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柱皱眉道:“真的假的?”
“最多也就丢两三个零件罢了。·卡¢卡¨小.说¨网. ~更′新/最\快+”
傻柱笑了笑,留下一头雾水的易大妈。
当他走到中院时,看到李建设家门口围了不少人,调侃道:“哎哟,这是发生了啥大事呢?”
“人都齐了?”
阎解成忍住笑意说道:
“李建设真是倒了霉,车轱辘都被拆了,而且是一对儿。”
全院的人都知道李建设最近赚了不少钱,看他现在遭殃,一个个都暗自高兴。
李建设盯着傻柱看。
傻柱对着李建设露出了笑容,故作不知地说:“哟,这是谁干的大事啊,可真不小。”
“不过没关系,李建设有的是钱,不在乎这些。”
李建设轻笑一声,问:“傻柱,你刚刚说什么?”
傻柱板起脸说道:“李建设,我是在夸你呢,可别搞错我的意思。我说你有钱,没什么不对吧?怎么听不出来呢?”
“我觉得你好像在幸灾乐祸。”
“哪有的事,你不也买了新缝纫机和收音机吗?易大妈说得没错,门窗一定要关好,免得再丢东西。”
说完,傻柱准备离开。
忽然,李建设叫住了他,说道:“傻柱,我一定会抓到那个偷东西的人。”
“真是个疯子。”
傻柱小声嘀咕了一句,便转身走了。
看着傻柱得意的模样,李建设冷笑一声,等会看他怎么哭!
易家。
易中海正在倒茶,听到李建设的话,总觉得话里有话,心里七上八下。
究竟是谁干的?
正在思考之际,易大妈回来了。
“老易啊。”
易大妈迟疑了一下,开口说道:“我觉得这件事啊。”
“大概率是傻子做的。”
易中海愣了一下。
“为什么这么想?”
“你看看,刚才傻柱要去上班,正好碰到我了。”
“我刚提到李建设家丢自行车的事,你就猜猜他是怎么说的?”
易大妈皱眉道:“傻柱立刻就回答,不可能吧,顶多丢了两个车轱辘。”
易中海听完,心里猛然一沉。
“看来是李建设惹怒了他。”
易大妈点头附和,“我想啊,最近傻柱和李建设冲突不断,被李建设打了,丢了面子,所以想找机会报复。”
易中海赞同地点点头,“很有可能。¢0·0*小+说\网` ¢更¨新?最+全+”
“秦京茹已经去派出所报警了,这个案子警察肯定会重视。”
易大妈听了这话,有些紧张。
“那傻柱岂不是很危险?”
易中海摇摇头,“傻柱虽然心直口快,但并不算坏人,只是记仇而已。李建设几次把他弄得灰头土脸,他怎么可能忍得住?”
“傻柱虽然看似老实,但若他做了什么事,一定不会让别人察觉。”易大妈舒了口气,“我觉得这件事,咱们就别多说了。”
易中海附和地点点头。
“可这事发生在李建设身上,总觉得这小子可能会有些线索。按时间算,警察应该快来了,我去看看。”
易中海刚走出大院,就看到两位警官,其中一个是派出所的张所长。
“你们快来看看,这是我家的自行车,被偷了两个轮子。那个小偷太可恶了,要是没上锁,连车架都没了。”秦京茹说着。
李建设在一旁听着,看见易中海过来。
“易中海,你怎么没上班?”
易中海没理会李建设,而是仔细听年轻警官对现场勘查后的话:“很遗憾,案发现场没有保护好,到处都是脚印,毫无线索。”
“我们这条街很少发生这类事件,这两个轮子值三四十块,不是个小案子啊。”
张所长皱眉,他负责的区域很少有此类案件。他对这个案子很重视,所以亲自过来一趟。
张所长询问了秦京茹的情况后,两人对视一眼,无奈地摇摇头。这个案子确实不好查。
大院的大门敞开着,任何人都能随意进出。随便进来个人卸走两个轮子,根本找不到嫌疑人。
没有线索,两人准备离开。就在易中海松口气以为调查结束时,一直沉默抽烟的李建设突然开口:“张所长,我有线索。”
“哦?”
“李建设,你真的有线索?”
张所长好奇地问。
李建设点点头,他看了一眼紧张的易中海,缓缓说道:“年底了,可能有人缺钱,就把两个轮子卸下来卖钱。”
“前院除了我的自行车,还有一辆阎家的自行车。小偷只偷了一辆车,没偷两辆,这说明什么?”
“说明什么?”
张所长疑惑地问。
“说明这个小偷是新手。他来一次偷一辆就走,偷两辆也一样,为什么只偷了我的自行车就离开了?”
"这"
"即便小偷是初次作案,因紧张只偷走了你的车轮。·s~i`l_u?b¨o′o.k-..c?o*m¨可没有任何线索能找到小偷啊。"
张所长摇了摇头,认为李建设是在故作高深。
"不对。"
李建设掌握着关键信息。他知道是谁干的,赃物又在哪里。
"正因为是新手,缺乏经验,小偷才更容易出错,比如不敢把赃物带在身上,也许早就卖掉了。"
"谁会收这种车轮?"
张所长眼睛一亮:"修车铺!"
"没错。"
"这天气寒冷,天黑得早。很可能是熟悉大院的人干的。他担心被发现,肯定想尽快动手。"
"我判断,车轮很可能就在附近的修车铺里。"
"张所长,大院附近正好有个修车铺,要不要去看看?"
"好!"
张所长点头同意。
易中海看到李建设带着两名警察离开大院,顿时慌了。李建设的推理滴水不漏,虽然没直接点名,但每句话都直指傻柱。易中海暗暗叫苦,急忙赶往轧钢厂找傻柱确认情况。只要傻柱没把车轮卖给修车铺,就有转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秦京茹,李建设真聪明。"
"一下就想到了这些,要是真能在修车铺找到赃物,就能抓住小偷了!"
于莉赋闲在家。李建设没和阎家闹僵,两人关系尚可。
秦京茹满脸自豪:“我哥特别聪明,听他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能揪出那个可恶的小偷。而且,我哥还有很多厉害之处呢。"
"哦?说来听听!"
于莉兴趣盎然。
秦京茹想了想:”行,去我家聊聊吧。"
与此同时,轧钢厂食堂内。
易中海一进来就喊:"何雨柱!何雨柱在吗?"
正在扫地的食堂杂工听见了:"在呢,在里屋,我去叫他。"
"何雨柱!"
"哟,老爷子,食堂难得见到您啊。现在才到饭点,您来得可真早。"
"不过咱俩关系好,就算提前半小时也没问题。"
易中海没心思和傻柱闲聊,几步走到他面前,拽住他的胳膊,急切地说,"你先坐下,我有要紧的事跟你说!"
"老爷子,我忙得很,这儿还得准备午饭呢。"
见易中海一脸严肃,傻柱还是坐了下来。
易中海环视四周,确认食堂空无一人后,直截了当地问:“那两个轮子是不是你偷的?”
"啊?"
傻柱愣了一下,假装糊涂地四处张望。
"什么轮子?我不懂你说啥。"
"我可没干过那种事。"
"老爷子,说话要有根据。"
傻柱看到易中海脸色越来越难看,意识到情况不对。
他换了一副表情,笑着说:"卖掉了。"
"卖给谁了?"
易中海大吃一惊,紧紧抓住傻柱的手腕。
"哎哟,老爷子,轻点,我又不是您手里的东西。"
"别贫嘴。"
易中海忍无可忍,焦急地说,”是不是卖给了附近那家修车铺?"
傻柱得意的回答:"一对轮子,每个七块,老板给我十五块打包价。"
易中海心里一沉。
"你还笑得出来!"
"你知道自己惹多大的麻烦吗?李建设已经向警察提供了线索,张所长正带着人去修车铺查呢!"
"只要一查,你的事儿就全露馅了!"
"啊?"
傻柱顿时慌了神。
李建设怎么会知道是他偷的?
还卖到了修车铺?
听到李建设带着警察上门调查,傻柱刚才还嬉皮笑脸的,这会儿已经吓得脸色发白。
"老爷子,这可怎么办啊?"
"这事不赖我,都是李建设惹的事。他又骂我,又打我,还抢我的女人,又炸我的东西,又往我朋友身上泼脏水。"
“他做了这些事,我能不教训教训他吗?”易中海急得拍桌子瞪眼。
“你们之间的恩怨,那是你们的事。”
“偷车轱辘,那是偷车轱辘的事;做贼被抓,是抓贼的事。不管你怎么辩解,这‘偷’字绝不能沾边!”傻柱快要哭了。
“可李建设是怎么知道的?当时他正和秦京茹……难不成他有三头六臂?”
“李建设这个人精得很,是他通过线索推断出来的。”
易中海心烦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老大爷,能借我二十块钱吗?”
“一个车轱辘卖七块,买回来再安装上去,不就行了吗?”傻柱说道。
“你以为是在玩过家家?”易中海摇头叹息。
“如果李建设没去找派出所,你这样还能挽回局面。但现在他可能带着张所长找上门了,这样做还有意义吗?”
“我该怎么说你才好。”
“我已经再三告诫你了,李建设那边有我和二大爷处理,让你别惹是生非。可你偏偏不听,私自行动。”
“一旦事情败露,你的名声会在大院里臭不可闻,连街坊邻居都看不起你,在工厂里更是待不下去。”
傻柱内心忐忑不安。
这一回,他真的害怕了。
——
李建设带着张所长走在白墙黑瓦的小巷里,最终在一根电线杆旁发现了一家修车铺。铺子里摆着两辆旧自行车,棚顶挂着许多车轱辘。李建设扫了一眼,分辨不出哪两个属于他的。
“张所长,这附近只有一家修车铺。”
“一问便知。”
修车铺是个年轻人,原本蹲在地上修理车子。看到李建设领着两位警察过来,显然目标是他,愣住了。
“师傅。”李建设开口,“昨晚到今天,你有没有收到两个车轱辘?这位是派出所的张所长,他正在调查一起凶杀案。”
“要是你不说实话,隐瞒真相,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李建设注意到小伙子神色闪烁,担心他在撒谎。
张所长听到这些话,啼笑皆非。
难怪李建设敢这么做的,真是胆大包天,比警察还懂得恐吓。
小伙子一听,顿时慌了神。
(求支持,感谢各位!)
“我也很疑惑,为何那人一卖就只卖了两个车轮。”
“张所长,我是良民。我真的不知此事会涉及命案,家里还有八十岁的老母和三岁的孩子。”
小伙子赶紧求饶。
张所长眼睛一亮,走上前说道:“快说,到底是谁卖的?如实交代,或许能减轻你的责任。”
随后,事情变得清晰起来。
李建设递给张所长一根烟,自己也点上一支,听年轻警官汇报线索。张所长看着李建设,感慨不已。
“李建设,你这家伙太有本事了!不去做警察,真是浪费人才。”
李建设笑了。
“张所长,您听听。”
“一大早卖的车轮正是永久牌自行车上的,跟我那辆一模一样。而且他说的那个人的模样,很像我们大院里的何雨柱。”
“只要带人去轧钢厂食堂核实,就能知道真相。”
张所长也是雷厉风行之人,能轻松解决所有案件让他十分开心。他没有丝毫犹豫。
命令修车铺的小伙子关门歇业,跟着他们走一趟。
轧钢厂。
李建设带着张所长进入厂区查案,把门卫吓了一跳。
门卫立刻打电话给厂长办公室。
不久,杨厂长带着一群领导以及保卫科的人赶来了。
“张所长。”
“我们厂里发生了什么事吗?”
二人握手寒暄,彼此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