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都市 > 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 第543章 测绘公司的新起点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渝都的山城薄雾在晨曦中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湿润与清新,还隐隐夹杂着远处早餐摊传来的麻辣面香气。_d.i.n/g.d`i-a_n/s¢h!u.k¨u\.?c.o/m?短暂的休整过后,生活的现实摆在林野面前:柴米油盐需要支撑,未来需要锚点,更重要的是,他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支点。

凭借在铁路工务段多年打拼积累下的扎实专业技能——识图、测绘、施工管理、空间想象和严谨的数据处理能力——林野在求职市场并非毫无优势。他没有好高骛远,把目光投向了一些本地的工程咨询和测绘公司。简历投出几份后,很快收到了一家名为“经纬测绘”公司的面试通知。

经纬测绘位于江北区一栋不算新但干净实用的写字楼里。面试的过程相对顺利。老板姓周,四十多岁,眼神里透着生意人的精明,也有着技术人的务实。他详细询问了林野的专业背景和在工务段的工作经历,重点考察了他的识图能力、对测绘仪器操作的理解以及处理外业数据的能力。当林野提及自己曾独立带队完成过数次线路复测和复杂地段的精确定线工作时,周老板眼神亮了亮。

“我们这里业务不算特别大,但项目比较杂,从基础的土方测量、地形图测绘,到工程放样、变形监测都做,偶尔也接点管线普查。”周老板直言不讳,“活不算轻松,尤其是外业,风吹日晒爬山下水是常事,收入也看项目效益。不过要求就是两个字:‘准’和‘快’。你能适应吗?”

“没问题。”林野回答得很干脆。在工务段经历的酷暑严寒、夜班抢修,哪一样不比这个更苦?重要的是,这是一份能靠技术立足的工作。§?¢齐%?盛/小.×说¨.网¨¢2 ??+首|?发?

很快,林野便接到了入职通知。他被分在测量二部,由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测绘员孙工带着。

测绘行业对林野而言,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战场”。熟悉的,是那些支撑测绘工作的底层逻辑——空间定位的严谨性、数据精度的重要性、成果表达的规范性,以及那份在野外环境里专注务实的工作态度。这些都与他从事线路工作时的要求高度契合。陌生的,是具体的行业术语、特定的软件操作、不同项目的作业流程规范,以及眼前这群有着各自习惯和脾气的同事。

入职第一天,孙工扔给他一套崭新的蓝色工作服、一个半旧却很结实的安全帽,以及一个沉重的背包。

“试试尺码,不合适去库房换。帽子戴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孙工是个话不多但很实在的人,“包里是全站仪、棱镜杆、三脚架、记录簿、对讲机、电池……以后这就是你的吃饭家伙什儿了,保管好,熟练用好。下午跟我去现场熟悉情况。”

第一次出外业,是给新开发区的一块待建工地做地形图补测。项目组长是个雷厉风行的技术负责人李工,一声令下,小队分头行动。扛着沉重的仪器脚架跋涉在开发中的泥泞土地上时,林野仿佛找回了当年在铁路沿线行走的感觉。但这感觉又明显不同。测区范围广,地貌变化快(各种临时设施搭建),精度要求高(要满足后期设计的需要)。孙工在一旁指点,讲着“设站”、“定向”、“跑点”、“采碎部”这些术语和操作要领。°ˉD优>@[品¢小t3说2?网> :免2费??o阅}?3读′林野学得很快,眼神锐利,操作沉稳,对全站仪望远镜里十字丝对准目标的瞬间,有种近乎本能的专注和享受。

然而,陌生终究存在。他需要快速学习公司内部使用的专业测图软件,需要熟悉不同类型项目(地形图、土方、放样)的不同数据格式要求,需要适应不同脾气甲方千奇百怪的要求(有时要快,有时要慢,有时既要快又要准)。李工是个要求很严的人,有一次林野疏忽了记录纸的一个图式符号标准,被李工毫不客气地指出了错误。

“林野,过来!你看看这个坎子线符号,规范上是实心三角还是空心?符号画错,整张图就可能被认定为不合格!我们不是画画的,是拿数据说话的!”李工的声音严厉但就事论事。

林野脸一红,没有丝毫辩解,立刻凑过去仔细看规范图册,郑重地点头:“我明白了李工,绝不再犯。”这种对错误的零容忍和对规范的极致追求,反而让他感到一种专业的纯粹。

日复一日,林野像一个生锈后又重新得到打磨的齿轮,迅速地嵌入新的机械。他开始独立操作仪器,从简单的后视定向、照准点坐标测量,到慢慢尝试独立设站,进行小范围碎部测量。他记录的数据格式清晰工整,避免了很多新人在数据整理时容易出现的混乱。他习惯多带几支铅笔备用,仪器电池充到满格,棱镜杆擦拭得一尘不染。他更像个测绘匠人,对待仪器和数据有种近乎虔诚的认真态度。这份一丝不苟,被孙工看在眼里。

随着任务的逐渐复杂,他的能力也不断展露。有一次一个大型住宅区的沉降监测点数据出现了异常。数据散点图上几个点明显偏离趋势线。负责数据处理的小伙子一筹莫展。林野经过时看了一眼屏幕上的点号,又翻了一下现场点之记(记录测点位置和周围环境的草图),立刻指出:“a07点是在新浇筑的花坛边上吧?昨天测的时候旁边的水泥还没干,工人可能在附近拌过料,是不是支过搅拌机?可能是临时震动或者松软地基影响了数据稳定性。c15点在幼儿园操场边,昨天下午有儿童活动会,震动大,也可能是原因。建议把这几个有特殊干扰的点剔除,或者重新在干扰小的时间段复测,不能直接纳入趋势分析。”他的分析逻辑清晰,基于现场观察和环境判断,很有说服力。李工听完,眼里闪过一丝赞许:“说得好!观察很细!就这么办!”

这不仅仅是一次数据的处理,更像是一次价值的证明。林野凭借自己在工务段多年磨砺出的现场经验和对环境因素的敏感度,加上新学到的测绘知识,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同事们很快发现,这个新来的“老铁路”,不仅做事踏实,脑子也特别清楚,对复杂现场状况的分析往往一针见血。

他也从不吝啬伸出援手。看到新来的实习生小王怎么也弄不好一个复杂的软件功能,他走过去,指着屏幕上的工具条耐心演示了几遍操作步骤,又用简单的比喻解释了几个关键参数设置的含义。他看到另一个组的测量员因为忘记设置棱镜常数(测量时仪器目标参数)导致一个区域的点坐标偏差,结果要大规模返工而懊恼时,他主动提出可以帮忙分担复测一部分点位,减轻对方压力。他总能在小组急需人手顶上去的时候,默默地、没有任何废话地顶上岗位。这些点点滴滴的担当,温润无声,却真实可靠。

日头在测量标靶和棱镜的反射中一次次升落。他的足迹遍布渝都更多的地方:从渝中区高低错落的石板阶梯旁,测量狭窄步道的微地形;到南滨路繁华的滨江区域,为新增的商业设施定位放样;再到城市边缘高耸的山坡上,为风力发电项目预征地勘测地形图……汗水浸湿了工作服的蓝色,日晒加深了皮肤的黝黑。脚上的劳保鞋沾满了不同的泥土和尘土,仪器背包的肩带也在他肩上磨出了一道新的压痕。辛苦是真实的,风吹日晒是真切的。但这份辛苦不同。没有无形的掣肘,没有关系的倾轧,只有踏实的付出与对应可预期的回报。每一次精确标定目标获得清晰数据时的满足感,每一次项目按期高质交付后大家小小的欢呼,都像涓涓细流,无声地滋养着他那颗曾经历挫败而干涸的心。

渐渐地,“新来的老林”这个称呼在项目部里流行起来,带着一丝亲切和尊重。“老林,帮我看看这个导线计算闭合差怎么样?”“林工,这个点放样视野被挡死了,你有啥高招不?”同事们开始愿意向他请教,寻求帮助。他的沉稳、经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乐于助人的性格,让他如一块坚韧的基石,稳稳地扎进了这个小团队。

测绘仪器上反射的阳光,和当年铁路道尺上反射的,其实没什么不同。它们丈量的都是现实世界,需要的都是严谨与执着。重新回到起点,林野在经纬测绘的这份新岗位上,在这片穿梭于城市街头巷尾、田间山头的测绘天地里,用他布满老茧却依然稳定的手,用那颗历经挫折却依然对技术怀抱虔诚的心,重新校准了自己的定位,并坚定地朝着未来迈出了新的步伐。这份价值感,虽非惊天动地,却足以支撑他在这座潮湿而陡峭的山城里,坚定地走下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