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盯着手机屏幕,看着董鄂妃发来的最后一条消息,手指悬在键盘上,迟迟没有回复。¢x?x~s/s\y*q′.·c_o^m,
“又来了。”他心里烦躁地想,“每次喝醉了就发疯,第二天又装没事,烦不烦?”他点开她的语音,听到她带着醉意的哭腔,歇斯底里地控诉着他的冷漠。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愧疚,而是厌烦。“她怎么永远这样?永远在抱怨,永远在哭,永远在要求我哄她?”他想起过去的五年,每一次争吵后,她都会崩溃、发疯、喝酒、骂人,然后第二天又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和他说话。他习惯了她的情绪起伏,甚至开始享受这种掌控感——因为他知道,无论他多冷漠、多残忍,她最后还是会回来。“反正她离不开我。”他冷笑了一下,把手机扔到一边,继续刷短视频。他偶尔会想起她曾经的好——她省吃俭用给他买礼物,她在他失业时默默承担房租,她在他心情不好时小心翼翼地哄他。但那些记忆很快就被他压下去,因为承认她的付出,就意味着承认自己的自私。“她活该。”他最终这样想,“谁让她这么贱?明明知道我是什么人,还非要赖着不走。”他关上灯,准备睡觉。手机又震动了一下,他瞥了一眼,是她发来的最后一条消息。他没有点开。*“我今天是喝酒了,但是酒醒了。”“我每天都喝,每天都断片。,¨5@4a看°2书/° {?首|(发×?”“我受不了你骂完我、冷暴力我,一切还装作没发生的样子。”“好像什么都没变,痛苦的只有我。”“只有我。”她发完这条消息,手指悬在发送键上,犹豫了一下,又补了一句:“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死了,你会不会后悔?”她盯着屏幕,等了很久。没有“对方正在输入”。没有已读回执。什么都没有。她笑了,眼泪砸在手机屏幕上。“果然。”她放下手机,走向阳台。夜风很冷,但她已经感觉不到了。*“这是一个真实的经历,被她的妹妹以“故事的名义”上传到网上。”网上开始讨论。“有些人不是不懂爱,而是不愿意爱。男人知道她痛苦,但他不在乎,因为她的痛苦从未真正影响到他”“冷暴力比争吵更残忍。争吵至少还代表在乎,而冷漠,是连争吵都不屑给。”“有些人注定无法被拯救。她以为自己的痛苦能让他醒悟,可他只会觉得她烦。”“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你死了,他却毫无感觉。”“有时候,放手不是认输,而是终于看清——你拼尽全力想捂热的那颗心,从一开始就是冰做的。”*某乎热帖:《五年恋爱,我死在了他冷暴力的最后一夜》——评论区实录“1楼|@吃瓜小能手”卧槽……这小说看得我头皮发麻……“2楼|@人间清醒”原生家庭的错,不敢谈恋爱了+1“3楼|@莫劝我善良”不爱就放手,何必去死?“4楼|@痛苦共鸣体”“回复3楼”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_?我$?2的-??书£?城(3/ ?}?追^£最′{?新?章?节1{?“5楼|@心理学爱好者”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太具象化了……“6楼|@暴躁老哥在线怼”“回复5楼”别整这些虚的,这女的就是恋爱脑,早分早解脱!“7楼|@性别对立战士”“回复6楼”笑死,男的冷暴力五年,最后成女的恋爱脑了?经典受害者有罪论是吧?“8楼|@恐婚恐育协会会长”妈妈呀,这辈子不要恋爱了……“9楼|@幸福小女人”“回复8楼”还是看人,我老公就对我很好,娃三个都慢慢大了~ “10楼|@真相挖掘机”“回复9楼”是不是xc城市xx小区?看见你老公经常抱着好几个人,确定不是同一个?有时候金色大波浪,有时候黑色短发,身材明显不是一个人。“11楼|@吃瓜群众”“回复10楼”卧槽???信息量巨大!“12楼|@幸福小女人”(该用户未回复)“13楼|@围观群众”“回复12楼”笑死,跑路了?“14楼|@现实映照者”虽然是小说,但小说不就是现实的缩影吗?经历和我堂妹太像了……希望在天堂安好。“15楼|@救赎未遂”“回复14楼”我的是亲姐,还好救回来了……“16楼|@二次告别”“回复15楼”我的xx救回来了,还是想不开,又去了……“17楼|@六旬老太不服老”现在小孩咋了?一丁点事就动不动要死要活的!我们当年没你们这么好的条件,吃嘛嘛香,活得好好的!“18楼|@没人理我我怒了”“回复17楼”怎么没人理我?欺负我六旬老太吗啊啊啊啊!!!“19楼|@当代痛苦集合体”唉,原生家庭、学业、工作、失败的恋爱婚姻……是多少人的痛啊。“20楼|@叠加伤害max”“回复19楼”是啊是啊,叠加起来痛彻心扉……“21楼|@深夜eo选手”什么使你难过?是感情还是生活?狠狠共情了……“22楼|@再哭三遍”再看一遍乎文,再哭三遍缓缓………“23楼|@暴躁老姐在线怼”“回复17楼”阿姨,您那个年代没互联网,多少人憋疯了您知道吗?“24楼|@现实太痛了”代入感太强,已经开始心痛了……“25楼|@性别战争永不结束”“回复7楼”又来男女对立?这明明是人品问题,非要扯性别?“26楼|@反讽大师”“回复25楼”笑死,冷暴力五年的是男的吧?换成女的早被骂疯了。“27楼|@吃瓜吃撑了”这楼已经歪到外太空了……但小说真的写得太真实了,窒息感扑面而来。“28楼|@希望尚在人间”愿所有在痛苦中的人,都能找到活下去的光……“29楼|@六旬老太卷土重来”“回复23楼”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矫情!我们那时候……(被折叠)“30楼|@系统提示”该楼层因引战已被折叠。…………“评论区现状总结”1.共情派:疯狂代入,痛哭流涕,分享自己的类似经历。2.理性派:劝人想开,认为小说只是小说,现实要理智。3.对立派:迅速演变成男女骂战,互相扣帽子。4.吃瓜派:专注扒皮、挖细节、蹲后续。5.老一辈迷惑发言:试图用“我们当年”来教育年轻人,结果被无视或怼飞。最终结论:无人真正解决问题,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痛苦是真实的,但理解是奢侈的。网络舆论场永远在循环:共情→争吵→歪楼→遗忘。(而那个女孩的故事,终究只是他们茶余饭后的一滴眼泪,一抹叹息,然后……继续刷下一个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