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战马
“他?”
杨玉懿撇了撇嘴,略有些不屑的说道。?/求!′?书?帮? (?_首×?-发+
“这家伙能有什么功劳,不就是平日里动动嘴皮子,也没见他做什么事情,反倒是苦活累活都是由我们来干的。
要我看,杨家之所以能够喘息过来,全都是嫂嫂们功劳。”
“懿儿,你这话就不对了。”
甄书悦板着脸,她平日里是温婉贤淑,可每当提及正事之时,比谁都要认真,对着杨玉懿说教道。
“你平日里与十三皇子斗嘴,我也就不说你了,但如果不是十三皇子在六皇子等一众文官,以及皇上身边周旋,我们甚至连出苦力的机会都没有。
我与你三位嫂嫂,虽各有所长,但向来都是毫无用武之地,你可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就拿杨家军来说,如若不是十三皇子向皇上求情,杨家军能重建吗?我们能手握三千士兵吗?”
并非是甄书悦太过计较,小肚鸡肠。
而是在她看来,十三皇子的功劳比谁都要大,这是实情,怎么能就此视若不见。
这对于十三皇子而言,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如若现在放任懿儿的小性子不管,以后外出行军打仗,她岂不是连十三皇子的军令都不听。·8*1*y.u.e`s+h~u¢.\c?o,m-
这才是为何甄书悦这一次这么认真说教的原因。
“他是招募了三千士兵,可是装备呢,不知道要何时才能够让每一个杨家军都装备上,若无这些装备,将士们上战场等同于送死!”
杨玉懿粉拳紧握。
“陛下是将炉乡建造在了宫殿,可是出炉的所有装备,都要送往宫中,有陛下先行装备给他的亲军,反倒是我们杨家军将士,至今连一件都没有!
南蛮的藤甲军,人手一件藤甲,刀枪不入,轻便快捷,其军中还有能驾驭大象者,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即便是普通藤甲军,也有备有战马!
反观杨家军,一无装备,二无战马,即便我将杨家军训练的再有作战能力,在藤甲军面前,依旧是不堪一击,根本无法与之一战!”
杨玉懿内心有些绝望,她每次训练将士们时,恨不得把生平所学全都教给他们。
只希望他们日后能够在战场上活下来,多学一分,存活的希望就大一分。
可她明白,在大象以及战马组建成的骑兵面前,一切都是枉然。
在冷兵器时代,战马为何比之牛还要贵重,还要珍贵。
因为和平时期,马是主要的运输工具。?微:¢趣o<§小\说aa网§> ?1|更;新μ$?最?¥快@
而战争时期,马就是最为强大的作战工具,一般情况来说,想要杀死一个骑兵,就要损失四五个步兵,甚至是七八个。
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的通讯工具,想要快速传达战报,同样也需要快马。
大夏军队这么多,为何杨家军能够名列前茅?
不止是因为杨家军训练有素,杨家将才众多,更重要的是因为杨家军有自己的骑兵。
可在面对藤甲军专门以大象为主,战马为辅的骑兵面前,依旧是败了。
下场可想而知,所有将士全部被斩杀,战马被掠夺。
而大夏的马匹不仅价格昂贵,更是稀少。
秦乾禹同样也知道这一点。
他明白并非是杨玉懿太过激进,而是杨玉懿说的都是事实,真因如此,才太过扎心。
“三嫂,你经商多年,可知晓哪里能够买到马匹?”
秦乾禹沉声问道。
“十三皇子就不用想了,几乎所有的马匹,都是大夏最为贵重的资源,普通百姓根本没有饲养的资格,即便是有人饲养,那也是专门供给给军队的。”
甄书悦摇了摇头,竖起两根纤细的手指,道。
“大夏地处中原,本身并不产马,主要是通过贸易和战争从其他地区获得。
而有两个地方是最容易获得战马的,一个是江东,也就是四皇子的番地。
由于江东位于江河一带,通常路程遥远,再加之混乱无比,常以马匹出行。
因此江东的马匹会更多一些。
另一个地方则是西南产马地,也就是藏区,蜀地一脉,其养马之久远,可以追溯到还未大一统时期。
而且还有一点,寻常马匹,与真正的战马,实际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听到此话,秦乾禹的脸色瞬间就沉了下来。
先说江东地区,早已被吴王所掌控,说是割据一方也不为过,以吴王想要谋反的情况来看,对方是绝对不会让任何一匹战马流落到中原开。
至于西南之地,同样也不用想了。
南蛮便是自西南起兵,攻破了藏区,长驱直入,想要杀进中原。
如今的西南之地,已经落入了南蛮之手。
可以这么说,别看现在大夏军队多,但真要说装备,实际上十分落后,有不少士兵甚至是以锄头镰刀作战。
有人会觉得夸张,实际的确如此。
在秦乾禹的印象中,即便是盛唐时期,带甲的将士,也不超过十万!
至于骑兵,那就更不用想了,大夏根本凑不出一支完整的骑兵精锐来。
这就是为何吴王只带了一支骑兵军队,就敢杀来皇城。
因为在没有御林军的情况下,若是打闪电战,对方无惧任何人。
想到此处,秦乾禹也终于明白过来。
为何吴王想方设法也要留在皇城,而不是选择直接进攻。
原本很有可能就是出在战马上。
皇城地处中原,本身并不产马,一般都是从西南以及江东获得。
但目前的局面来看,这两天道路都已经被堵死。
只要大夏军队一日拿不出骑兵,那么他的江东军就一日立于不败之地。
他只需要等,等南蛮击败御林军,届时他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即便御林军最后胜利,那结局也是惨胜,所剩精锐十不存一,根本不足为惧。
无论结局如何,对于吴王来说都是有利的。
而且只要秦乾禹在皇城走错一步,吴王就能够抓住机会,果断出击,让秦乾禹永世不得翻身。
此人,心机当真是深沉,绝非老六等人所能够比的。
宴会上,秦乾禹心事重重,并未多说话。
嫂嫂们也因为刚才的事情,鲜有开口,匆匆吃过后,相继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