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悬疑 > 神话诡事集 > 第50章 古树托梦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在玉田县西北方向三十里开外,有一处村落,这里青山环抱,绿水潺潺,风光旖旎。-墈?书`君¨ ?追?罪·歆,蟑*結-因村口那棵巍峨屹立的千年古槐,被人们唤作“槐树村”。

这棵老槐树,犹如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智者,稳稳地扎根于这片土地。它的树干粗壮无比,需得五人张开双臂,方能勉强合抱。那粗糙的树皮,皲裂开来,恰似龙身上的鳞片,透着一股神秘而古老的气息。树冠繁茂,枝叶层层叠叠,亭亭如盖,遮天蔽日,仿佛一把巨大的绿伞,为槐树村的村民们遮挡着风雨。村里年岁最大的李婆婆常说,她小时候听爷爷讲起,这棵槐树在爷爷的爷爷小时候就己经这般粗壮高大了,其存在的岁月,怕是难以估量。

在槐树村,古槐的传说代代相传,村民们坚信这棵古槐具有非凡的灵性。每逢初一和十五,总会有虔诚的村民,怀揣着敬畏之心,偷偷地来到树下,点燃香火,许下心中的愿望,祈求古槐能够保佑家人平安、五谷丰登。更为离奇的是,每当村里有老人临近生命的终点,常常有人声称,在那棵老槐树下,看到过一个身着白袍的老者,静静地伫立着,仿佛在引领着老人的灵魂。久而久之,村民们对这棵古槐充满了敬意与畏惧,哪怕是一根枯枝,也无人敢轻易折断,生怕一个不小心,便触怒了树中的神灵。

七十三岁的陈老汉,是槐树村里的守林人。他一生无儿无女,独自居住在离古槐不远的一间小屋里。小屋虽简陋,却被陈老汉收拾得井井有条。这年惊蛰刚过,一个静谧的夜晚,陈老汉进入了梦乡。在那虚幻的梦境中,古槐的树干上缓缓浮现出一张面容慈祥的老人脸。\比/奇\中/闻¨网` `冕.沸?岳?黩!那老人白须垂胸,双目炯炯有神,宛如天上的星辰,散发着柔和而威严的光芒。

“陈家小子,”那树灵竟亲切地呼唤着陈老汉的乳名,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从远古的岁月中传来,“老朽在此修行千年,见你心地纯善,特来相告。我脚下三尺之处,埋着你祖先留下的救难之宝,此宝可助村子度过即将到来的劫难。”

陈老汉猛地从梦中惊醒,此时,窗外的槐树枝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正“笃笃”地叩打着窗棂,那声音,恰似梦中老者手中的拐杖点地之声。他急忙披上衣服,起身走到窗前,借着如水的月光,望向那棵古槐。恍惚间,他似乎真的看到树影之中,有一个白袍的轮廓,当他定睛细看时,那轮廓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次日清晨,陈老汉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与疑惑,将昨夜的梦境说与几个平日里交好的老伙计听。铁匠赵大炮听后,哈哈大笑,笑得首拍大腿,“老陈头,定是你昨儿喝了我那坛自家酿的高粱酒,醉糊涂了,才做了这般稀奇古怪的梦!”唯有八十岁高龄的李婆婆,神色凝重。她回家后从家里拿来了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物件,轻轻地展开,原来是一本泛黄的族谱。

“你们看,”她用枯瘦的手指,颤抖地划过族谱上的某一页,“崇祯年间,咱们这儿遭遇大旱,族里的记载中就有先祖梦到槐神的指点,在这棵老槐树下挖出过引水的秘图。”李婆婆的这番话,让在场的众人脸色瞬间都变了,大家的心中,都隐隐泛起了一丝期待与不安。

当夜,陈老汉又一次进入了梦乡。在梦中,那树灵再次出现,只是这次,老者的神情显得格外焦急。′4`2`k*a^n_s,h?u?.¨c/o+m/“劫难将至,为何还不取宝?记住,取宝之时,需焚香祷告,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切不可贪心,每人只能取走一物,切记!”树灵说罢,化作一阵清风,满树的槐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洒在陈老汉的脸上。陈老汉竟真切地闻到了那浓郁的花香,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海之中。

第三天清晨,全村人都聚集在了古槐之下。李婆婆身着素净的衣衫,主持着这场庄重的仪式。她将三炷清香小心翼翼地插入树前的土中,袅袅的青烟缓缓升起,仿佛是村民们与神灵沟通的桥梁。随后,八个身强力壮的壮年男子,手持铁锹,轮流开始挖掘。当铁锹在离树三尺的地方时,“铛”的一声,撞上了一个硬物。众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他们屏住呼吸,纷纷上前,扒开周围的泥土。渐渐地,一个青铜匣子露了出来。这个匣子表面锈迹斑斑,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然而,那上面隐约可见的奇异符文,却散发着一种神秘的力量。

“这是...八卦纹?”村里教私塾的周先生,戴着一副陈旧的眼镜,凑近仔细地查看,随后又摇了摇头,“不对,这符文比八卦更为古老,我从未见过。”就在他的手指轻轻触碰匣盖的瞬间,一道耀眼的金光,突然从缝隙中迸射而出,光芒西射,惊得众人纷纷后退数步,脸上满是震惊与恐惧。

当光芒渐渐消散,众人小心翼翼地围拢过来,向匣中望去。只见匣中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五件器物。一把青铜耒耜,刃口闪烁着奇异的寒光,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一册竹简,被蜡封得严严实实,保存得极为完好,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智慧;三卷绢书,上面的墨迹如新,字迹工整而秀丽;一个陶制罗盘,指针在没有风的情况下,竟不停地转动着,仿佛在指引着什么方向;最底下,压着一块龟甲,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谁也看不懂的文字,透着一股神秘莫测的气息。

周先生颤抖着双手,缓缓展开那册竹简。突然,他发出了一声惊呼:“这是《齐民要术》失传的水利篇!”他激动地指着竹简上的一段文字,“看这里,记载的‘龙骨水车’制法,与我们平日里所用的,完全不同!”

就在众人沉浸在发现宝物的惊喜之中时,放羊的孩童慌慌张张地跑来,大声喊道:“不好了!上游的河道突然干了一半!”众人这才如梦初醒,抬头望向天空,这才发现,本该是雨季的五月,天空却湛蓝如洗,没有一丝云彩的踪影,仿佛被大火烤过一般。

接下来的三个月,滴雨未落。周边村庄的庄稼,在烈日的炙烤下,纷纷枯死,一片荒凉。然而,槐树村却因为那把青铜耒耜翻出的深沟,奇迹般地引出了地下的暗流。更为神奇的是,当村民们按照竹简上所示的方法,组装出“龙骨水车”后,这个装置每到夜间,便会自行转动起来,将水送往高处的旱田,仿佛有无形的力量在操控着它。

中秋夜,明月高悬,如水的月光洒在大地上。陈老汉守在水车旁,不知不觉间打起了盹。在朦胧中,那个白袍老者又一次出现在他的眼前。“宝物可还合用?”老者的声音依旧温和而慈祥。不待陈老汉回答,老者便缓缓地拂袖指向星空,“看那紫微星旁,黑气缭绕,大旱还有三个月。明日,开龟甲,内有解法。”说罢,老者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月光之中。

次日,周先生按照古籍中记载的醋蒸法,对龟甲进行显影处理。随着热气升腾,龟甲上竟逐渐浮现出一幅地下河道的地图。村民们按照地图的指示,在村北的乱石滩下,找到了一个溶洞。当他们走进溶洞时,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只见洞中暗河奔涌,水流湍急。村民们欣喜若狂,赶忙将河水引入田间。就这样,槐树村的村民们,凭借着古槐树下的宝物,熬过了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旱。

来年开春,古槐仿佛也感受到了生机与希望,比往年早了半月,便绽放出满树雪白的花朵。那花香西溢,弥漫在整个村落,沁人心脾。更为奇特的是,但凡靠近古槐的麦田,麦穗都比别处的更加饱满,颗粒更加圆润。村民们深知,这一切都是古槐和祖先的庇佑。于是,他们在古槐树下立了一块“槐神碑”,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感恩古槐和祖先的恩赐。

而那个神秘的青铜匣子,仿佛有着神奇的感应。每逢大旱前夕,匣盖上的符文便会自行发光,散发出奇异的光芒,仿佛在提醒着村民们,早做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后来,有一位云游西方的道士路过槐树村。他看到那青铜匣子上的符文,大为惊讶。道士说,那符文乃是上古时期的“禹王镇水符”,而匣中的器物,都是当年大禹治水时,分散在各地的“镇旱之宝”。这些宝物,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

陈老汉在这片土地上,平静地度过了他的一生,活到了一百零三岁,最终无疾而终。临终的那个夜晚,全村人都隐隐约约地听见,从古槐的方向,传来一声悠长的叹息,仿佛是树灵在送别这位一生守护着古槐和村子的老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