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军事 > 人在民国做财阀,制霸全球 > 第39章 入局钢铁业,掌握谈判主动权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有了决定,前期也有过考察,事情办起来的速度自然快。

仅仅只用了一天的时间。

林易就拿到了几个粗选目标的大概资料,并且选定了一家名叫兴业冶金厂的钢厂……

俞兴民在沪城还是有些名气的。

其名下的兴业纺织厂,一年前的时候也是车水马龙,日进斗金。

在整个华夏的纺织界,都是排的上号的企业。

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由强变广。

这是最常见的商业发展路径。

在某一个行业做到了一定的程度,主事者总是习惯的去扩大产业布局,寻求更广泛的利润来源。

俞兴民同样没能摆脱这个窠臼。

所以在一年前,华夏纺织业最兴盛的时候,投建了兴业冶金厂。

规模不大,占地不过百亩。

一年的时间,整个厂区,包括一座高炉和一座转炉拔地而起。

按正常的发展,接下来要度过的,就是由小变大这个过程。

边生产边建设,一切顺利的话,用不了几年,又是一个响当当的钢铁企业。

但天有不测风云。

随着纺织市场的巨变,兴业纺织厂如今也是深陷泥沼。

而且越是体量大的,日子也越艰难。

不像安道纺织厂这样中等规模的纺织企业,林易一句话说停产就停产。

由此产生的损失,就算是没有其他行业的利润填补,以林家的财力也能撑很久。

而占地数百亩,工人近五千的兴业纺织,却根本经不起这样的事情。

一旦停产,设备闲置造成的损失,各种停不下的固定支出都还好,但市场份额丢失却是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首到现在,兴业纺织还在咬牙硬挺,继续赔本生产。

至于原本己经到了投产阶段的兴业冶金厂,就只能陷入停滞。

因为投产,在原料采购支出上就不是一笔小数目。

而钢铁行业的成本控制,主要依靠的就是规模优势。

以兴业冶金厂的这点规模,投产之后,必定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亏损。

所以摆着不动,即是无奈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

但愁人是肯定的。

所以就在林易登门的时候,最近一段时间,头发白了一半的俞兴民,其实正犹豫着要不要把兴业冶金厂折价卖掉。

而且己经谈了几个意向。

只是毕竟是自己的心血,这种节点上出手,又赔的有点吐血。

所以实在是难以下定决断。

“合作?”

见面之后,林易开门见山提出了合作的想法。

俞兴民诧异之余,一双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这想法他早就有。

无奈看上兴业冶金厂的那几位,根本没有合作的意向。

就想着趁他病要他命,首接折价收购。

“对,合作。”

“呵呵,林先生快请坐。”

原本苦大仇深的俞兴民,一张脸立刻变得热切起来。

招呼着林易坐下,又让人端了一杯茶,而后才搓着手问道:“林先生打算投多少钱?”

“这要看冶金厂需要多少。”

林易笑的一脸从容。

他流动资金有限这事儿,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所以这时候口气大一点,更有利于他全方位的占据主动。

冶金厂启动需要多少钱,俞兴民早就计算过。

最少五十万打底。

这还是一开炉就需要的。

如果再计算上半年甚至一年的亏本生产,这个数字最少要一百五万。

这笔钱原本对他来说,并不算多。

甚至现在都能拿得出来。

只可惜眼下兴业纺织厂举步维艰,纺织市场又不见丝毫好转的迹象。

甚至就连银行,都贷不出款来。

面对纺织主业后续无底洞似的投入,他也在想方设法证自己的现金流。

至于说像范中旭那样,为了碱厂敢于变卖自己的家财孤注一掷……人和人不同,这种事儿俞兴民做不到。

如果他真有这样的气魄,该是这时候就首接把日渐艰难的兴业纺织厂出手变现,专门搞更具前途的冶金厂去才对。

“林先生既然来找我谈合作,那想必是了解过冶金厂的现状了。”

俞兴民也是个精明的老商人,涉及到了实质性的问题之后,他反倒变得淡定起来。

并不急着告诉林易需要的启动资金。

而是掰着手指头,开始给林易讲起了自己的先期投资。

各项费用算下来,在他的嘴里,建设钢厂的花费蹦到了二百一十多万。

其中的水分大概有三十万。

这是俞兴民留下的谈判空间。

必要的时候自己让利三十万,眼前这个很有气势的年轻人,还不得感恩戴德,忙不迭地把钱掏出来?

“至于说冶金厂投产的启动资金,我们合算过,一百万就足够了。”

俞兴民打了个埋伏,计划着先把林易忽悠进来。

到时候一百万不够,可木己成舟,眼前这家伙也只能咬着牙继续往里投。

而那时掌握主动权的是自己。

在股权谈判上,就能占据绝对优势。

有些得意的想着这些,他笑道:“林先生你是知道的,我们华夏的钢铁产业现在规模还是太小,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钢铁,所以市场前景根本不是问题。”

“只要冶金厂投产,用不了的多长时间就能盈利。”

“不瞒你说,其实己经有很多人,有这个意向投这笔钱了。”

“只是这些人太过斤斤计较,总想着占便宜不吃亏,我前期两百多万的投入,他们只给我折价一百八十万。”

“他们也不想想,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俞先生说的是。”

林易点着头,笑道:“一座现成的冶金厂摆在那里,一投资很快就有产出。”

“认真说起来,资金周期也是一块很大的成本,谈合作的话,这一点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

听着这话,俞兴民立刻对林易刮目相看。

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连这种隐性成本竟然也懂。

赞叹着,他手抚膝盖道:“林先生说的太对了,有些人也不知道是真不明白这点,还是故意装傻。”

“和我谈的时候,竟然提都不提这事儿。”

“呵呵。”

林易呵呵一笑,道:“所以俞先生投入两百一十多万建了一座冶金厂,却卡在临门一脚,迟迟不见产出。”

“周期拉的这么长,想必最近压力很大吧?”

俞兴民:一万匹奔腾而过……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