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心中一喜,但表面上仍保持着谦逊的姿态。!7!6\k+s′./n¨e?t\
他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让他的计划更快地推进。
“感谢领导的信任,”沈良郑重地说,“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领导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转向张厂长:“张厂长,你们厂里有这样的人才,怎么一直没发现呢?”
张厂长有些尴尬地笑了笑:“领导教育得对,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到位。以后我们一定会更加重视人才培养。”
就在这时,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沈良认出他是厂里的老工程师王建国,一向以技术权威自居。
“领导,我有不同意见,”王建国大声说道,“沈良同志的确有些想法,但他太年轻了,缺乏经验。这么重要的项目,怎么能交给他来负责呢?”
现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沈良身上。领导也皱起了眉头,似乎在重新考虑自己的决定。
沈良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他不能退缩,更不能示弱。
“王工程师,”沈良平静地说,“您说得对,我的确年轻,经验也不如您丰富。但是,科技创新不应该只看资历,而应该看能力和成果。我们刚才展示的新型钢材,就是最好的证明。”
王建国冷笑一声:“一次侥幸的成功并不能说明什么。你懂什么是真正的工业生产吗?知道大规模生产中会遇到多少问题吗?”
沈良没有被激怒,反而露出了自信的微笑:“王工程师,既然您提到了大规模生产,那我们不如来打个赌如何?”
“赌什么?”王建国有些意外。¨6?邀*墈?书\惘′ +已.发^布-嶵′薪¢璋!結/
“就赌一个月内,我能不能把这种新型钢材的产量提高到现有产能的两倍,同时保证质量不降反升。”沈良掷地有声地说。
现场一片哗然。两倍产能?还要提高质量?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王建国先是一愣,随即大笑起来:“好,我跟你赌!如果你输了,就主动辞职,永远离开这个行业!”
“没问题,”沈良点头,“但如果我赢了,您就要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全力支持我的研究。”
领导们交换了一下眼色,似乎对这场赌局很感兴趣。
“好!”领导拍板道,“就这么定了。一个月后,我们再来检查结果。沈良同志,希望你能给我们一个惊喜。”
沈良郑重地点头:“请领导放心,我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送走领导后,张厂长将沈良叫到一边,神色严肃:“小沈啊,你这是在玩火啊!要是真做不到,可就真的前途尽毁了。”
沈良微微一笑,神色自若地说:“张厂长,您放心。我自有分寸。”
张厂长叹了口气,拍了拍沈良的肩膀,转身离开了。
沈良环顾四周,只见车间里的工人们正窃窃私语,眼神中既有好奇,又有怀疑。他知道,接下来的一个月将是他证明自己的关键时刻。
第二天一早,沈良就召集了一批年轻的技术工人。他站在黑板前,开始详细讲解自己的计划。
“首先,我们要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改造。”沈良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复杂的流程图。¨c?n_x.i!u?b¨a¢o+.\n¨e!t.“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是我们可以优化的环节。”
一个叫小李的年轻工人举手问道:“沈工,这样改造会不会影响现有的生产?”
沈良点头赞许:“问得好。确实会有影响,所以我们要分批次进行。每次只改造一条生产线,其他线路保持正常运转。”
就在这时,王建国带着几个老工程师走了进来。他冷笑着说:“沈良,你懂什么叫工艺流程吗?你这样乱改,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
沈良不慌不忙地回答:“王工,您说得对,安全确实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每一步改造都会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如果您有什么宝贵意见,我们随时欢迎。”
王建国被这番话噎住了,哼了一声,转身离开。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良带领团队日以继夜地工作。他们遇到了不少困难:有时是设备不配套,有时是原材料供应不足,还有时是工人们对新工艺不适应。
但沈良总能想出办法。他利用未来的知识,巧妙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比如,他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冷却系统,大大提高了钢材的冷却速度和均匀性;又如,他改进了配料比例,使得钢材的强度和韧性同时提升。
渐渐地,工人们开始对沈良佩服起来。他们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仅懂技术,还很会管理。沈良经常和工人们一起吃饭,倾听他们的意见,解决他们的困难。
一天晚上,沈良正在办公室加班,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他赶紧跑出去,只见一条生产线突然停止了运转。
“怎么回事?”沈良急忙问道。
“沈工,温度控制系统出问题了,炉温突然升高,再这样下去可能会造成钢水溢出!”一个工人惊慌地报告。
沈良迅速冷静下来,开始分析情况。他回忆起未来某次类似的事故,当时是因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建国也赶到了现场。
他幸灾乐祸地说:“沈良,看来你的新工艺还是有问题啊。要不要我来帮忙?”
沈良充耳不闻王建国的嘲讽,他的目光死死盯着控制面板上跳动的数字。突然,他眼前一亮。
“不对,这不是温控系统的问题!”沈良快步走到炉前,“是送料系统出了故障,导致进料不均匀。小王,快去查看三号进料口的传感器!”
话音未落,就听到一声惊呼:“沈工,您说得对!三号进料口的传感器线路松动了!”
“立即切断三号进料口,启动备用进料系统!”沈良果断下令,“老张,调整一号二号进料口的供给量,补偿三号口的缺口!”
工人们迅速行动起来。十分钟后,炉温开始逐渐降低,危机解除了。
王建国站在一旁,脸色阴晴不定。他原本以为这次能看到沈良出丑,没想到对方应对得如此果断精准。
“沈工,您怎么一眼就看出是进料系统的问题?”一个年轻工人好奇地问道。
沈良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很简单的物理原理。如果是温控系统出问题,炉温上升的曲线应该是均匀的。但刚才的数据显示,温度是忽高忽低,这明显是进料不均匀造成的。”
周围的工人们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有人小声议论:“沈工真是厉害,这都能看出来。”
“少在这里卖弄!”王建国突然冷声说道,“你那些所谓的改进,根本就是在胡闹。今天要不是运气好,后果不堪设想!”
沈良转过身,直视着王建国的眼睛:“王工,您说得对,任何改革创新都有风险。但如果因为害怕风险就裹足不前,那我们永远也赶不上世界先进水平。”
“你!”王建国气得脸色发青,“你这是在指责我保守?我在这个厂干了三十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就凭你一个毛头小子?”
“我不是在指责任何人。”沈良语气平和地说,“但是王工,您想过没有,为什么国外的钢厂产量比我们高、质量比我们好?就是因为人家敢于创新,敢于改进工艺流程。”
王建国还想说什么,突然看到张厂长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门口。他悻悻地闭上嘴,转身离开了。
张厂长走过来,意味深长地看了看沈良:“小沈啊,今天这事处理得不错。不过,你得罪了王建国这个老资格,以后有你受的。”
沈良微微一笑:“张厂长,改革的道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方向是对的,总会有人理解和支持的。”
张厂长拍了拍他的肩膀,欲言又止。最后只说了句:“你自己多加小心。”
看着张厂长离去的背影,沈良若有所思。
他知道,今晚这场危机虽然解除了,但这只是开始。要在这个年代推动技术革新,他将面临的阻力远不止这些。
就在这时,一个工人跑过来报告:“沈工,不好了!仓库那边出事了!”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