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看着老刘那张因愤怒而扭曲的脸,心里暗叹一声。+小/税¨宅~ ?蕪′错·内+容\
他太熟悉这种场面了,在原来的时空里,每次推行新技术时总会遇到这样的阻力。
“老刘同志,我理解您的心情。”沈良语气平和地说,“但现在不是争论这些的时候,高炉虽然暂时稳定了,可是炉衬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你懂什么?”老刘冷哼一声,“我在这个厂子干了二十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就凭你这个毛头小子,也配跟我谈炉衬问题?”
周围的工人们面面相觑,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尴尬起来。
“那您说说,为什么三号高炉最近产量一直在下降?”沈良突然问道,“按照目前的趋势,再过一个月,产量至少要降低30%。”
老刘一愣:“你…你胡说什么?”
“我说的对不对,看看这个月的生产数据不就知道了。”沈良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笔记本,“这是我这段时间记录的数据,高炉温度波动越来越大,渣系统运行也不稳定,这都说明炉衬已经到了极限。”
张厂长接过笔记本,仔细翻看起来。他的表情越来越凝重:“老刘,小沈说得没错。这些数据确实很不正常。”
“这…这不可能!”老刘的声音开始发颤,“三号高炉是我负责的,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大的问题?”
“老刘,您别激动。”沈良语气诚恳地说,“我建议对炉衬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如果现在不处理,等到真的出了大问题,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你这是在质疑我的工作能力!”老刘突然暴怒,指着沈良的鼻子大吼,“我告诉你,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座高炉!你算什么东西?一个刚来没多久的技术员,也敢在这里指手画脚?”
就在这时,一声刺耳的警报突然响起。¢萝`拉¢小?税¨ *罪¨薪.彰*截?耕^歆?快+
“不好!二号送风口温度又开始升高了!”一个工人惊慌地喊道。
老刘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快,按照刚才的方案,再次进行降温!”沈良当机立断下令,“同时准备紧急停炉的预案,以防万一!”
现场再次忙碌起来。这一次,老刘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年轻的沈良指挥着一切。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引以为傲的二十年经验,在这个年轻人面前,似乎真的不值一提。
“老刘,你去查一下三号送风口的数据。”沈良突然转头对他说,“您经验丰富,这个任务就交给您了。”
老刘愣了一下,随即咬着牙转身离去。他没有注意到,沈良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在场的人都没想到,这场看似平常的高炉故障,竟成了整个钢铁厂技术革新的导火索。
而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年轻人,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改变这座老厂的命运。
沈良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忙碌的车间。他知道,这场高炉危机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张厂长,”沈良转向一旁的厂长,“我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厂长眉头一挑:“说吧,小沈。现在厂里正需要新鲜血液。”
沈良点点头,压低声音道:“我觉得,我们应该尝试连铸技术。¢咸`鱼/看¨书-罔? ·首+发_”
“连铸?”张厂长一愣,“那不是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吗?咱们厂怎么可能…”
沈良打断道:“我在学校时研究过这个。虽然咱们没有国外那么先进的设备,但我觉得可以土法上马,先搞个简易版的。”
张厂长眼睛一亮,但随即又皱起眉头:“这…风险太大了吧?要是失败了,那可是要赔上整个厂子的。”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沈良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再说了,我们又不是一步到位。可以先搞个小规模的试验,成功了再慢慢扩大。”
就在这时,老刘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不好了!三号送风口的温度也开始异常了!”
沈良和张厂长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担忧。
“看来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沈良沉声道,“张厂长,我建议立即停炉检修。同时,也请您考虑一下我刚才的提议。”
张厂长咬了咬牙,重重地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老刘,你立即组织人手,准备停炉。小沈,你跟我来办公室,我要听听你那个连铸的具体想法。”
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老刘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老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办公室里,沈良将自己的想法详细地向张厂长阐述。他提出利用现有的设备,结合一些简单的改造,就能实现初步的连铸。虽然效率可能不如国外的先进设备,但对于他们这样的小厂来说,已经是一次质的飞跃。
张厂长听得连连点头,眼中的兴奋之色越来越浓。
“小沈啊,”张厂长拍了拍沈良的肩膀,“你这个想法要是能成,那可真是咱们厂的一大福音啊!”
沈良微笑道:“张厂长,我觉得不仅仅是我们厂的福音。如果我们能成功,说不定能为整个中国的钢铁行业带来一次技术革新呢。”
,!
张厂长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好!有志气!那咱们就干一票大的!”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老刘阴沉着脸走了进来。
“张厂长,不好意思打扰,”老刘的声音有些发颤,“我刚刚查过了,这个连铸技术,国外可是要几千万美元的投资。就咱们这个小厂,连个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怎么可能搞得成?”
沈良转过身,看着老刘那张写满担忧的脸。他知道,这位老工程师不是在针对自己,而是真心为厂里着想。
“老刘同志说得对,”沈良不慌不忙地说,“国外的确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您想想,他们为什么要投这么多?还不是为了追求极致的自动化和产能。可我们现在要的是什么?”
老刘一时语塞。张厂长也饶有兴趣地看着沈良。
“我们要的是突破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创新。”沈良站起身,走到办公室的黑板前,抓起一支粉笔,“您看,传统的浇铸方式是这样的…”
他快速在黑板上画出几个简图,“而我们完全可以用最基础的原理,土法上马。比如这个模具,完全可以用我们自己的钢材…”
老刘不由自主地凑近了黑板,眼睛死死盯着那些简图。三十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这个年轻人说的似乎真有几分道理。
“等等,”老刘突然指着图上的一处,“这里如果用水冷却,会不会…”
“对!”沈良眼前一亮,“老刘同志果然经验丰富。我正想说,这里必须用循环水冷却,否则模具会变形。”
张厂长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这两个人,一个是厂里最有经验的老工程师,一个是刚来的毛头小子,竟然就这么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了。
“不过,”老刘的声音又低沉下来,“就算理论上可行,实践中的困难可就太多了。温度控制、凝固速度、冷却水系统…”
“这些都是技术问题,”沈良坚定地说,“我们可以一个个攻克。再说了,失败了也就是浪费一些钢材。可要是成功了呢?”
老刘沉默了。他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样子,何尝不是这样敢想敢干?只是岁月流逝,让他变得太过谨慎。
“张厂长,”老刘突然转向张厂长,“要不…让小沈试试?我可以给他打下手。”
张厂长眼睛一亮:“老刘,你这是开窍了啊!”
“哼,”老刘板着脸,“我就是想看看,这个年轻人到底有几分真本事。要是他敢糟蹋了咱们的钢材…”
沈良笑了:“老刘同志,您就放心吧。不过在开始之前,我得先去趟资料室,查查咱们厂这些年的生产数据。”
“那还等什么?”张厂长一拍桌子,“老刘,你带小沈去资料室。对了,小沈,你要的材料我明天就批。”
看着两人离开办公室的背影,张厂长摸出一支烟,默默点燃。
他知道,一场改变整个钢铁厂命运的风暴,即将来临。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