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第三国策!最后一次北伐!
两项国策,全票通过。°$完:?¢本×神3¥}站¨|! $已¢发~,£布3>=最[?新#章÷?节?
群臣心情都很不错,开始议论纷纷。
然而正当这个时候,老朱却罕见地开了口。
“第三项国策,北伐!”
此话一出,全场皆寂。
徐达、李文忠陡然坐直了身体,紧绷的身体透露出了二人的激动。
老朱环顾群臣,淡然开口道:“现如今云南元梁王与辽东纳哈出都已剪除,蒙古就只剩下了一个北元汗廷,且经连番打击后早已元气大伤,军心涣散,部众离心,更无像样的将领可堪大用。”
“那脱古思帖木儿又是出了名的酒囊饭袋,终日沉湎于酒色,耽于享乐,既无治国安邦的谋略,更无统军御敌的才干。麾下诸部虽仍有兵马,却因他赏罚不明、猜忌成性,早已离心离德,各自为营,如一盘散沙,纵有残余势力,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再难聚合成威胁大明北疆的气候。”
话说到这儿,老朱陡然起身,龙袍下摆随动作掀起凌厉弧度,浑身上下散发出睥睨天下的滔天气势。
“对我大明而言,眼下无疑是覆灭北元的绝世良机!北元汗廷势弱力孤,诸部惶惶不安,脱古思帖木儿昏聩无能,正是一鼓作气犁庭扫穴之时,若错失此时,待其缓过劲来重整旗鼓,再要根除后患,不知要耗费多少兵马钱粮!”
“因此,朕决意再次北伐,诸位爱卿各抒己见!”
没错,北伐!
朱元璋就是要北伐!
这不仅是为了荡平蒙元残余势力,更是为了彻底洗刷百年异族统治的屈辱,让汉家江山永绝边患。+小,说§宅μ? D?[更#^新1′·最ˉ@?全?+%
不覆灭北元,不将其势力连根拔起,不让北疆万里疆域永归大明版图,他便誓不罢休!
这股决心,早已融入他的骨血,成了此生必竟的宏愿。
老朱话音一落,徐达就立刻接话道:“陛下英明,臣附议!”
“当年岭北一战惨败,我大明战马损失惨重,几乎折损过半,致使骑兵战力大减。”
“但这些年来在朝廷倾力支持下,马政已取得巨大成功——辽东、漠南牧场扩至千里,引种西域良马改良品种,孳生马匹数以万计,尤其是济州马场为我军提供了数万优质战马,不仅补足了当年亏空,更组建起十万精锐骑军,足以支撑北伐所需的骑兵战力。”
徐达这边说完,李文忠也随即开口:“除了骑军外,我步兵军备也得到扩充,甲胄器械尽数换新,腰刀、长枪打磨锋利,弓弩力道倍增,更有大量火器配发到营——各式火炮、火铳数量较前翻了一番,且兵士操演娴熟,足以在攻坚破阵时发挥奇效。!x\4~5!z?w...c′o¢m/”
三人说完,御书房内陷入了寂静。
朱高炽见状觉得好笑,这三个家伙分明就是做足了准备,早就开始密谋了啊!
不过他也不打算劝谏,因为朱高炽清楚地知道,覆灭北元是老朱、徐达和李文忠一生的执念,是他们戎马半生心心念念的终极目标,早已刻入骨髓。
与其冒险劝谏徒增不快,不如随他们去圆这份心愿。
反正如今大明正值军力鼎盛,府库充盈,兵甲精良,将士用命;而北元却是日薄西山,部众离散,兵无战心,此消彼长之下,胜算已然不小。
而且现在的北元,可没有王保保这种能独当一面的柱石之臣。
当年王保保在岭北设伏重创徐达中路军,凭一己之力撑起蒙元半壁江山,给北元续命了几十年,可谓用兵如神,屡败明军,是大明北伐最大的阻碍。
如今残元势力或降或散,北元朝中再无这般智勇双全、能凝聚势力的将领,余下者多是庸碌之辈,更难当大任。
但即便如此,户部尚书徐铎还是开口反对:“陛下,朝廷又要倾斜资源发展水师,赶造海船、训练兵勇;又要同步开启东海贸易,需垫支巨款疏通航道、设立口岸;还要即刻筹措海量钱粮支撑北伐大军的粮草军械、兵饷犒赏……数项重负同时加诸国库,历年积攒恐将消耗殆尽,届时若遇天灾或突发变故,国库只怕无以为继啊!”
徐铎作为洪武朝的资深官员,履历颇为丰富。
洪武初年,他因才华出众被举荐入仕,从小小的中书省都事起步,凭借自身能力一路晋升为左司郎中,后洪武九年,升任户部左侍郎,却在洪武十年遭贬,出任平阳府知府。
直到洪武十三年,他迎来转机,先是升任应天府尹,同年更是荣升户部尚书。可惜好景不长,短短两个月后,便因涉及胡逆被免官。
洪武十四年,他又被起用为湖广试布政使,郭允道致仕之后,徐铎再次走马上任,接手户部这一重担。
只不过这位户部尚书现在觉得头疼欲裂,因为皇帝陛下又要北伐了。这他娘地简直是把国库往火坑里推——前番征战的亏空刚补得七七八八,水师建设与东海贸易的投入才刚起步,如今再添北伐这等吞金巨兽,各项开支堆叠在一起,任谁来管这户部,都得愁白了头。
然而徐铎的劝谏并没有用,因为老朱已经铁了心地想要北伐。
不趁着纳哈出归降、辽东平定这波势头,借大胜之威凝聚军心士气,抓住北元势弱无援的机会北伐覆灭北元,难道要等蒙元残余势力缓过劲来,重新勾结各部形成气候?
这般天赐良机,他绝不会轻易放过。
所以老朱沉声下令道:“北伐关乎大明社稷安危,绝不可拖延敷衍!务必以最快速度整军备战,不容有丝毫懈怠!”
“至于钱粮问题,徐爱卿与太子需同心协力,负责统筹调度全国粮草、银两,该征调的征调,该转运的转运,务必保障前线供给;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则要精选将士,制定进军方略,加紧操练兵马,确保大军一出,便能克敌制胜!”
听到这话,徐铎整个人都傻了。
他刚说尽国库拮据,眼下数项开支已让户部捉襟见肘,可陛下竟直接将筹措钱粮的担子全压过来?
这分明是难为人!
国库空了便是空了,难不成还能凭空变出银两米粮?
有这么当皇帝的吗?只顾着定下国策,却将这最棘手的窟窿丢给臣子去填。
徐铎只觉一阵头大,却又不敢再辩,只能硬着头皮应下。
这次议事到此结束,众人都有不小的收获,唯独只有户部尚书徐铎苦着脸笑不出来。
一提到钱粮问题,太子标也觉得头疼,各项开支堆叠如山,国库确实难以支撑。
不过好在东海贸易马上开展,首批商船已整装待发,不出半年便能带回海外商税与物产,届时可从中抽调巨额收益填补北伐缺口,这也算是眼下唯一能指望的活水了。
眼下唯一难题就在于,前期北伐钱粮如何保证。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数十万将士的粮草、军械、饷银需即刻拨付,而东海贸易的收益尚需时日才能到账,这中间的空缺如何填补——是临时加征赋税,还是向富商大户借贷,抑或从各布政司库中紧急调拨,需得尽快拿出稳妥之策,否则北伐大计恐难顺利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