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军机议事!水师地位拔高!
又是三个月眨眼即逝。(新#a(完.本,′\神?÷a站μ ^¤+免ˉ费^??阅?读·
大明王朝也进入了洪武十九年。
近些年,大明可谓日新月异,对外先后剪除了云南元梁王与辽东纳哈出,并且还征服了倭国,扶持李成桂取高丽而代之,大明也正式进入了疆域拓张与内外稳固的新阶段。
北境威胁渐消,海东秩序初定,朝鲜称臣,倭国臣服,周边已无敢轻易挑衅之势力,朝廷得以腾出手来整顿内政、兴修水利、劝课农桑,更能将精力投向海疆开拓与远洋贸易,帝国的影响力正沿着海陆两路向更远的地方辐射。
此刻御书房内,一众军机大臣齐聚,大将军徐达、大都督李文忠、水师都督汤和、六部尚书等。
老朱坐在龙椅上面,太子标则坐在一旁。
摆在众人面前的,则是一副巨大的堪舆图,囊括了东亚、西亚与中亚。
“今日议事有三项国策。”
太子标开口奠定会议主题,群臣顿时神色肃穆。
“其一,锦衣卫奉命调查中亚局势,伪装成商队前往帖木儿帝国探查,事实证明这个西方邻国并非我们以为的那么简单。此刻其国主帖木儿已平定中亚群雄,正挟战胜花剌子模、征服波斯的余威强势崛起,其铁骑踏遍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都城撒马尔罕已成中亚枢纽,各国使节往来不绝。\d¨a?s_h,e+n^k?s′.*c^o_m+他一边整饬军备,一边笼络西域部族,南可窥印度,西能逼奥斯曼,扩张之势锐不可当,绝非偏安一隅的弱国,而是足以与大明分庭抗礼的潜在劲敌。”
“此外,在帖木儿帝国以西的西亚,还有一个突厥后裔建立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正强势崛起。此刻奥斯曼已攻占巴尔干半岛大片土地,兵锋直指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此前更在科索沃战役中重创欧洲联军,拜占庭帝国被压缩在孤城周边,险些灭国。其凭借强悍的陆军与新兴的海军,掌控着黑海至地中海的商路,扩张势头迅猛,正成为欧亚交汇处不可小觑的霸权力量。”
太子标话音落下,整个御书房内顿时陷入了死寂。
文武众臣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曾经他们以为大明就是这天地中心,四夷皆为蛮夷,不足为惧,可朱高炽用蒙古西征军横扫欧亚的史实告诉他们,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远方亦有强国,甚至能掀起席卷大陆的风暴。
此刻再次直面帖木儿帝国、奥斯曼等国强势崛起的铁一般的事实,那些根深蒂固的天朝上国观念被狠狠冲击,不少人仍旧觉得震惊与梦幻,仿佛眼前的堪舆图与说辞,都超出了他们对天下格局的认知。-1¢6·k-a-n.s!h·u_.¨c¢o!m_
顿了顿,太子标再次补充道:“远的不谈,单论帖木儿帝国与奥斯曼帝国,这两国与我大明相比,疆域、国力、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都不输我大明,甚至某些方面还犹有过之。”
“帖木儿帝国横跨中亚、南亚,疆域辽阔堪比大明,其骑兵精锐久经战阵,冲击力冠绝欧亚;奥斯曼帝国掌控欧亚商路咽喉,火器运用已具规模,军事扩张势头更盛于当下大明。经济上,帖木儿垄断陆上丝路贸易,奥斯曼则借地中海航运积累巨富,皆有与大明抗衡的底气。这般实力,绝非寻常边夷可比。”
此话一出,气氛更加凝重了几分。
徐达皱着眉头开口道:“奥斯曼帝国不用考虑,远在小亚细亚,与大明相隔数万里,中间隔着无数国度与山川,断无东进之理;即便是帖木儿帝国,距离我大明也是万里之遥,且这中间还夹着一个东察合台汗国,作为天然屏障阻隔其东扩之路,他们绝不可能轻易越过这片广袤的中亚腹地向东发起进攻。”
“眼下看来,这些远国的威胁尚在天边,似乎无需过分忧虑。”
徐达可是大明第一名将,以他的战略眼光当然不难看出,大明其实根本不必担心这两个中西亚的霸主帝国。
最简单的道理,就算帖木儿尽起大军东征大明,长达万里的征程,要穿越戈壁、沙漠、雪山,光是粮食辎重的输送就足够让人绝望——沿途无城郭可补给,无水源可依托,大军未到,粮草已竭,不等抵达大明边境,便会因饥寒疲惫而自行溃散。
东察合台汗国更非易与之辈,怎会容其轻易借道?这般远途征伐,无异于自取灭亡。
众人听后纷纷颔首,道理就摆在面前。
可正当这个时候,一道刺耳的声音响起。
“陆路不行,那水师呢?”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众人下意识地看去,只见朱高炽已经站在了堪舆图面前。
“比如奥斯曼帝国的水师,掌控着黑海至地中海的商路,扩张势头迅猛,其舰队规模与航海技术已臻成熟。一旦他们选择东进,借海船之利,顺印度洋季风之便,经红海、阿拉伯海、南洋诸岛,不出一年就能抵达我大明海疆!”
“载着兵士粮草直抵沿海要地,既省去陆行的艰难,又能绕开内陆诸国屏障,出其不意直捣江浙、闽广等富庶之地,届时大明海疆水师尚未成气候,沿海卫所疏于远洋防御,当如何拦截?如何固守?这绝非危言耸听,海路之险,远胜陆路之阻。”
听到这话,众人都是脸色大变,就连徐达与李文忠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陆路走不通,敌军从海上杀来!
那万里之遥便不再是天险,反倒成了隐蔽行踪的屏障,到时候大明沿海卫所猝不及防,富庶州县遭其劫掠,水师若无力抗衡,海路便成了敞开门户,真有可能会被打个措手不及。
别忘了,因为《马可波罗游记》,西方人对东方的富庶早已垂涎三尺,那份觊觎藏在每一页文字里,只要他们的船队够强,迟早会有那么一天,带着贪婪的刀枪破浪而来。
眼见火候差不多了,老朱这才开了口。
“所以第一项国策,那便是扩充水师!”
“水师都督府倾力打造北洋水师与东海水师,暂且以此为主!北洋水师扼守渤海、黄海,卫护北疆与辽东;东海水师镇守东海、台海,兼顾倭国与朝鲜沿海,形成犄角之势。”
“六部百司全力配合,户部需优先调拨粮草、银两,工部要赶造战船、修缮军港,兵部得遴选精壮兵员、配齐甲胄器械,吏部则要选拔熟悉海事的官员充实水师幕僚——凡水师所需,务必从速从优,不得推诿延误。”
众人听后议论纷纷,或低声探讨水师建制,或盘算粮草军备调度,却没人提出反对意见。
毕竟来自西方的威胁已说得透彻,海路之险远超陆路,扩充水师、向水师倾斜资源既是应对远患的必然之策,也是护持海疆的当务之急,此刻再犹豫拖延,便是置大明安危于不顾,任谁也不敢担这份干系。
因此第一项国策全票通过。
水师都督汤和嘴角都快咧到脸后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