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造完白矮星之前,赵小侯回去了一趟,主要目的就是督促空间虫洞稳定放大器的开发升级。+l!u′o·q!i-u/y!d!.*c^o+m+
毕竟那颗白矮战星在大夏也算得上是顶级战略武器了,投入那么大,也不可能将其放在一个殖民星系里。
肯定是要回到太阳系,举办一个盛大的移交服役仪式。
但即便这颗白矮战星上装备了最先进的曲率引擎,再加上白矮战星自身的恐怖引力,能够将速度提升到光速的15倍。
但飞回去还是要不少时间的。
而如果能够通过空间虫洞来移动的话,则能够将白矮战星的战略作用发挥到最大!
毕竟就现在大夏接触到的任何一个外星文明,都不可能抵抗住白矮战星的恐怖战斗力!
并且白矮战星内部可是有一座城市存在的,后面大夏应该会考虑迁移不少人口进去。
总之一条,空间稳定放大器必须要能够扛住白矮战星的引力潮汐,不然赵小侯都不知道,在白矮战星进入空间虫洞之后,如果空间稳定放大器被摧毁,白矮战星会不会掉落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或者说掉落到另一个维度的空间去。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微′趣+晓+税-网. +唔_错~内?容′
那就是白矮战星的直径可是有1700公里。
正常情况之下,空间稳定放大器想要做到这个直径,在现阶段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赵小侯并不太担心,因为空间虫洞利用技术里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那就是如果白矮战星的曲率引擎能够将空间前端扭曲压缩到一定程度,那么是有很大可能,让白矮战星从空间虫洞里挤过去的。
但这样做的话,也很可能在白矮战星通过之后,让空间虫洞崩溃。
毕竟曲率引擎将空间前端扭曲压缩之后,也会将空间后端扭曲放大。
因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需要解决空间后端扭曲放大的问题。
当然,赵小侯心里已经有谱了。
在返回太阳系的旅途里,他已经将空间折叠跨越技术和空间折叠技术反复查看了好几遍。
这两个技术实际上是和空间虫洞以及曲率引擎技术有一定联系的。
虽说这两项技术都是残缺的,但赵小侯很幸运,其中关于空间扭曲的部分比较完整。
也就是说,这两项技术里的部分资料是可以拿来使用的。
因而刚一回到2号星际太空站,赵小侯先就去了空间虫洞利用项目组,亲自参与进了新一代空间稳定放大器的研制。·墈?书,屋¢小.说-枉¢ +唔¢错/内?容\
要说在之前,项目组的科研人员已经将新一代空间稳定放大器研制得七七八八了。
可赵小侯到了之后,将他们的设计图通篇看了一遍之后,随即就推翻了他们的设计。
这明显让这些科研人员感到很不理解。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赵小侯绘制的设计图更先进,甚至于让他们有些看不懂。
基于对赵小侯一直以来的崇拜,他们也没有表现出什么。
但等到设计图开始逐渐转化为实物,并开始测试之后,他们都震惊了。
因为那个直径只有2米的原型机,在启动之后,稳定放大的空间虫洞竟然能够让直径超过10米的无人机通过。
虽然就仅仅只是一架无人机通过之后,那台空间稳定放大器就毁坏了,并且消耗了远超出正常范围的能量。
但这些科研人员也意识到,这里面的科技含量无疑要远超过之前的空间稳定放大器。
实际上做到这一步,赵小侯已经很满足了。
如果他已经将空间折叠跨越技术和空间折叠技术都补全了,那么空间稳定放大器在远超自己体型的物体通过后是不会毁坏的。
但实际上,这也够用了。
唯一的麻烦就是如果通往k127恒星系的空间稳定放大器会被毁坏的话,那么他们就只能暂时放弃k127恒星系。
或许就是在将中子星改造之后再放弃。
但考虑到白矮战星对于大夏文明的重要性,以及中子星的改造估计要消耗大量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赵小侯还是决定先制造一个足以让白矮战星通过的空间稳定放大器。
至于是否放弃k127恒星系,就只能交给上面的大佬来决定了。
当然,就算是放弃k127恒星系肯定也是暂时的。
毕竟大科学院也可以通过不断测试新的空间虫洞,来找到新的能够通往k127恒星系的空间虫洞。
当然,这个就很看运气了。
实在不行的话,白矮战星自己飞回来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从k127恒星系飞回太阳系,也就只需要0.6年,也就是7个月的样子。
经过好几次实验之后,赵小侯最终得出了结论,这一款空间稳定放大器,需要达到36公里,才能够让白矮战星通行。
而想要将空间稳定放大器做到36公里的直径,光是更新换代就需要20年以上。
更何况这样大的空间稳定放大器,光是建造时间也都需要好几年时间。
考虑到这一点,赵小侯最终递上去的报告还是放弃了白矮战星通过空间稳定放大器返回的可能性,转而建议白矮战星自己飞回来。
当然,即便是如此,空间虫洞利用项目组依然会继续对空间虫洞利用技术深入研究。
现在没办法做到,以后是能够做到的。
上面的大佬们很快就开会做出了决议,同意了白矮战星自行飞回的建议。
至于回来的路途上,负责操纵白矮战星的战星控制小组则是由大科学院和太空军出人组成。
这既能够让大科学院进一步收集白矮战星的各种数据,其二就是让太空军的人提前熟悉学习白矮战星的操纵流程,为回到太阳系后,白矮战星正式移交给太空军做准备。
考虑到从k127恒星系飞回来需要7个月时间,那些比较重要的科学家,赵小侯就没有派到去操纵白矮战星了,而是从中子战星技术项目组里抽调了三十个老中青科研人员。
不能再多了,中子战星技术项目组本来就研究任务很重,赵小侯抽出的这三十个科研人员那都是思维不太活跃,在项目组里贡献不大,半属于打杂的那种。
喜欢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