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还好,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咸^鱼?看_书/惘. /首?发/
前后两个月时间,他就研制出了第3代曲率引擎,并且将曲率引擎的直径降低到了600米。
并且在小行星上实验时,达到了光速。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一个里程碑的记录。
同期,太空军将俘虏的外星人和战舰给送了回来。
赵小侯安排外星语研究项目组与之对接。
也就一周不到的时间里,这个外星文明的情况就被摸得差不多了。
这个外星文明自称巴斯蒂卡文明。
其文明个体乃是一种长得好似蟑螂的智慧生物。
其文明母恒星系距离太阳系只有18光年,该文明的等级乃是4级前期,文明结构高度军事化,至今为此攻占了附近4个恒星系。
并且与附近6个文明达成了外交关系。
有一说一,当赵小侯看到从外星战舰主控电脑里下载的星图时,还是有些惊叹。
在这个巴斯蒂卡文明半径30光年范围内就生存着9个文明。
其中也就有之前和大夏打过一仗的克莫来文明。
赵小侯之前还以为太阳系四周的文明数量很少,但现在看来,即便是物质较为贫乏的第七悬臂,也有着大量的文明存在。*零^点-墈+书· !哽?歆·罪\全~
生命的诞生条件,也不仅仅只是蓝星这一种环境。
就拿巴斯德卡文明来说,其母星实际上就是一个气温较高的星球,虽说其恶劣程度不如金星,但最低气温也达到了160度,最高气温则是260度。
这样的高温环境,居然能够诞生生命,并且还能够发展为一个横跨几个恒星系的文明,绝对超出了蓝星上那些生命科学家的预料。
如何吸收外星文明的科技精华等等,大科学院之前就形成了套路,倒是不用赵小侯过于操心。
赵小侯让大科学院新成立几个吸收巴斯蒂卡文明科技的项目组之后,就将注意力转回到了曲率引擎项目组。
在接下来的2个月时间里,他又将曲率引擎更新换代了一次,将曲率引擎的直径降低到300米,同时使用第4代曲率引擎的小行星速度达到了光速的1.6倍。
而到了这个时候,曲率引擎技术可以说是勉强能够进入到实际应用层面了。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不经意的系统声就在他脑海里响了起来:“叮!恭喜宿主所在文明将全面科技提升到3级,特奖励自由分数点,自由科研点点,中子战星制造技术。¢咸-鱼,看^书`罔? +已.发,布¢嶵\鑫/蟑¢洁,”
嘶!正难得抽闲坐在实验室里喝上一杯好茶的赵小侯忍不住了倒吸了一口冷气。
惊得旁边的几个研究员还以为赵小侯被滚烫的茶水被烫了。
挥了挥手,将几个来关心自己的研究员赶走,赵小侯方才沉下心神,去查看那套中子战星制造技术。
有一说一,这次系统给予的奖励真心很丰厚。
光是那自由分数和自由科研点各点就不算少了。
并且还奖励了一套中子战星制造技术。
好吧,这玩意一般情况之下只出现在赵小侯看过的科幻小说里。
中子战星和战星看上去很相似,但实际上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
别的不说,中子战星乃是利用中子星制造而成的战星,其强大无比的引力就能够碾压一切敌人!
要知道中子星由于原子被压碎,形成了简并态中子的关系,其表面每立方厘米物质的质量高达1亿吨!
这样高的密度,导致其四周一定范围内的引力强得可怕!
像歼星号这样的战星,靠近中子星后,直接就会被引力撕碎。
将中子战星制造技术看了一遍之后,赵小侯的心情是有些激动的。
这套中子战星制造技术竟然不是残缺的,乃是一套完整的技术!
并且其中能够制造的不仅仅只是中子战星,还能够制造技术门槛更低的白矮星战星。
这样的话,就让这套技术的应用面变得更广。
毕竟相对于中子星来说,白矮星还是更容易找到一些。
当然,赵小侯得到这套技术之后,也没有急着立马去研制中子战星。
主要是中子星不太好找,现在据大科学院对太阳系四周的中微子探测以及以往一些观测的结果而言,距离太阳系最近的中子星位于南冕座方向,距离太阳系400光年。
其乃是100万年前一次超新星爆发的产物。
并且其也是已知最小的中子星,直径只有10公里。
一般来说,中子星的质量越大,其密度就越高,因而其半径也就越小。
这颗中子星对于大科学院来说,绝对拥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毕竟其10公里的直径,已经接近理论中存在的夸克星。
中子星乃是恒星死亡之后的产物,而所谓的夸克星就是恒星死亡时,质量更大,导致中子继续破碎成自身的组成成分-夸克。
在一定压力下,形成由夸克组成的星体,其物质类型较之中子星的简并态更加致密。
但问题是,以大夏文明现在的航行技术,就算是立马出发一支探索舰队,也需要400年时间才能够抵达那颗中子星的所在位置。
光这个时间,就足以让赵小侯打消自己的想法。
反倒是白矮星更容易寻找一些。
距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白矮星乃是天狼星b,距离太阳系才8.6光年。
但这也要8.6年才能够抵达。
因而赵小侯的计划就是先将空间虫洞利用技术搞出来,或者先将曲率引擎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这样的话,才能够更容易搞定白矮星或者中子星的来源问题。
否则的话,就算是有这套技术,也是无根之源,无从下手。
考虑到这一点,赵小侯最终还是决定先将曲率引擎技术搞好,至少要搞到3倍光速以上。
因而接下来的时间里,赵小侯就将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了曲率引擎技术上。
不过话说回来,这么长时间的带帮教,多少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
曲率引擎项目组的科研人员有不少人对于曲率引擎技术理解加深了不少。
2个月后,赵小侯研制出了第5代曲率引擎。
这第5代曲率引擎的直径缩短到了100米,达到了2.4倍光速。
喜欢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