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獠人中的刺头和顽固不化者不断被清除,剩下的人逐渐老实本分起来,开始认认真真的干活。*狐`恋/雯-茓? /罪`辛!彰!劫·耕-欣*哙,
蜀中多山多水,遍地沃土。
手上的这八千多獠蛮根本不够用,刘道规从獠人中挑选出一批听话的,组成义从军,稍加训练,配上一把刀,就让他们充当乡导,带领府兵杀入深山之中,搜捕青壮。
同时在蜀中设置良、民、奴、贱四等户籍,禁止各族内嫁内娶,所有蛮獠全部取汉民汉姓,豪酋迁往洛阳。
零星的叛乱一直都有,但獠人处于蛮荒状态,连族群认知都没有,一盘散沙,任由刘道规拿捏。
即便抵抗,也不是府兵和虎卫军的对手,三两下就被镇压下去,豪酋满门抄斩,整个部落贬为贱户。
一番杀伐果断,人头滚滚,吓的蜀中晋人豪强也老实起来,很多人主动上报田产和荫户。
“一郡户数,才八百七十三?”刘道规盯着马耽送上来的文牒,不可思议。
差不多一个县百来户的晋民……
马耽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若是算是隐户、荫户一郡当有两千之数。”
“还是太少了。”
蜀中比不了江左,当年桓温灭成汉时,牵走了一批,前秦攻蜀,又有一批流民返回关中故土。
以至于弄成这般惨淡光景,除了成都周围的蜀郡、汉嘉、巴东还有些人气,南面的犍为、朱提、越巂、牂柯、建宁、永昌基本就是荒山野岭,荒废了上百年。
别说晋人,连獠人蛮人也不多。
人口降下去容易,想要涨上来难上加难。
所以每一代君主最重要的任务便是繁衍人口。
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
刘义兴道:“户口非一朝一夕之事,可鼓励将士娶妻纳妾,愿意留在蜀中者,官府分田分宅,再兴办养济院,收养孤儿,还可为孕妇接生,彭城、兰陵、襄阳、南郡这几年人口增长,不妨迁徙一些无地百姓过来。?0_0′晓?税.蛧? +首,发,”
这几郡承平多年,前些年的丁零、鲜卑、匈奴战俘逐渐转化过来,加上各种鼓励生育的措施,人口的确增长不少。
他的这些办法的确有可取之处。
这么大一个蜀中,晋人人口不到四十万,而獠人高达五六十万,是一个巨大隐患。
汉能同化胡,胡也能同化汉。
北方忽然涌现这么多的鲜卑人,其中就有不少晋人。
活跃在云南郡的爨蛮,便是汉末扶风班氏迁徙过去,与蛮人不断通婚,逐渐蛮化……
刘义真插嘴道:“这些蛮荒之地不要也罢,何必耗费如此之多的精力?数百年未必能见成效,叔父之夙愿在于北伐,而非南征荒蛮之地。”
刘道规语重心长道:“这世上有天生繁华之地吗?大禹治水方成九州,黄河长江两岸的繁华城池,都是先祖们在莽荒之地建造出来的,比如这成都,若没有李冰造都江堰,不也是荒土?这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如果我们不做,我们的子孙后代就要耗费更多的精力,你只看到獠人从深山老林中北迁蜀中,却没看到他们的土地人口也在凋零,我们将之纳入晋土,阻力大大减弱。”
这年头的人口都在凋零,不只是晋人。
李寿将獠人迁入成都周边郡县,也造成了南中诸郡的空虚。
獠人蛮人的人口恢复更慢,他们在人口增长速度上,绝对比不过晋人。
刘义兴道:“父亲所言甚是,南中、云南之地,我们若不占有,就会被别人占领,届时蜀中亦不得安宁,南中之于蜀中,如同河西之于关中,南中在手,蜀中无忧,南中不存,蜀中亦危!当年河西四郡也是汉武帝打下来的,交广二州亦是一代一代经营而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如今的莽荒之地,五百年后,说不得也是繁华城池。·微!趣?小¨税\ ¢罪′新/漳+结?哽~薪,筷·”
刘道规一阵欣慰,跟着自己这段时日,长进非常快,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趋近一致,心中寻思着什么时候将刘义武也调来身边。
这年头血缘和宗族才是最稳固的。
而血缘之亲近,莫过于父子。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方才一统六国,两汉几乎代代有明君,方才奠定大汉之强盛,北伐大业,不仅仅是收复北国那么简单。
这只是第一步,如何稳住才是最大的难题。
刘义真却伸了个懒腰,敷衍道:“阿兴真非常人也。”
刘道规懒得理他,按刘义兴所言,准备在今年秋收之后,从淮泗荆襄迁徙一些人口过来。
发展再缓慢,也是一步步在往前走,比什么都不干强多了。
这批驯化的獠蛮加入,效率加快了许多,从巴东杀向巴西,转入犍为、朱提。
一些蜀中豪强也主动加入,以博取刘道规的好感。
豪强在内地是毒瘤,但在边境上却有一定正面价值,至少会守土。
刘道规推行的各种惠民措施,他们也跟着沾了不少光,至少地位提高不少,不用再像以前那般在獠蛮面前提心吊胆。
开疆拓土本来就是整个族群的大事,不仅需要官府的军事手段,也需要这些豪强。
“土地和僮仆,看他们各自本事,不过只限南中诸郡。”刘道规给他们留了一道门。
豪强最大的本事便是侵占山河林泽。
“报,姚兴退兵了。”斥候前来禀报。
“算他识相。”刘道规早有预料。
仇池得到了自己的支持,底气更足,姚兴若是失败了,不仅要面对刘道规的北伐,还有四面八方的群狼。
没过两日,桓谦、桓振以及一众桓氏子弟押送成都。
刘道规下令处斩桓谦和桓振,其他桓氏子弟贬为奴户,一部分流放南中,一部分流放岭南,也算为桓温保留一点骨血。
无论如何,桓温有功于华夏。
桓谦风评也不错,桓玄篡位期间颇有善政,所以桓楚覆灭之后,仍有这么多人心向桓氏。
刘道规与他们并无血海深仇,只是阵营不同而已,既然斩了桓谦和桓振,其他人桓氏子弟也就没必要斩尽杀绝。
不过这年头流放比死刑更可怕,岭南还好,发展这么多年,已经像模像样,南中完全是绝域。
能不能撑过去,全看他们自己。
“以后境内罪人,除十恶不赦之罪,全都流放南中。”
正常迁徙,没有人愿意去南中的荒山野岭落户,而这些罪人正好可以利用起来。
刘道规坐镇成都,一切都有条不紊的推行着。
这年头暴君也罢,明君也罢,昏君也罢,只要让百姓吃上饭,无论晋人獠人蛮人,都会全心全意的拥护。
活下去才是一个人的最终诉求,其他的都是虚的。
獠人蛮人与鲜卑匈奴不同,没有自己的传承,一盘散沙,清除掉那些刺头和豪酋后,剩下的普通人治理起来也容易。
随着屯田中庄稼逐渐成熟,蜀中人心逐渐安稳起来。
甚至很多深山中的獠人蛮人主动下山,请求编户。
而那些躲避战乱的隐户也走出山野,返回祖籍之地。
户籍上的人口终于增加到了百万的规模。
刘道规令刘义兴组建各郡折冲府,这孩子像是有使不完的劲一般,一天忙到晚,而且心细如发,很多刘道规没想到的,他却提前发现了,还清除了一批贪墨之吏,将一些民怨极大的豪强连根拔起。
蜀中旧吏被他治的服服帖帖。
刘道规干脆将这些蜀中故吏转入他麾下为掾吏,将刘怀默、刘恶郎及一干虎贲,调到他身边,日夜护卫。
培养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不容易,刘道规在刘义兴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期望。
如果是在江左和荆襄,刘道规绝不敢这么招摇,躲藏在暗处的敌人太多,为了权柄无所不用其极,刘道规不得不防。
“郎君年纪不小了,到了成亲年纪。”封恺看在眼里,特意来提醒。
刘道规一想也是,不知不觉间,刘义兴已经十四了,差不多到了娶妻的年纪,“可有合适人家?”
“听闻朱龄石将军有一女,年仅十二,还未许配人家。”
刘道规本以为他会推荐封氏女,没想到却选中了朱龄石。
这背后的挖墙脚的心思不言而喻。
沛郡朱氏也是将门,与老刘家算是同乡,两家联姻还算门当户对,除了拉拢朱氏兄弟,也是给刘义兴找个靠山。
无论如何也比娶个高门之女要强太多。
刘义符娶司马德文之女司马茂英,在刘道规看来,是一大败笔。
“大将军不便出面,属下可前去说媒,促成此事。”封恺完全是为刘道规的利益着想,由此可见此人的忠心。
“那就有劳思悌。”刘道规亲切的称呼他的字。
“为明公分忧,乃臣下本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