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生命的唯一终极目的:是找到自己的元神。尽而掌控自己的生生世世!
何其有幸,走在寻找终极目标元神的路上!
元神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的身体里,找到它唯一的办法,就是静下心来,抱一守中,虚极静笃,然后长途跋涉,这也是唯一的一条路径。别无他法!
这是一部修真小说,现实与玄幻交织在一起,我是想通过小说的形式,让人们深思,找到生命最终目的,那个支撑我们生命的一。
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人性命双修的道家内丹修炼学!
任何一个走入修炼的人,都曾经历过种种磨难,他们仿佛是被上天选中的人,不幸,是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同时又有幸,因为那些磨难,又是上天有意考验,引领他们走向修行的路,有些在红尘中,走过去,他们就是天选之子,承担起栋梁之责。
2024/11/20晨写灿川在杭州
蒙城的童年(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在这古老而深沉的智慧箴言中,1971年的一个春夜,繁星点点,微风轻拂,一个特殊的生命在蒙城的农村呱呱坠地,他便是初心。
蒙城,这座宁静而古朴的小城,城外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到了春天,麦浪在微风中翻滚,似金色的海洋。田边,涡河悠悠流淌,每年这个时候,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河面上,偶尔有小船划过,荡起层层涟漪。河畔,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轻拂水面,宛如羞涩的少女在梳妆。远处的村庄,土坯房错落有致,烟囱中升腾起袅袅炊烟,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温馨与烟火气。
就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夜,初心诞生在了这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家那简陋的土坯房,墙壁斑驳,屋内光线昏暗。陈旧的木桌上摆放着几个缺口的碗碟,角落里堆满了杂物。那扇小小的窗户透进来的光,也显得微弱而无力。
时间转眼到了初心三岁那年的秋天,别家的孩子早已能在田间欢快地奔跑,嘴里还能清晰地叫出“爸爸妈妈”,可初心却还只能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他常常睁着那双清澈却迷茫的大眼睛,努力地想要表达自己,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不停地比划着。
父母的脸上写满了忧虑和焦急。父亲蹲在门槛上,粗糙的双手紧紧地握着烟杆,深深地吸一口烟,然后缓缓吐出,那烟雾似乎也承载着他心中的愁绪。他望着院子里玩耍的其他孩子,再看看努力发声的初心,眉头紧锁,黝黑的面庞上刻着一道道深深的皱纹。
母亲则坐在床边,一边缝补着破旧的衣物,一边时不时地看向初心,眼中满是心疼。她停下手中的针线,轻轻抚摸着初心的头,温柔地说道:“孩子,别着急,慢慢说。”可那眼里的焦虑却怎么也藏不住。
每当初心艰难地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声音,父母都会立刻凑过来,满脸期待地看着他,希望能听懂他的意思。然而,往往只能在初心急切的表情和不断重复的咿呀声中无奈地叹气。
家里的两个哥哥,懂事地帮着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偶尔也会好奇地看着初心,试图教他说话,但最终也是徒劳。
尽管如此,初心从未放弃努力,他依然每天咿咿呀呀地试图与这个世界交流。
他的身上长满了湿疹,一块一块的,从腿上,到身上,在到手上,耳朵上,长满了湿疹,时常痒的他,用手使劲的去扣,偶尔鲜血直流。
肚子痛,头痛,时常折磨着这个孩子。
为了给初心治病,家里本就微薄的积蓄如流水般消逝。在一个寒冬腊月,“这孩子,咋这么命苦!”父亲蹲在庄子祠的墙角,愁容满面,手中的旱烟忽明忽暗,那张黝黑的脸上写满了无奈和忧虑。
“可再难咱们也不能放弃,这是咱们的亲骨肉。”母亲的目光坚定,尽管眼中布满血丝,美丽的容颜早已被疲惫和沧桑所侵蚀,但她的善良和母爱从未有过丝毫减退。
曾有几次,生活的重压几乎让父母想要放弃初心。在初心四岁那年的深秋,他病重,高烧不退,家里连买药的钱都拿不出。父亲背着他来到庄子祠前,望着那神圣的殿堂,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
“要不,把孩子放在这儿,也许庄子能保佑他。”父亲颤抖着说。
“不行!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会放弃我的孩子。”母亲冲过来,从父亲背上接过初心,泪水夺眶而出。
就在这绝望之际,一个神秘的老者路过,他看了看初心,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留下一句“此子命途非凡,日后必有造化”便悄然离去。
就这样,初心在父母的坚持下,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他五岁那年的夏天,灾难降临。先是大旱,土地干裂,原本绿油油的庄稼变得枯黄焦脆,粮食颗粒无收。紧接着,蝗虫如乌云般涌来,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庄稼被啃食一空。田野里一片荒芜,人们的希望瞬间破灭。
为了生存,初家也加入了捕捉蝗虫的队伍。他们用自制的网兜和工具,抓到了许多蝗虫。回到家中,母亲将蝗虫简单处理后,放在锅里炒熟,一家人以此充饥。尽管味道并不美味,但在这艰难时刻,也算是一种难得的食物。
一天,初心趁着家人忙碌,偷偷跑到了庄子祠。庄子祠内,宁静而清幽,只有一位老道士在殿堂内念经打坐。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道德经》《庄子》和《清静经》。初心好奇地走进去,脚步轻轻,生怕打扰到老道士。
老道士睁开眼,看到这个充满好奇的孩子,微微一笑,停下了念经。他招手让初心靠近,拿起桌上的《道德经》,开始轻声讲述其中的道理。初心似懂非懂,但那生动的讲述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他听得入神,大大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专注的光芒。老道士讲到精彩处,初心还会不自觉地露出笑容,乐此不疲地沉浸在这奇妙的智慧之中。
在这艰难的岁月里,庄子祠中的片刻宁静与智慧的传授,仿佛成为了初心心中的一丝慰藉,也为他未来的命运埋下了神秘的伏笔。
初心,这个在困境中顽强生长的孩子,正等待着命运的转折,开启属于他的传奇之旅。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