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曾国藩传 > 第6章 内忧外患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1.朝廷猜忌

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曾国藩率领着湘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然而,这荣耀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危机。

京城的皇宫中,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弥漫着凝重的气氛。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目光中透露出对曾国藩的疑虑。

“这曾国藩,湘军在他手中日益壮大,如今战功卓著,朕不得不防啊。”皇帝忧心忡忡地说道。

一旁的太监小心翼翼地附和:“陛下,曾国藩势力渐强,恐生变数。”

朝堂之上,大臣们也纷纷议论。

“曾国藩拥兵自重,不可不察。”一位大臣拱手进言。

“但他毕竟为朝廷平乱,功不可没。”另一位大臣反驳道。

皇帝陷入沉思,最终下旨:“着令曾国藩速速回京述职,不得有误。”

旨意传到湘军营地,曾国藩心中一沉。

“这朝廷,莫非对我起了猜忌之心?”曾国藩在营帐内来回踱步,忧心忡忡。

胡林翼匆匆赶来,一脸的焦急与忧虑。营帐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胡林翼看着曾国藩,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曾兄,此去京城,路途遥远,吉凶难测。”

曾国藩微微叹气,目光中透着坚定:“胡兄,朝廷之命不可违,我当去面对。”

胡林翼紧紧握住曾国藩的手,声音略带颤抖:“曾兄,我知你一心为国,可如今这局势……你定要万分小心。”

曾国藩拍了拍胡林翼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胡兄放心,我自会谨慎行事。湘军就托付给你了,切要稳住局势。”

两人相对无言,只是那眼神中流露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担忧,胜过千言万语。

终于,胡林翼打破沉默:“曾兄,无论如何,我等你归来。”

曾国藩点了点头,然后转身,毅然踏上了回京的征程。

启程回京的那天,湘军将士们皆来送行。

“大人,此去京城,多加保重。”一位将领说道。

曾国藩看着这些跟随自已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心中感慨万千:“尔等在营中,也要勤加操练,不可懈怠。”

马蹄声起,曾国藩带着随从踏上了回京之路。一路上,他心事重重,望着窗外的景色,心中思绪万千。

京城的大街上,繁华依旧,但曾国藩却无心欣赏。他深知,此番进京,前途未卜。

到了京城,曾国藩先去拜见了几位朝中重臣。

“曾大人,如今你风头正盛,可也要小心行事啊。”一位重臣提醒道。

曾国藩拱手道谢:“多谢大人提醒。”

在皇宫外等待召见的时候,曾国藩心中忐忑不安。

终于,太监传旨:“宣曾国藩觐见。”

曾国藩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走进了皇宫。

见到皇帝,曾国藩跪地行礼:“臣曾国藩参见陛下。”

皇帝面无表情地说道:“曾国藩,你可知朕召你回京所为何事?”

曾国藩恭敬地回答:“臣愚钝,不知陛下圣意。”

皇帝冷哼一声:“你的湘军如今兵强马壮,你作何解释?”

曾国藩连忙说道:“陛下,湘军乃是为平乱而组建,臣绝无异心。”

“哼,朕如何信你?”皇帝目光犀利。

曾国藩叩头道:“陛下,臣对朝廷忠心耿耿,日月可鉴。若陛下不信,臣愿解甲归田,以证清白。”

皇帝沉默片刻,说道:“朕暂且信你,但你需将湘军的兵权交与他人。”

曾国藩心中一惊,但也只能应道:“臣遵旨。”

从皇宫出来,曾国藩只觉身心俱疲。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喃喃自语道。

回到住处,曾国藩的好友前来探望。

“曾兄,此番遭遇,实在不公。”好友愤愤不平。

曾国藩苦笑道:“为臣者,当以君心为心,纵有委屈,也只能承受。”

“可这朝廷如此猜忌功臣,实非明智之举。”好友说道。

曾国藩摇了摇头:“莫要再说了,小心祸从口出。”

夜晚,曾国藩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我一心报国,却遭此猜忌,今后该如何是好?”他望着窗外的月光,心中充满了迷茫。

然而,他深知自已不能就此消沉,必须想办法应对这艰难的局面。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我曾国藩定要挺过这一关。”他暗暗发誓。

2.舆论压力

曾国藩从皇宫出来后,京城的大街小巷中,关于他的各种议论如潮水般涌来。

“听说曾国藩被皇上猜忌了,这可如何是好?”一个街边的小贩与旁边的人交头接耳。

“哼,谁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忠心耿耿,说不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心思。”一个路人阴阳怪气地说道。

“可人家毕竟为朝廷立了不少功啊。”有人试图为曾国藩辩解。

“功高震主,能有好下场?”另一个人不屑地反驳。

这些议论声传入曾国藩的耳中,他的脸色越发凝重。他走在街头,耳边是百姓们的指指点点和窃窃私语,每一个异样的眼神都仿佛是一把利刃,刺痛着他的心。

回到住处,曾国藩坐在书桌前,双手揉着太阳穴,心中烦闷不堪。

“大人,莫要为此等流言蜚语烦恼,清者自清。”身旁的随从小心翼翼地劝慰道。

曾国藩长叹一声:“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言可畏啊!”

此时,一位老友前来探望。

“曾兄,如今这局势对你不利啊。”老友一脸忧虑。

曾国藩苦笑道:“我一心为朝廷,却落得如此境地。”

老友压低声音说道:“曾兄,你可要小心应对,这舆论的压力有时比战场上的刀枪还厉害。”

曾国藩微微点头:“我明白,但我问心无愧。”

日子一天天过去,舆论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有一些文人墨客在诗词文章中影射曾国藩,指责他拥兵自重,心怀不轨。

一天,曾国藩去参加一个文人的聚会。

“曾大人,久仰大名。”一位文人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曾国藩拱手还礼。

“听闻曾大人如今处境尴尬,不知有何感想?”那人继续说道,眼神中带着一丝挑衅。

曾国藩面色平静:“为国尽忠,何惧流言。”

“哼,说得好听,谁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又有人附和道。

曾国藩目光坚定:“吾心光明,亦复何言。”

聚会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众人各怀心思。

回到家中,曾国藩的心情愈发沉重。

夫人见他如此,心疼地说:“老爷,这外面的风言风语不必放在心上。”

曾国藩摇摇头:“夫人,人活于世,名声何其重要。如今我被众人误解,心中实在难受。”

“但我相信老爷的为人,时间会证明一切的。”夫人安慰道。

曾国藩沉默片刻,说道:“但愿如此吧。”

就在这时,曾国藩收到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信中说家乡的人们也对他议论纷纷,有的说他是英雄,有的说他是奸臣。

曾国藩看着信,眼眶泛红:“我离家多年,为的是报效国家,如今却连家乡的人都对我产生了怀疑。”

“大人,莫要伤心,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您的苦心的。”随从说道。

然而,舆论的风暴并未停歇。甚至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捏造谣言,说曾国藩贪污受贿,欺压百姓。

曾国藩得知后,愤怒不已:“这些无中生有的污蔑,实在可恶!”

“大人,我们要不要出面澄清?”随从问道。

曾国藩沉思片刻,说道:“清者自清,不必理会。”

尽管如此,曾国藩的内心还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常常一个人在书房中发呆,思考着自已的未来。

“我该如何摆脱这舆论的困境?”他喃喃自语。

这时,他想起了自已曾经读过的一句名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曾国藩,定要像那竹子一样,坚守自已的信念,不为外界所动摇。”他暗暗下定决心。

在这艰难的时刻,曾国藩依然坚守着自已的原则,默默地承受着舆论的压力,等待着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3.友人相劝

曾国藩在舆论的漩涡中苦苦挣扎,身心俱疲。就在此时,他多年的挚友李明轩前来探望。

这日,阳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在曾国藩的庭院中,却未能驱散他心头的阴霾。庭院里的花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却显得有些无精打采。李明轩身着一袭青衫,身姿挺拔,迈着沉稳的步伐踏入庭院。他面容清瘦,双目炯炯有神,透着睿智与关切。那高挺的鼻梁和紧抿的嘴唇,显示出他坚毅的性格。

看到曾国藩正独自坐在石凳上,望着天空发呆,李明轩轻声呼唤:“曾兄!”

曾国藩回过神来,看到李明轩,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你来了。”

李明轩在他身旁坐下,神色忧虑。此时,一阵凉风拂过,吹得树叶沙沙作响。“曾兄,如今这局势,你可不能再这般固执下去了。”

曾国藩微微皱眉:“我如何固执了?”

李明轩叹口气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朝廷猜忌,舆论施压,你若不懂得变通,只怕前路艰难啊。”李明轩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深知在这乱世中明哲保身的重要性。

曾国藩摇摇头,目光坚定:“我所行之事,皆为忠义,若为求自保而变通,岂不成了不忠不义之人?”

李明轩急切地说:“曾兄,我知你忠心耿耿,可这世道复杂,有时候太过刚直,只会给自已招来祸端。”他的家族在当地颇有名望,但也因局势动荡而受到影响,这让他对世事的变幻更加谨慎。此时,天空中乌云渐聚,仿佛也在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

曾国藩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我一生秉持正道,若因一时之困而改变初心,那我曾国藩还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你如此固执,只怕最终难以善终。”李明轩忍不住提高了声音,眉头紧皱,心中满是担忧。

曾国藩站起身来,背对着李明轩,声音低沉却有力:“我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求问心无愧。”

李明轩无奈地看着他的背影,说道:“曾兄,你这又是何苦呢?”他深知曾国藩的为人,也敬佩其气节,但又担忧其命运。

曾国藩转过身,眼神中透着坚定:“人生在世,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宁愿为正义而死,也不愿苟且偷生。”

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吹乱了两人的衣角。风似乎也在诉说着这艰难的抉择。

李明轩长叹一声:“曾兄,你的气节令人敬佩,但也要为家人、为部下着想啊。”他一直将家庭的安稳放在首位,认为保全自身才能更好地照顾家人。

曾国藩微微动容,说道:“我又何尝不想保他们周全,可若我此时退缩,之前的努力岂不付诸东流?”

李明轩沉思片刻,说道:“或许可以暂时妥协,等待时机,再图大业。”在他的价值观中,迂回和等待是一种智慧。

曾国藩摇摇头:“妥协易,坚守难。一旦妥协,便再无回头之路。”

两人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庭院中的气氛愈发凝重。枝头的鸟儿也停止了鸣叫,仿佛也在为这沉重的氛围而噤声。

过了一会儿,李明轩打破沉默:“曾兄,我也是为你好,不想看你陷入绝境。”

曾国藩感激地看着李明轩:“你的心意我明白,但我心意已决。”

李明轩无奈地摇摇头:“罢了罢了,既然你如此坚决,我也不再多劝。只希望你能度过此劫。”

曾国藩拱手道:“多谢挚友关心,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无怨无悔。”

李明轩离开后,曾国藩独自在庭院中踱步,心中思绪万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喃喃自语,“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我也要走下去。”

夜晚,曾国藩坐在书房中,烛光摇曳。他回想起自已一路走来的艰辛,心中感慨万千。

“虽千万人吾往矣。”他握紧拳头,“我曾国藩,绝不退缩。”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脸上,映出他那坚毅的神情。

接下来的日子里,曾国藩依旧坚守着自已的信念,面对外界的压力毫不屈服。而他的这份坚持,也在悄然改变着一些人的看法。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