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璟如此一说,顺天皇后和李昭皇便朝杨璟屈身行礼,她们身后的陈煛竟然也跟着行礼!
这也仿佛是她们在像杨璟表态,她们确实控制住了陈煛,也好让杨璟安心,不需再担忧往后的局势。
杨璟也就不再多说,走了两步之后,突然又想起一个问题来,便朝她们说道。
“我会让大军退出龙渊二十里,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来平息局势,若到时候大越乱七八糟,只怕蒙古人会先一步打过来,到时候可就得不偿失了。”
一个月的时间想要平息局势,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毕竟陈守度的势力遍布安南,虽然顺天和李昭皇也有支持和追随者,但双方明争暗斗,必定要动荡很长一段日子。
能不能暂时放下内部分歧,一致对外,优先协助大宋,将忽必烈的大军彻底赶出大越地界,也就成了姐妹二人实际掌权之后的第一要务了。
杨璟本想战后再处理陈朝的事情,可等到胜利之后,陈朝没有了外部威胁,想要真心臣服大宋,就会变得很困难。
也正因此,杨璟才想着提前筹谋一番,在陈朝扶植李氏,陈氏或许不知报恩,但李氏已经面临危境,若让杨璟扶持着复辟崛起,如此大恩,又如何能够罔顾?
然而谁都没想到,顺天皇后和李昭皇早已暗中控制了陈?这个傀儡,杨璟虽然没有出什么大力,却给了她们一个契机。
或者说,她们只是需要杨璟这个天国使臣来当个见证,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她们想要成事,就必须倚仗杨璟,后者说杨璟背后的大宋!
诚如杨璟所想,一个月的时间实在太短,对于刚刚发生大变动的大越朝堂而言,想要平息暗流涌动的各种势力,确实有些勉强。
但好在顺天皇后和李昭皇捏住了其中关键,通过李林安,成功掌控了军队!
陈朝虽然在陈守度的坚持下,大力推广儒学,但毕竟根基太浅,国内的望族门阀无法与中原相比,这些势力固然也是盘根错节,也有占地为王的现象,但争斗的惨烈程度,自然要小很多,毕竟国家就这么小,再如何闹腾,浪花也不会太大。
掌控了军队,又有李氏的余威和人心,顺天皇后和李昭皇又没有明目张胆地复辟,更没有改弦更张,换回李朝的国号,甚至还没有替李氏平反,连那些姓阮的人,都没有让他们改回李姓。
因为她们知道局势还不稳,这种事情需要徐徐图之,若操之过急,只能欲速则不达。
由此也足以看出,此二女绝非愚蠢之人,更非一时冲动,为了复辟,她们已经做足了准备,考量到方方面面的事情。
若非蒙古人突然攻打过来,只怕她们凭借自己的力量,也能够完成这桩大事,而根本不需要借助杨璟和大宋的影响力。
当然了,万事没有如果,该发生的已经发生,剩下的不是追究因由,而是想方设法善后和解决问题。
顺天皇后和李昭皇勉强能够压制朝野上下,许多人不明真相,也都以为只是陈?受够了傀儡皇帝的罪,杀了叔父以求自立与亲政,连陈氏内部都分化成了两个阵营。
一个自然是要为陈守度报仇,在他们看来,陈?只不过是傀儡,真正的陈朝国父应该是陈守度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