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杨璟在史书上看过李庭芝的履历,听说过李庭芝的名字,虽然记忆有些模糊,但杨璟觉着孟珙的眼光应该是不差的,而当初林文忠也曾经跟杨璟提过,说余阶很是看重一个叫李庭芝的年轻人。
当时杨璟也并没有在意,回想起来才恍然大悟,既然孟珙和余阶都认可,而杨璟对杜庶没有太多的了解,权衡之下,自然还是李庭芝稍微靠谱一些。
杜庶身为提刑官,也是刑名断狱这一领域的人,自然是听说过杨璟破案如神的大名,这个案子他跟踪了很久,眼下该抓的都抓了,却仍旧有人犯案,而且手段更加残忍,他又岂能放过这个机会!
“下官斗胆,敢问大人,对于此案,可有眉目了?若有需要下官的地方,大人吩咐一声便是了...”
杨璟早就考虑过,这些蛮子是团体作案,那个丁丁杀手,应该就是这些蛮子的培育者和教导者,所以杜庶这里也发生命案,也就不足为奇了,当即呵呵一笑道:“不如杜大人先跟本官说说这里的情况吧。”
杜庶也是如何都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竟然便是两淮路巡检观察使,目今朝堂上炙手可热的官场新贵杨璟!
父亲杜杲去世之后,杜庶丁忧三年,服阙之后便调到建康府,做了一阵子闲散官职,而后才回到安丰军,也算是继承了父亲的遗愿,继续守护安丰的百姓。
建康府早先乃是行在,主战派们曾经力争将都城设置在建康府,因为天子守国门,将士们势必士气大振。
可主和派和投降派却认为,都城就在淮河边上,对岸就是蒙古人,官家万金之躯不可轻易涉险,最终还是移驾临安。
其实终其一朝,南宋的真正都城仍旧是汴梁,临安虽然是实际上的都城,但名义上只是陪都,可惜南宋直到灭亡,都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能够回到东京汴梁。
而有鉴于建康府的特殊之处,杜庶在建康府任职之时,能够及时得到朝廷的相关信息,那些官方邸报,使得他对朝廷上的风吹草动,都有了足够的了解。
他是听说过杨璟名号的,尤其是杨璟接连破获大案要案之后,杜庶也默默将杨璟的名字记在了心里。
当他成为淮西提刑官之后,对杨璟的官场消息更是关注,今番听说杨璟要来安丰军,杜庶欢喜之余,也备感压力。
他早已听说过杨璟是个年轻人,只是如何都没想到杨璟竟然如此的年轻!
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年轻人,却集合了诸多要职在身,虽然平易近人,一举一动使人如沐春风,有种和风细雨的亲切感,可当杨璟认真起来,却又有种积威甚重的稳重与威严。
杜庶也是心急,主动朝杨璟问起丁丁杀手的案子,此时杨璟问起,他才醒悟过来,杨璟作为两淮路巡检观察,又是折狱郎,他这个提刑官,该当先向杨璟叙述案情才对!
杜庶毕竟比杨璟大,却被杨璟压了一头,心里头始终有些不自然,只是想了想杨璟的履历,人家虽然没有正经进士出身,但靠着实力一步步晋升,绝非那些王公贵族的纨绔二代所能相比,心中也就释然了。
“杨大人,本官跟踪这案子也有一段时间的,抓了几个蛮子,这些蛮子的作案手法凶残,似乎遵循着同一种手段,受害人大多青壮,全部是男人,死状也都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