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司的人“散布谣言”已经轻车熟路,再加上中午过后天气炎热,府衙周遭暴晒得厉害,人潮太过密集,许多人更是受不了。
杨璟又让人在府衙四周制造一些小争小吵,甚至让其中一家青楼的妈妈,将一个头牌小姐差点剥光了赶将出来!
当然了,这些都是杨璟找来的皇城司“演员”,本意是在转移这些人的注意焦点。
因为这人群之中许多人其实都是从众心理,都是来看热闹的,这衙门这边对峙着,晒死个人,其他新鲜事一出现,自然就从外围渐渐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了。
到得下午,人群终于还是散去,可陈宜中等人也已经从现场撤离,赵宗昌也是松了一口气,打算过后再找这些人好好开导开导,顺便也让朝廷趁着这个空当,认真对待此事。
瑞国公主和高采芝并未跟过来,毕竟有些危险,她们早已在胡命桥的保护下回宫去了。
杨璟也是奔忙了一天,又累又饿,便留下来参加赵宗昌的家宴。
朝堂上的局势不容乐观,两人又就着今日之事,不断交换意见,又商量着接下来的行动计划,不知不觉夜色已经晚了。
杨璟正打算离开,此时府衙的人却慌慌张张跑进来禀报道:“府尹大人,大事不好了!”
“大批百姓涌到相府,说是要保护董相公,与丁大全的人打起来了!”
“丁大全?这个丁青皮,又有他甚么事!”赵宗昌一下就冷汗直冒,酒都醒了大半,惊慌之中,连丁大全的外号都给叫出口来!
“殿中侍御史大人说董相公教唆太学生,冲击府衙,胁迫朝廷,意图谋反,与御史台的官员们,带着三百隅兵,要去抓董相公!”
杨璟本来对丁大全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毕竟杨璟并非历史学者,即便如此,史料的记载也有很大的出入,想要从史料之中还原一个人的原貌,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进入了朝堂之后,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杨璟对丁大全也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综合后世的一些记载,杨璟也产生了极大的担忧。
而最大的担忧莫过于丁大全会瞒报军情,以致于蒙古人从大理进入交趾,再从交趾进入广西,从南面打击宋朝。
虽然杨璟取得龙首关大捷,阻止了蒙古人入侵大理的阴谋,蒙古人想要进入交趾,必须攻陷大理,或者绕过大理,时间上会延迟很多,甚至于不会发生由交趾攻入大宋的事件,但杨璟还是决意要将丁大全逐出朝堂!
非但丁大全,董宋臣和卢允升、贾似道等人,但凡有机会,杨璟都不会放过他们!
而丁大全弹劾董槐,也是费尽了心思,纠集了言台的吴衍等人,不分青红皂白,想要至董槐于死地,如今竟然调动隅兵去捉拿董槐,可见急迫到了何种程度!
董槐乃是嘉定年的进士,做过提刑官,也做过知州,平息过兵变叛乱,也救过灾民,安置过流民,而后又知建康府,整肃军纪、加强军备与操练,政绩斐然,自然也就损害了不少奸臣的利益。
丁大全也是没办法,如果他不对董槐下手,董槐迟早要将他逐出朝堂,因为董槐已经不止一次在官家面前说他丁大全的坏话了!
即便是在朝议之上,董槐也毫不留情面地指谪丁大全,而丁大全偏生没有太多可以夸耀的政绩,想要对抗董槐,根本就不可能,长此以往,只能让董槐将自己撵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