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璟也是唏嘘不已,碎玉要做出这样的事情,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是无法想象的,虽然宫闱之中也是明争暗斗,各种手段更是层出不穷,但作为一个只比瑞国公主大一些的少女,碎玉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可见她对瑞国公主的感情有多么的真挚而深沉。
杨璟还在考虑最终该如何处置这桩案子,此时陈密却从外头匆匆走了进来,朝杨璟低声道。
“大人,事情不妙,太学生陈宗、刘黼和陈宜中等人,纠集了数百文人和大量的百姓,敲了登闻鼓,在临安府衙前啸聚,要为右相董槐请命,眼下已经闹得不可开交了!”
早在丁大全联合御史台的翁应弼、吴衍等一众党羽走狗,弹劾董槐之时,太学生们便已经联名具保,优阀上书,要求查办丁大全,恢复董槐的声誉与官职,没想到如今却出了这等事!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两个老百姓的胆子或许很小,但数百上千老百姓,胆子可就大了!
所谓法不责众,加上侥幸心理,许多百姓都经不起煽动,很容易就会加入到类似的群体事件当中来,而且极有可能会从闹剧演变成惨剧!
这些太学生之中,还有一个名字让杨璟感到非常的吃惊,那便是陈宜中,这位哥儿在南宋末期的后半段,可是至关重要的人物!
杨璟听得陈密禀报,知晓事态严重,便离开了诏狱,往临安府衙门赶去。
如今徐佛还没有官复原职,皇城司全由他这个公事官主持大局,谁想到上任还不到两个时辰,就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如果杨璟当初答应董槐,如今他应该与陈宜中等人成为同学了。
太学也就相当于国立大学,是朝廷办的公学,挑选各地精英,为国家培养预备人才。
太学生其实是不得议论朝政的,因为这些太学生对舆论的影响实在太大。
其他朝代暂且不谈,单说北宋徽宗时期,太学生陈东等人便联名上书,将童贯与蔡京、王黼等人列为六贼,声讨这些奸佞,陈东虽然获得了极大的声望,但最终也落得个身死的下场。
如果杨璟没记错的话,这个陈宜中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今次声讨丁大全,会为他们六名太学生赢得“六君子”的名声!
陈宜中家境贫寒,但才华出众,言辞优美,文章犀利,在太学生之中有着不浅的人望。
不过杨璟依稀记得,这位哥哥后来还是依附了贾似道,蒙古人打进来之后,南宋朝廷节节退败,贾似道也被罢相夺职,那时候已经是太皇太后的谢道清,便任命陈宜中为宰相。
这陈宜中也曾做过抵抗,不过收效不大,接连失败之后,又跟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南宋三杰”组织了南宋流亡小朝廷。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杨璟与陈宜中没有太多接触,也没有关于这个人的资料,对于此人的人品或者历史功过,杨璟暂且不去评说,也无法去做出客观评判。
但眼下却不得不去面对这个人带来的群体影响,如果事情闹大了,临安城可就乱了!
陈宜中等人的行为确实出于大义,但对于董槐等人而言,绝非甚么好事。
丁大全弹劾董槐的名目就是功高盖主,以权谋私,意图谋反,如今太学生和百姓气势汹汹来声援董槐,你让官家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