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她如?见了亲娘,一个个哭哭唧唧地抱怨这些天有多苦多累,而文照只是微笑着舀一碗绿豆汤递过去。
有一个组织部成员接过文照递来的绿豆汤,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部长,为什么要让我们去学种地呢?这是农户们该干的活,我们有必要学吗?”
第057章 第五十七章
文照看了他一眼?, 认出这个成员叫姜元修,徐州人士。姜元修上一季度的考核成绩在组织部内名列前茅,为人也很是勤奋妥帖, 他出身小型士族, 以往看起来也颇有几分翩翩佳公?子的模样,如?今在田地里埋头犁地几日, 整个人晒得黢黑发亮不?说,神情也是疲惫憔悴,仿佛已经全然变了一个人。
听到姜元修率先发问, 其余组织部的成员们也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转身凝视着文照,静静地等待她的回答。
文照只?是微微一笑,却并?未着急辩解,而是先给自己盛了一碗绿豆汤,捧了碗在众成员身边坐下, 问:“元修此前种过地吗?”
姜元修缓缓摇了摇头, “家中略有薄产,无?需我亲自下田耕种, 因而从未种过。”
文照转头扫视组织部众成员, “诸君呢?可此前可曾有人在家乡耕种过的?”
三十个人中, 除了有寥寥几人举手外, 大?多数成员也只?是摇头道“没有”。
文照低头看向碗内沉浮的绿豆,静默片刻, 道:“耕种粮食,说起来是十分简单的, 流程也无?非是松土犁地、播种、灌溉、除草、施肥、收割,如?今你们已经试过松土犁地, 可觉轻松?”
众人一致摇头,姜元修叹道:“说来惭愧,此前学习五经时?,只?觉那便是天下最艰苦之事,直到前几日亲自下田犁地,才发觉读书时?能有片瓦遮阳,已很是运气。”
文照听完,并?未摇头或点头,只?道:“种田是黎庶们的生存之道,正如?读书也不?过是我们的生存之道。”
众成员一时?都静默不?言、面?面?相觑。一直以来,读书都和“圣人教诲”、“修身养性?”等词捆绑在一起,虽然大?家彼此心知肚明读书不?过是为了当官挣钱,可面?上仍要扯一张大?旗,怎么文照就这么赤裸裸地说出来了呢?
文照似乎并?未察觉到众人的异样,继续平静地道:“既然种田和读书都是生存之道,为何却会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言论呢?”
姜元修蹙眉迟疑着道:“或许是因为读书能明理,而若只?是一味埋头种地,不?思?进益,便只?能终身劳作??”
“是这个理儿,但若说得更直接一些,就是读书若读得好,上升空间更大?,有了当官的可能,就有机会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而一个农民?,种地种得好,却只?不?过是到了秋季能多收获一些粮食罢了。也正因如?此,大?家才竭尽全力也要留在洛京,而非回家种田,我如?此,诸君亦是如?此,不?是么?”文照低头呷一口绿豆汤,抬首看着众成员略微尴尬的神情。
文照微笑道:“但是,读书与?种田,看似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其实彼此是分不?开的。我们平日里并?不?种田,但却要吃农民?种出来的粮食。农民?们多半并?不?识字,却要受读书出身的县长的约束与?庇佑。我的家乡曾有一位能人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他口中所指的是君上与?黎民?,其实为官者与?百姓又何尝不?是如?此?”
她捏着勺子轻轻搅动碗中绿豆汤,继续道:“为官者看似高高在上,实则全靠千万百姓的托举;庶人看似卑微,待真?被逼到绝境时?,亦有拼死反击的勇气。”说着,她舀了一勺绿豆汤细细咀嚼,待咽下后,又道:“你们知道韩仪吗?”
姜元修愣愣地一点头,“不?正是并?州太行山那起兵造反的逆贼,后来死在部长您手中的吗?”
文照点了点头,道:“韩仪死前曾说起自己造反的原因,他原本也是有妻有子的良民?,只?因遭家乡县令迫害,妻与?子皆惨死,他愤恨不?过,这才举兵造反。而那位迫害韩仪的县令呢?他全家老小也都在兵乱中被凌虐而死了。”
见众成员都陷入沉思?,文照叹声道:“那位害人的县令若早知自己此番结局,他还会那般肆无?忌惮吗?大?概不?会吧,可他当初为何敢那般张狂呢?我想,他应该是高高在上、作?威作?福久了,就忘记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其实是那些他所瞧不?起的庶人带给?他的。”
她仰头,一口饮尽了碗中的绿豆汤,然后将陶碗重重的放在一旁,“所以我让你们学着种地,是希望你们能从中懂得黎庶的不?易,正如?那首诗中写的,‘须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实并?不?只?是告诫世人要珍惜粮食,更是告诫我等为官者,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