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主角林安宁,此时却不知道,隔壁的荣国府贾家是如何议论自已的。
他啊。正在头疼的厉害呢。
内书房中,林安宁整个人懒洋洋的倒在软榻上,头枕在阿娜尔怀中,一个劲的耍赖,让佳人帮他按摩额头。两只脚只穿着袜子,分别搁在晴雯和绮兰的腿上,任由她们按摩敲打,手中捻着一根白发,口里还一个劲地催促,“脚按重点,难受死我了。头疼啊。少爷我都愁白了头了。”
晴雯不由和绮兰相视一笑,鄙夷的翻了一个美丽的白眼送给他,掩面笑道,“爷,您头疼,倒是按头就行。一个劲催我们按脚干嘛??”
林安宁不屑地哼了一声,“哼。你们这些小丫头,就只知道头疼医头,脚疼治脚。一点都没有远见。一点都不知道其中关联。你们可知道,万千事由,牵丝缀缕。世间诸事看似纷杂无序,实则如丝如缕般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故处事宜深思熟虑,洞察其间脉络。正如人生之路,一步之错,或可引致连锁反应,累及全局。故而每行一事,需慎之又慎,明其因果,方能趋利避害,顺遂无虞。世间万物万事,看似无涉,实则渊源暗通。”
‘呵呵呵呵额’,听了他这番话,众女皆笑得花枝乱颤,东倒西歪聚作一团。纷纷变身成鹅,发出鹅叫声。
绮兰没好气的拍着他的脚,笑道,“我的小爷啊。没事吧?你掉什么书袋呢?”
晴雯更是牙尖嘴利的嘲笑他,“谁还不明白这啊,姐姐,咱们侯爷,这副样子,一看就明白。他呀,准是在哪里被人说教了。才来咱们这撒气呢!”
“哼!你们就这么瞧不起自已家爷们?我是有气专门找女人撒的人嘛?”林安宁不屑的冷笑一声,“你个小小丫鬟,说了你也不懂,整日里就知道顶嘴。”
旋即又强行转变话题,“还是咱家的阿娜尔好,爷说什么从来不反驳。是吧?”说完抬头看了一眼,却是被打脸。
阿娜尔一脸懵像,呆萌的问,“我的爷,你刚才说什么,我没听懂?”
“啊呵呵呵鹅”绮兰两女闻言又是一阵哄笑。
林安宁不由彻底垂头丧气,“算了。没一个是懂我的。毁灭吧。头疼死我了。”
他头疼是真头疼,但是却不会承认晴雯说对了。这还真是被人说教了。而且是被人说教到哑口无言的地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还要从五军都督府制度说起。
大夏朝太祖设置五军大都督府,细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卫所。五军都督府各设左、右都督各一人,正一品;每各军府设都督同知一人,从一品;都督佥事两名,正二品。
世宗时为了防范统军将领的专权,规定五军都督府对军队无调遣权,其调遣之权由皇帝直接掌管;兵部在军队中虽有任免、升调、训练之权,但不统兵。每逢战事,由皇帝临时委派专人担任总兵官,统率卫所部队出征,战事结束,总兵归还将印,军队归还卫所。
上皇时,昌泰新贵与开国一脉并举,为了方便西南连番发起的灭国大战以及后来的四次北伐草原,上皇大力提拔武勋将门,使得武将地位水涨船高,各都督不仅负责管理卫所的训练与生产,还可参与明朝中央军事决策。所能管辖的范围又变得非常大。
隆元帝登基后,以文官为代表的兵部地位迅速上升,五军都督府的权力一定程度上转移到了兵部,但上皇又不允许新帝夺取手下武勋的统帅权。最终使得,兵部与五军都督府的全职大范围重叠。双方互相掣肘。尤其是在兵源征调,物资调配上。兵部为了卡五军都督府一手,故意弄出了一大堆麻烦的章程。不走完程序就坚决卡脖子。
这本来和林安宁没多大关系。他也不太关心什么文武之争。作为一个不满十七岁的毛头小子侯爷,那些文官一般也不会拉下面子故意找他一个半大孩子的麻烦。
可坏就坏在,皇帝不是封了他一个前军都督府左都督的职位。
本朝目前,五军都督府,十位大都督的名额并不满员。柳芳老爷子去职后,就只剩下六位都督。
分别是林安宁的前军都督府左都督,宋国公张英的后军都督府右都督,忠顺亲王的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南安郡王兼任后军都督府左都督,西宁郡王兼任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和东平郡王担任的右军都督府左都督。
东、南、西三位郡王不用多说,都是兼职。平时不在神京。
所以,五军都督府也就只有三位在任的实职都督了。
可是,五军都督府,是需要有一位都督随时留守,而且必须定期轮换。这下子可愁坏了林安宁。
忠顺亲王,监管神京城步兵统领衙门。身为宗室亲王,而且刚刚轮值了一个月白班,加上平时又是位对林安宁十分亲切、照顾有加的长辈。他不可能拦着不让人去休息下。
而宋国公这老家伙,仗着自已是昌泰新贵的领头羊,曾在灭西夏时的西疆大营当过林父的直属上级长辈。还和其祖父共事过。
和林安宁一开口,总把自已摆在爷爷辈上。开口就随便差遣他。偏偏人家就是年龄够大,辈分够大,资历够老。林安宁又有啥办法呢。人家就是明着欺负他年幼。
人家宋国公说了,他老人家,白天要操心西山大营十二团营的事情,只能晚上抽时间来五军大都督府睡会。
是的,说的就是睡会,你没听错。这是老家伙自已说漏嘴的。这就是明摆着准备偷懒。到时还不知道会不会来睡呢。说不定点个卯就走呢。老爷子自已说了。反正有事,值守的同知或者佥事在呢。横竖出不了太大的事。
至于林安宁,老爷子安排他一个月的当值白昼之役,顺便让他把积攒的公文处理下。还告诉他,这都是为他好。是宫中陛下旨意,要让他多熟悉公务,多历练下。
好嘛。反正都这样说了他还能怎么着。答应着呗。
好在,老国公提点他,五军都督府当值,并不需要起早贪黑。每日上午点个卯,只要公事处理各差不离,中午就可以回家歇着。
林安宁听了,还以为是挺简单的差事。领导要培养自已,自已还能不去吗?
可等他第一天去当值。他简直要被吓傻了。
那前厅大堂的公案上,堆得公文,都成小山高了。
前军都督府佥事路远告诉他,这就是每周正常的工作量。他只要批完了。就没什么新的事情了。五军都督府这里,除了急递,一般是一周汇总一次要处理的公文。
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吧。
林安宁觉得,好歹他也是前世接受过十六年学校洗礼,闯过高考独木桥,经历过四年大学的“优秀人才”。没见过猪跑还没吃过猪肉吗?再说了,这一世,作为伯府大少爷,他练武之余,也没少经历习文的磨砺。
可当他上手之后,才真真感觉头疼啊。这些古代的公文,倒不是看不懂。毕竟,虽然五军都督府下面的都是武将,但是武将也会雇师爷啊。写的公文,都还算工整易懂。但是这些事情,也太琐碎,太多了吧。
大到军力调动,粮草调拨,小到驻军屯田,全都上奏汇总,需要他批示。
算了,既然陛下有意培养咱们,大不了撸起袖子加油干呗。
林安宁泡在衙门里,连着两日,就差把宋国公的夜值也给干了。忙的昏天暗地。
终于稍微理清了点头绪。当然这是他自已觉得如此。虽然公文批示的有点乱,写的条陈也有点乱糟糟的没有调理。但写完了没毛病啊。自已是武勋,又需要考秀才。
结果,佥事路远告诉他,送去的公文被兵部打回来了。
兵部点名,这次交接事宜需要他亲自出面。说是公文太乱,看不明白。
好,兵部衙门咱也不是第一次去了。去呗。大不了咱们动嘴说一下,给他们这些古代的笨蛋书生解释下呗。反正处理意见都在心里了。林安宁带着一肚子气,气鼓鼓的就去了兵部。
结果,好家伙。兵部尚书赵靖宇你个浓眉大眼的,上次咱们见面不是还态度挺融洽的吗?怎么这次就变脸了。这个超支,那个越权的。就是卡我脖子。还敢指使本侯爷去户部要钱打官司。你行。我记住你了。
本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想法,说不过兵部尚书的林安宁耐下性子,想去找户部讨说法。
本来想着户部尚书王迅、左侍郎夏元吉两人自已也算是认识。自已还刚刚给他们赚了大笔的银子,光黄金那就是十万两啊。
怎么也要给自已点面子吧。不就是些许超值的账单,加起来也没有几万两
结果,这两个老倌竟然敢把自已顶回去。没钱,就是办不了。
行。你们敢为难我。我也不让你们好过。林安宁一气之下拉着两部尚书去内阁那里打官司
本想着。分管这些的杨阁老是自已人。这就叫放大招告家长,这次没问题了,稳了吧。结果没成想。杨廷和大学士,上来就是教训他,说他公文写的不清不楚。然后劈里啪啦一大堆说教加教诲。可是把他说了个晕头转向。
最后的内阁裁定结果,等你冠军侯什么时候写清了公文,理清了公事,咱们再讨论批不批的问题。
我擦,林安宁心中觉得,这就离了个大谱。怎么感觉对付这一桌子公文,比马踏鞑靼王庭还困难。愁啊,头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