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都市 > 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 第285章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当下,百官最前排,站着的是杨首辅。

今日,他看上去老态龙钟,精神气不是很好。见秦朝宁上朝了,他便缓缓抬眸看向他,目光有几分专注。

而刘旭刘阁老,同样是在文官的第一排,此刻也是朝秦朝宁看了过去。

从他的视线看过去,只见门生几年不见,如今已是身高八尺,面容俊俏。他的身上,早已没了当年半大孩童的影子。

大殿中央的秦朝宁,此刻与他们的目光对视,挺直腰背,随时准备听候历帝发话。

“秦爱卿这些年辛苦了。”历帝一句话就把秦朝宁的功劳定性了下来。

能做事的人,他记着呢。

这时,他先让秦朝宁给他以及文武百官讲讲在豫州那边的经历,重点讲一下黄河水患的治理为何能够有此成效。

秦朝宁听命,便把治理水患相关的事项都一一解说。

实际上,豫州的大小事务,朱大人和他在过去四年里面都时常往京中呈递奏折的。

不管上位者是不是全然放权给他,作为下位者,事事请示的姿态,诸事汇报的及时沟通,还是很重要的。

不过,奏折上的信息,终是不如秦朝宁亲自口述那般形象具体的。

大殿上,他此时此刻给历帝以及官吏们讲述着豫州发展历程,详细又生动,让大家从言语中都能感受到了其中的艰辛,更好地理解了过去很多豫州政策颁布的用意。

半晌后,等秦朝宁讲完,众人的思绪仍旧难以自抑地沉浸其中,还引发了许多思考。

历帝的目光扫过底下大多数露出沉思状的官员们,问秦朝宁道,“秦爱卿,朕连日以来,都收到了六部的奏折,他们可都在请旨,希望你接下来的任职能够到他们手下呢。”

“对此,你有何看法?”

他的话一出,六部尚书都不经意地互相瞥了瞥。

啧,几人心里对这几个同僚极度嫌弃,面上却一个比一个淡定。

他们皆朝秦朝宁看了过去,心急地想看他如何作答。

秦朝宁顿了顿,他应道,“禀告陛下,朝廷需要微臣去哪里,微臣便去哪里。”

他的应答,让众人刹那间愣了愣。

随后,他们又有种不出所料,理应如此的感觉。

而历帝听完后,显然不买账。他冷哼一声,“小秦大人,你不打算说个实话?”

从“爱卿”到“小秦大人”,诸位官员霎时为秦朝宁捏了一把汗。

圣心难测,莫过于如此了。

秦朝宁抬头看了看历帝,感觉对方并未生气,便深呼吸一口气道,“微臣想为陛下开海禁,让天底下的黄金、白银、高产粮种……源源不断地流入宣国。”

“微臣想在有生之年里,看得到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

“微臣想在有生之年里,看得到国富民安,百姓幼有所养、老有所依。”

……

“微臣想通过开海禁,能为宣国的后世打下坚如磐石的根基。”

随着他的话音落地,文武百官皆是瞪圆了眼:“!!!”

圣上让你说实话,可没让你说出此等惊世骇俗的话呀!!

海禁可是从弘明年间就一直延续至今的!!那可是太祖在位期间立下的政法!!

你这小子年纪不大,口气倒是大得很!这话倒是太平盛世由你创造是吧???

这话里话外还不忘拍圣上的马屁!

河清海晏,国富民安,字字踩在陛下的心头上!算盘珠子都要崩我等官吏一脸了!

历帝与秦朝宁对视着。在他凌厉的眼光看过去,秦朝宁半点不退缩,他的字字句句都带着坚定的意志,目光毫无犹豫。

半刻后,历帝:“……”

这小子,胆子恁大了。

说实话,他是心动了的。

秦朝宁表达出来的愿景,就是他想要达成的太平盛世。

历帝的手指轻敲着龙椅的扶手,他问文武百官,“众位卿家,怎么看待此事?”

“尔等不妨畅所欲言,让朕听听你们的想法。”

顿时,大殿上就有御史出列,“陛下,臣有话说。此事万万不可呀!祖制不可废!”

“这可是太祖定下的政法!”

“小秦大人实乃不知天高地厚,贪功冒进!居心不良呀!”

“陛下,臣也有话说。”另一位官吏出列,“微臣赞成小秦大人开海禁一事!我朝海事积弱,经年受倭贼所害,正是刮骨疗毒的时候呀!”

“小秦大人多有巧思,不妨给小秦大人一个机会!”

“哼,多有巧思?此等大事夸大海口,不是胆大妄为,不是罔顾社稷安稳,不是只求自己表现,是什么?!”

“就是,海禁这事倘若一开,到时候岂不是全海岸线都裸露于外敌?!”

……

众人原本还只是发表意见和想法,可是随着个别官吏逐渐言辞犀利,遂激得别的文武官员们都波及到,登时都加入进来这场辩论了。

在文官与武官本来就水火不容的情况下,现下在开海禁一事上更是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没一会,太和殿上已经闹得不可开交,所有人皆口若悬河,吵得面红耳赤。

眼瞧着文官们还有愤愤不平到挽起官服袖子的,发起提问的历帝:“……”

底下的“始作俑者”的秦朝宁:“……”

第154章 出具开海禁

历帝直至下朝, 都没给众人一个明确的答复。

至于秦朝宁,他让其接下来这几日都到太和殿参见朝会。

在诸多官员们看来,这就是历帝默认了秦朝宁肯定会升迁。

宣朝的惯例是, 五品以上官吏才需要上朝。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