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像他这样的学子有不少,都是趁着天完全黑下来之前匆匆收拾好就去睡觉的。
不过,同样也有不少的学子还是选择了挑灯,在号房里复盘今日的应试答题。还有部分的,则是动作磨蹭那一类的,被迫只能挑灯继续收拾。
翌日寅时整,贡院内铜锣声响起,全贡院内的学子们窸窸窣窣醒来。
秦朝宁收起号帷那一刻,被清晨的刺骨冷风一吹,整个人打了个激灵。
他即刻先给自己套上厚衣服,把塞了棉花的厚袜子也套上。
然后,在外头那些考差逐步到场之前,秦朝宁动作利落,快速地把碳炉子点着。
然后,他拿出两个昨晚睡前洗干净了的鸡蛋放进陶锅里,加水任其慢慢煮着。
待到了寅正四刻,秦朝宁已经吃完了鸡蛋,喝完了一小碗温水,静待考差们分发考卷了。
待拿到了考卷,他立马就打开来仔细查看。
乡试第二场,考的是论和杂文。
题目一:策论,一篇。
题目二:判,五道。
题目三:诏,一道。
题目四:诰,一道。
题目五:表,一道。
他一边审题,一边在脑海里查信息,组织答题思路。
题目一,[1]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2]这题是出自《孝经·广要道》的,讲的是约束与管理百姓,没有比礼法更好的工具了。
看到这里,秦朝宁沉默了一瞬。
在他看来,无论是多少个朝代更替,那些门阀和豪强在礼法、律法上面的受影响程度,都会远低于寻常老百姓。
工具的受用程度不一。
有的情况里,它还可能是武器、利器,或是扼杀人性,或是杀人于无形。
而除去门阀、豪强这类群体,礼法对于民间的民生安定,就确实有它的正面作用。
结合宣朝目前处于农耕渔牧,冷兵器的大环境,他的答题思路定然要先肯定礼法的重要地位的。
再往下的判词五道,题目里这些案件看上去都很真实。其中有的太少见和奇怪,使得秦朝宁看得双眸都睁圆了。
譬如,第三道判题:李四的妻子指控李四不是真的李四,而是李四其兄李三,要求和离并补偿四十两银子,用作抚养二子成人的费用。而“李四”坚称自己是“李四”,“李三”亦称其是其弟无疑。邻里的供词则是李家穷困,李三和李四过于相似,他们说不得准。
第五道判题:两农户的狗斗殴互咬,并把对方家中的鸡咬死了数只,最后狗是一死一伤。
好家伙!秦朝宁在心里讷讷道。
本次乡试的考官们……无论是第一天的出题,亦或者是第二天的出题,都很是“不拘一格”,“别出心裁”。
等他继续往下看,诏、诰、表的题目就都中规中矩。
待审完了题目,他的答题思路也有了大概了的。秦朝宁放好答卷至竹篓,拿镇纸压好草稿用纸开始提笔作答。
[3]“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夫上至朝廷,下至百姓,一日不可无礼……”
一旦开始在草稿用纸上答题,他就一鼓作气地把所有题目答完才停笔。
等到他放下笔这会儿,又是晌午了。
秦朝宁起身伸展了一下身子,才收拾东西,然后准备给自己煮晌食。
他往陶锅里放入家里切好的风干鸡块,接着放入昨晚睡前处理过的芋魁块和大米,再倒入浅浅一层的水,便就放在碳炉子上煮。
趁着煮饭这会,他把草稿用纸上的答题检查了一遍,把好几个地方的言辞修得更委婉些。
等饭香飘出,他才拿镇纸压好物什,然后去吃饭。
芋魁和米饭充分浸入了风干鸡的风味,每一口都让他吃得十分满足。
又一次被香到了的附近两排号房的学子们:“……”
造孽!
他们发誓今天考完结束后就要逮出这个恶人!苦读寒窗数载,谁能料到考场被这么一个“王八犊子”三番两次勾了心神!
而秦朝宁,美滋滋地吃完饭,继续给自己熬汤。
他今天熬的是腊排骨萝卜汤。
下午,他誊写完答卷后,时辰依旧尚早。
秦朝宁毫不犹豫举手缴卷。
等考差走后,他就立马收拾好笔墨,从吃食的篮子里拿出两个馒头,放到碳炉子上烤了烤,配着腊排骨萝卜头开吃。
附近两排号房的学子们:“……”
汝乃人否?!!
第107章 秋闱结束
待到了乡试第三天, 不少学子的精神气已经没有前两天的好。
宣朝的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量是五尺,而贡院的号房设计的宽三尺、深四尺、高六尺。
这使得不少学子得把前面的那块木板拆下来与后面的那块合并才能躺下来。哪怕这样做了,睡觉的时候, 他们也仍然只能是顾头不顾脚。
这对于身量高大的那些个,就更加遭了老罪了。
在这个逼仄的空间里, 他们的所有吃喝睡都得或是猫着腰,或是蜷缩着身子。两天下来, 这些学子们已经是腰酸背痛,叫苦不迭。
要知道, 科举一途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下场乡试的学子,许多都是上了年纪的秀才。
加之还有不少露天的号房,而天气又冷, 在第三天的乡试开考前, 贡院内开始有了不少打喷嚏的声音,咳嗽的声音。
秦朝宁今日被铜锣声吵醒后,就把自己厚厚地裹好, 才去挂起号帷。
接着,他从篮子里拿出一个昨晚洗净了的野林檎(苹果), 两只鸡蛋, 开始给自己准备朝食和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