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温县,司马氏宅邸。
司马懿坐在书房,静静翻看古籍。一名随从敲响房门,司马懿问何事,仆人答,老主人相邀。司马懿放下书,起身前往正堂。堂内,前京兆尹,年过五旬的司马防看向站在门口的二儿子。“进。”“诺。”得到父亲命令,司马懿方才进屋。司马防教子甚严,要求儿子们“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可能正因为此,他才能教出名留史书的“司马八达”。“坐。”“诺。”司马懿坐下,仍旧保持沉默。直到司马防对他说:“三郎送来消息,马孟起已说服朝廷,迁徙河内、河东二郡户口入雒。你的看法呢?”父亲提问,司马懿方才开口作答。他说:“儿以为,司隶校尉的方略乃扶国之策,朝廷若依此施行,汉室或将再兴。”司马防点头:“吾也是这个看法。那么会否有隐患?”司马懿答:“有的!”“什么隐患?”“河内有我司马氏忠于朝廷,各县豪族百姓不会生事。然河东卫氏、范氏、贾氏皆豪首,但有一家不满,河东必将生乱!”司马懿预言,朝廷迁徙户口的政令,必然引起河东郡叛乱!司马防暗自点头,叮嘱司马懿:“此事你看在眼里就好,不要与外人说。”司马懿抬眼看了父亲一下:“诺。”司马防看出儿子的心思,捋须笑道:“河东豪族林立,生乱是必然的。但我想以马孟起的才智,应该不会没有后手。咱们也正好看看,他有何种手段和安排。”司马懿沉默不答。司马防感慨:“原本我以为二郎你的才能,可以冠冕天下。然,马孟起横空出世,你也只能暂避锋芒啊。”他把话题一转,问司马懿:“吾令你枯坐家中,你心中可有怨言?”司马懿答:“无。”“嗯,那你觉得曹孟德和马孟起,谁更胜一筹?”“曹孟德。”“何故?”“曹孟德行霸道,而马孟起借王道。”“你认为他不应该接受司隶校尉之职?”“不然,儿以为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马孟起借王道而非用王道,这便落了下乘。”“呵呵,这对大汉来说倒是好事儿。”“是。”司马懿点头认同父亲的结论。对马超,司马懿其实很佩服马超的才能。说实话,司马懿还挺想跟弟弟司马孚一样,到马超手下任职。不过司马懿并非想辅佐马超,而是想匡扶汉室。司马家世受国恩,司马防对八个儿子的家教也是要忠于汉室。所以别看司马防已经把司马朗、司马孚分别派到曹操、马超手下效力,但司马防最出色的儿子司马懿却一直被司马防按在家里。司马防对司马懿说:“朝廷要迁徙户口,我司马氏理应配合,这件事就由你去办吧。”司马懿点头:“诺。”“去吧。”司马懿接受父亲的命令,带着许多仆人出门。 他要到各处司马家的产业巡视,将隐户、僮客统计出来,并叮嘱各处产业的负责人做好准备。温县的豪族们听说司马家有动作,纷纷打听究竟是怎么回事。等他们听说朝廷要迁徙户口,都前往司马家探口风。接下来几天,司马懿替父亲司马防出面,迎来送往各家豪族的代表,并向他们表明司马氏要全力配合朝廷的动作。温县豪族看司马家不准备反抗,他们没了带头人,也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提前做准备。河内其他各县豪族听闻风声,同样只能熄了心思。同时,河内太守徐晃接到朝廷的命令和马超的手书,开始在河内清查户口,着手准备秋收后的迁徙工作。河内的工作进展顺利,朝廷下令褒奖起带头作用的司马氏。朝廷拜司马防为骑都尉,司马防推辞不受。朝廷于是把功劳记到在朝中任职的司马芝头上,升司马芝为中散大夫。河内这边有司马氏牵头河内豪族配合朝廷。河东那边,情况就不如河内顺利了!原河东太守裴茂被朝廷升迁为凉州刺史后,裴茂向朝廷举荐在并州大战时有功的贾逵接任河东。贾逵这个名字可以算是三国历史过滤器。知道贾逵的人,都会感叹这是位大才,还是曹魏国柱。不知道的人,恐怕只会觉得这是个背景板。历史上,曹丕能够继承曹操的遗产,贾逵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首功!曹操病逝后,曹彰率先带兵赶到都城,是贾逵当面呵斥曹彰,使曹彰不敢觊觎嗣位。青州兵因曹操去世而作乱,又是贾逵建议刚继位的曹丕宽待青州兵,放他们还乡,才使局势平稳过渡。石亭之战,又是贾逵不计前嫌出兵救援曹休,方使曹休不至于全军覆没。贾逵历任州刺史,死后谥号肃侯,可见他的才能和对曹魏的重要性。不过眼下,贾逵刚上任河东太守一个月。而且,朝廷直接给他出了道难题——迁徙户口!消息才传开,麻烦就主动找上门!河东卫氏的卫固,范氏的范先,前来郡府拜访新任太守贾逵!贾逵知道二人是来找麻烦的,但还是把卫固、范先请进来。卫氏和范氏都是河东大族,其中尤以卫氏为最,其先祖乃是卫康叔,周公的弟弟!卫氏的名望很大,蔡邕的女儿蔡文姬最初就是嫁给河东卫氏的卫仲道。卫固乃河东豪首,其后还有卫觊、卫瓘父子把卫氏发扬光大。卫固今天来找贾逵,自然是要跟贾逵探讨朝廷迁徙户口一事!卫固见到贾逵,恭维道:“贾府君,我等冒昧前来,您不会怪罪吧?”贾逵皮笑肉不笑:“呵呵,卫兄和范兄能来看望贾逵,贾逵甚是心喜,请入坐!”卫固先和范先对视一眼。然后,他嘴角上扬,心想有戏。三人坐下,卫固试探地问:“我听说朝廷要迁徙河东百姓入雒,不知府君是何看法?”贾逵故作艰难地说:“哎,本府正为此事发愁!”贾逵看向二人:“卫兄、范兄,这件事还得你们多帮忙呀。”“这……”卫固表现得很为难。贾逵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故意问:“卫兄是有什么难处?”卫固笑着点头:“府君,朝廷如此兴师动众,恐怕会激起民变啊!”贾逵瞪大眼睛:“民变?!”范先忙说:“没错,还请府君向朝廷请示,不要搅扰乡里,否则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来。”贾逵读出范先话里的警告,他决定先稳住这二人!他对卫固和范先说:“嗯,你们说的有道理,我这就向朝廷上表,二位请先回去吧。”卫固和范先又对视一眼,他们没想到贾逵这么好说话,于是向贾逵告辞。出了郡府大门,范先问卫固,接下来该怎么办。卫固说:“贾梁道跟我们一样,都是大族出身,先看看他能否说服朝廷收回诏命吧。”范先追问:“那要是朝廷不愿意呢?”卫固冷笑:“那我们就挟持太守,投靠袁本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