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古代言情 > 王爷别追了,假千金她只想种田 > 第57章 采蘑菇摘榛子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这一次,沈清棠真真是对柱子一家有了恩,柱子娘说要来感谢沈清棠,柱子终于没有反驳。

柱子娘做了些饼子给沈清棠送了来,但沈清棠没要,好说歹说,终于让人把东西拿回去了。

柱子娘还要给她赔礼道歉,沈清棠也拒绝了。

她这人一向爱憎分明,冤有头债有主,谁惹得她她就找谁,和旁人没关系。

再说,柱子娘在村子里也是出了名的老好人,柱子的妹妹也为人和善,与村子里的人甚至都没有过个脸红。

除了柱子和她的事情,这家人在村里口碑很好。

虽然他们是一家人,但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替。

谁做下的事情就该谁负责,自己躲得远远的,让老母亲来给她道歉,没有这样的事。

柱子娘见沈清棠就是不收下饼子,无奈,只能原封不动地带回去。

人走后,沈清棠松了口气,说实话,她不太想和柱子家的人有过多往来。

她毕竟和柱子闹成这样,柱子这人又是偏执的,要是与他家里人走得近,那柱子说不定还觉得是她居心叵测。

再说,要真的与柱子家的人交好,两边都为难。

所以啊,为了以后少点往来,现在就说清楚的好。

今日的事情,沈清棠也并没有放在心上。

很快到了八月中,地里的庄稼长高了不少,站在地里,这些庄稼长得都要赶上她了。

村子里都是春夏种地,今年是因为被雨水淹了,趁着天儿热才又种了一些。

本来也没报什么希望,多少结点就成。

按照沈清棠说的,在地里施了肥,将地翻得松松的,注意那些害虫,今年的庄稼竟然比以往的要高壮一些。

灾后救下来的庄稼也收割了,秋分前后,沈清棠也将自己园子里的那两窝土豆刨了出来。

一窝里面结了五六个,两窝土豆足足有十个,可以吃几天。

先刨出来的土豆,正是嫩的时候,将土豆洗一洗,甚至都不用削皮,可以直接做来吃。

中午,他们吃了白米饭,炒土豆丝,一盘炒青菜,三个人吃得那叫一个满足。

吃过饭,沈清棠又找了一趟张秀兰。

“嫂子,还记得咱们上次去的林子吗?”

张秀兰点头:“咋了,你还想去?”

“现在已经九月了,咱们上次见到的山蘑菇肯定能摘了,我想去一趟,到时候就有蘑菇吃了。”

“成,到时候咱们叫上杏花和里正媳妇儿。”

这两天沈清棠告诉几人先做几副手套,到时候带上。

沈清棠用之前剩下的布让小雀做了手套,里面还薄薄地垫了一层桦树皮。

两日后,五人再次背上篓子拿上绳子往山上去。

上次去了一回,这回熟门熟路,一路走一路说话,很快就到了。

地上的山蘑菇长大了,就这么在草上面铺了一层。

以前村子里每到这个时候正是农忙的时候,很少有人上山来,再者,这里的人好像不习惯吃这些,都怕有毒,就吃得少。

张秀兰兴奋不已,问:“春丫,你是说,这些都能吃?”

“是,回去既能炒还能煮汤,味道很好。”

里正媳妇儿倒是知道这里有蘑菇,一边采一边说:“这东西以前也吃过,但是味道太冲,有的还是苦的,不大好吃,村子里的人都说有毒,之后就没人吃了。”

沈清棠笑了笑:“这个东西啊,吃之前要洗很多遍,还要用水焯一下,之后就会好吃很多。”

里正媳妇儿神色亮了亮:“真的能行?”

这里吃饭都是炒或者炖,吃东西都是洗一遍就下锅,煮汤也很少。

什么东西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成,这些蘑菇不好吃,还不如野菜,村里人渐渐地就不吃了。

采了蘑菇,沈清棠又把目光投向那一丛一丛的枝丫上,忍不住要流口水。

这些一丛一丛的都是榛子,上次来的时候结的果子还小,不能摘。

将手套带好,也不需要别的工具,直接上手摘,就像摘豆角一样,把外面包了果皮的榛子摘下来,冬天就能有榛子吃了!

榛子外层包裹的那层皮有毛刺,弄在手上身上会很难受,但是为了吃,现在也顾不上那些了。

榛子的果实大部分都是三四个并在一起长的,外面的一层皮是连着的,拿回去得用锤子慢慢锤尾部连接的地方,直到尾部连接的地方发软捣烂,就可以从头上将包裹的那层皮扯开,将榛子从里面取出来。

她也吃过买来的榛子,但是新摘下来的榛子仁是脆的甜的,还有一股不一样的清香,比外面加工过的好吃。

纯天然无公害,还对身体好。

张秀兰好奇问:“春丫,你为啥懂得这么多?”

沈清棠一愣,为啥呢?

当然是知识改变命运。

上辈子她可是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学习,那些东西实在太有趣了。

她上辈子研究了不少,这些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一大部分在这里都没有办法实现,所以只能在那一小部分上发挥点作用了。

“我都是从书上看的,呵呵呵......”

刘杏花走过来一起摘榛子,感慨道:“要是以后二满也能像春丫这样就好了,也不用多有出息,但是至少能明事理。”

里正媳妇儿也感叹:“是啊,我家那个小子,真应该跟春丫多学学。”

沈清棠笑了笑没说话,幸亏村里的人不知道,要搁以前,她这么说,沈鹤川肯定会刨根问底是什么书,不找到这本书就不罢休。

抬头看了一眼天,太阳已经爬到中间,大伙儿坐在地上歇一歇,吃点干粮。

一行人闲聊两句,说起了柱子家。

里正媳妇儿道:“听说,柱子去了镇上。”

张秀兰疑惑:“去镇上做啥?家里的老娘和妹妹不管了?”

“唉,听说是去挣钱了,英子的身子断不得药,之前分下去的银子不够,柱子就去镇上找活做,挣钱给英子买药。”

柱子虽然是个犟种,但在这上面还是懂事的,家里就他一个男人,他得支棱起来。

“英子是个命苦的,年纪轻轻还又出了这事,唉......”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