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回到自己的书房,又开始了思考,用午膳的时候都没有出来,水泥业务的出现,肯定是李承乾这小李集团的一大重要措施。
配方都给了皇帝老子了,自己在他牙缝里做点小生意想来应该没事,至于说什么与民争利那更是不可能那个,因为李承乾准备好把价格定在一文钱一斤的基础上,实实在在的“亏本价”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做出那等与民争利的事情来。
李承乾也想过自己的父皇为何没有找自己要人呢?按理说他没有那些工匠是无法大规模的开采石灰石矿的,有几个老手是毕竟好干的。
孰不知他老爹不放心民间的那些工匠,而且看了配料表连他这么一个不懂泥匠工作的外行人都可以熟练的配出水泥使用,那普通人只要稍微培训一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要找工匠。
而且李二陛下手上并不是没有工匠,有而且相当的放心。
造纸厂和印刷厂的墨节莫老头带队的皇家工匠小队,也是一组相当厉害且忠心的一群工匠,不得不说李二陛下对于笼络人心还是很有一套的,此刻的这些匠人们已经把身家性命都托付给李二陛下了。
李二陛下对于这些工匠也没有吝啬,许多表现好的都给一些小官小吏的赏赐,这对于这些苦哈哈的工人工匠来说,那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自然是对李二陛下感恩戴德了。
自己老爹没有找自己要人,那肯定是极好的,大唐没有什么好玩的,这也没有那也没有,除了漂亮妹子不缺,其他都很缺。
足球场,篮球场,游泳馆,卡牌游戏厅等等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李承乾去开发,李承乾相信古人们的智慧,只要是自己揭开这一点点娱乐的面纱,那后面肯定是会想诸子百家一样,层出不穷,生活会越来越有趣的。
而李承乾最近又有点缺钱了,倒不是揭不开锅了,而且步子迈的太大了;
水泥厂扩建,还要张罗卖水泥的门市房;
玻璃窗也要大批量生产,但是最初肯定还是得走高端路线,而自己那倒霉舅舅因为自己老爹时不时的拍卖一次玻璃制品,搞的舅舅也是不敢大批量的售卖玻璃窗,而小批次的卖吧又抢父皇生意,所以到现在也没有什么收入;
养猪场那边也收到了张龙的禀告,既然改造而养猪场也有需求,那不如直接扩建划算,李承乾也是同意的了,真正的公益事业反正不会亏,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可是没想到现在手头上居然就只有三万多两了,好在自己老爹支援自己十九万万两,不然现在肯定是连三万多两都没有了。
李承乾想了半天,又再次想到了自己舅舅家的那位周管家,真是一个人才啊,这些零零散散的事情真是需要一个管家去想了,自己太子府的管家也不错,张平,李承乾也是很喜欢的。
用人的第一要素是有能力,像自己老爹那样,什么人都敢用,也相信自己能够降服这些桀骜不驯的人才,而李承乾则不一样,他不想想那么多,忠心才是第一位,张平就很好,李承乾也是对此相当的放心。
事实上在此刻的太子府有一个人才,十分适合现在太子府的情况,当个太子府的管家乃是绰绰有余,但是李承乾并不放心把太子府大大小小的事物都交给她,拓跋白苏。
一个能将拓跋一族拉拉扯扯存在着,不至于灭族,还把四个弟弟培养成为这样的人才,解决一下太子府上的一些琐事,肯定是要比张平要好一些,但是李承乾没有,哪怕张平处理的不是很完美,甚至有时候都有点过分,但是李承乾还是不会改的。
换句话说若是张平有点什么坏心思,那整个太子府的人员安全都是有点危险的,显然这样的位置还是要交给放心的人。
而此时的长安街头却是已经炸开了锅。
“你听说了么?咱们大唐的那位太子爷,最近在那李氏养猪场里面开始卖猪肉,送水泥了。”
“是啊,我也听说了,而且我还买了肉,他们还真是送了我一斤水泥,说是加点水和和面一样,玩泥巴,可以补一补墙角,范丁漏水什么的都没有问题。”
“你们说的那个李氏养猪场的水泥么?”
“不然呢?”
“我也被送了啊,还真是好用哎,真别说还真是神奇,灰灰的石头粉末,加点水居然就成石头了,真是好用啊,而且还很结实。”
“你们都用过啦,看来今天我是又拿不到手了。”
“怎么了?”
“告诉你们吧,那玩意比糯米浆好用多了,之前我一个朋友就领了好多水泥,现在在城外一个小山坡上盖起了石头房子,遮风挡雨的还相当牢固。”
“哎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赶紧去买猪肉啊。”
“没用了,现在那送的水泥每天都是限量的,现在都下午了,早没有了。”
“乖乖,回家睡觉,明天起早。”
...
李承乾没有了解到世面上这些百姓的议论和想法,但是有很多世家大族已经坐不住了,水泥这样的玩意一看就是好东西;
买一斤猪肉,哪怕是猪大肠都会送一斤水泥,虽然每天送的水泥很少,但是就李承乾那个小机灵鬼的人,会做亏本生意么?为了天下苍生?
天下苍生几个字不是很多人有资格说的,如今估计也就只有李二陛下这等人物才有资格说上两句吧。
所以这个水泥的成本很低,甚至说是相当低,而且不止一家从事相关行业的财阀收集一批,试过了,真的好用啊,若是可以大规模生产,而且成本低下,那这水泥必将成为将来建筑的主流啊。
此时的李承乾已经在上课了,如今的孔三四在面对李承乾又没有之前那么的毫不在意了,是人就有欲望,没有欲望的那是死人。
而名留青史是任何人都拒绝不了的,就像西方人所说的窄门,没有无欲无求的人。
李承乾乐了,他知道他这时候如果上门要求捐书,这位孔夫子肯定是会捐的,而且是那种不要不行的捐。
拿捏住了,他知道他以后再逃课应当都是没有问题的了,只要自己能够让他在未来的学习圣地大唐国家图书馆前留碑刻字,那一切都可以谈。
虽然现在李二陛下还没有把要建造图书馆的想法付诸行动,但是李承乾知道肯定是会建的,而且快了,因为贞观学院快建好了,目前没有老师,而加建一座稳赚不赔的图书馆肯定是极好的选择。
此时的李二陛下却是不停的调动军队,最近调动的比较多了,无论是造纸印刷还是眼前的这个水泥物件,现在都不能流露出去,以后流传出去都还好,但现在铁定是不行的。
李二陛下也是忙的不行,不过好在嫡系军队还是有些人的,在大唐的实力还是有一些的,办起事情来肯定还是比李承乾这位太子爷要方便的多,也隐蔽的多。
和太子殿下制冰时候有人跟踪调查硝石这东西一样,当有人知道太子殿下派人在寻找矿脉的时候,也是有某些人在跟踪调查,这些都是秘密调查的人,而这些追踪墨尚和其弟子寻脉的人,都一个个消失了,或许有漏网之鱼,但是李承乾已经满足了。
早在墨尚那两个字写在配方的第一页的时候,李承乾当天就将日月星辰这拓跋家族的四兄弟给派出去保护墨尚了。
李承乾最早的想法是防止他父亲偷人的,没想到现在想要偷人的小人们是越来越多,有了日月星辰四位武林高手,李承乾还是有些不放心。
想着找个地方安置墨尚和他的小伙伴,此时的墨尚也是已经不可避免的走入了官员世家的眼线里,忽略不了了。
江湖事,江湖了。
日月星辰对于抓住的人,用了些手段就得知了点情报,对于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们,日月星辰都给他们家大人送去“劝导信”。
四人的轻功走位很好,潜入官员家里杀人或许会被发现,但留下张信件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这些人手不是罪证,送去的“劝导信”也不是审判,只是希望大家和平相处而已。
两天后,李承乾的水泥厂彻底走上了流水线的大批量生产路线。
为此养猪场的建设越来越快,这李氏养猪场也是越来越大,赶上一般的小村落了,一个接着一个的水泥圈子,还有水泥的遮雨棚,因为水泥的产生,水泥柱子的优越性,对于大型树木的需求也变少了。
而李二陛下也是发现了李承乾的水泥厂产量暴增,当得知是流水线作业的时候,也是小小的惊讶了一把,没有给版权费就堂而皇之的拿去用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原因,本就有许多百姓围着养猪场生活的人家,此刻也是陆陆续续的住上了石头房子。
有了水泥那,原本那些在河边山上没有实用性的石头此刻也是可以用的了,规不规则都可以用,没有太大的要求,而且水泥作坊也是需要山石,碎石的。
可谓是因此许许多多的百姓又了有了新的工作,挖矿,本就是漫长而又稳定的工作,原来不止煤矿可以挖,石头也可以挖,而且是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