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的一行军士,也是个个都激动了起来。
出海两年之后再次回到大秦,大家也是急切的渴望能够重新踏上这片故土。
“咚!”
随着宝船大铁锚的下沉,木制船梯从船上被放了下去,随后搭在了延伸到海面之上的木桥之上。
远处围观的商贾和军士,看到这一幕,都纷纷让开了道途。
张良和掌船的都尉两人一前一后率先下船,一群军士跟在后面也是下了船,只留下少部分人依旧呆在船上,等候着货殖的倾卸。
港口之中的校尉,此时已经得知了张良的身份,立马带着几名军士快步走上前来,恭敬的说了起来。
“恭喜张良大人从海外归来。”
在校尉看来,张良的出海乃是遵从陛下的指令,既然张良圆满的完成了这个任务,那么张良距离升迁也就不远了。
其校尉职位虽然在军中已经是胜过军侯和二五百主的官职了,不过在这位即将升迁的张大人面前实在不够看。
这位校尉也想借着这个机会认识一下张良,想着以后是否能够得到其青睐。
而这位校尉的开口的确让张良记住了他,不过却并不是因为他的恭敬,而是因为他是张良上岸之后,见到的第一个大秦人。
“多谢。”
校尉听到此言,一时间愣在了原地,随后反应了过来,顿时大喜,甚至主动在前面带路起来。
而宝船之上的众多海外货殖、宝物也是在军士的帮助下,开始被搬运了下来,然后送上马车。
一些岸边的商贾看到一箱箱从宝船上搬下来的海外之物,眼中不由得大放光彩,不过却是没有一个人打歪主意。
这世间诸般奇珍之物,大多并非是真的有多用处,而更多是因为其本身的美丽稀少。
商贾自商鞅起,便是四业之末,因为其被认为不从事农耕和货物的直接生产,却是能够从中获得千金之钱。
这等坐而获利的行为,正好与历代励精图治的观念相违背,因此自然收到了苛待。
一直到了赵拓上位,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
赵拓言;“千里货运,调剂寡多,非是无用,乃为大用……”
自此大秦的商贾才从众人鄙夷,苛捐杂税的悲惨环境中挣脱了出来,而此时又恰逢大秦前所未有的强盛,接二连三的并蒂其他国家。
大秦的不少商贩趁势崛起,自此开始发家,不过商贾却是未曾忘记前朝之事,也感谢赵拓的施政,因此赚的多的商贾,多自愿捐助钱帛以助大秦。
巴族的寡妇巴清,当初捐万万钱,除开赵拓救了她,也是因为她在赵拓的身上看到了商贾的希望。
半日之后,张良一行马车抵达了胶东郡城之下,胶东郡如今的太守李仓闻言,命人接请了张良,随后在府中设下了宴席,以迎张良的归来。
张良虽然一心想要早点返回咸阳面见陛下,不过李仓如此礼待,张良也是不好拒绝,于是就暂住了一晚。
第二日平旦之时,张良便是带着车队离开了胶东郡,直接朝着咸阳而去,从胶东到咸阳至少需要十数日,张良也是不敢耽搁久了。
张良归来的消息在出发之间,就已经通过驿站开始传递向咸阳,相比于张良的车队,驿站的骑兵显然要快上许多。
在张良距离咸阳还有着一大段距离之前,赵拓就已经得到了张良归来的消息。
“张良此一去可是快两年了啊……”
赵拓身边的萧何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得笑着说了起来,同时还有些感叹。
赵拓知道萧何和张良二人关系亲近,于是笑着开口说了起来。
“萧何,不如就由你前去接待张良吧。”
萧何一听,立马笑着点头。
“喏!”
“谢陛下!”
数日之后,张良归来之时,萧何远远的就迎接了过去。
“子房!”
车马之上的张良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立马让人停下了马车,随后直接钻出了幕帘,在看到萧何的身影之后,张良激动万分。
“萧何!”
两个人相拥之后,一边笑谈一边向着城门走去。
正午时分,赵拓在阿房宫中召见了张良,询问起了张良的海外之旅,张良恭敬的为赵拓讲了起来。
在讲完了之后,张良让人将带回来的一箱箱海外异宝呈递了上来。
“陛下,此乃沿海诸国上贡之礼,此数十国见大秦宝船之后,尽皆震惊,臣一番言说之下,众国愿意臣服,共尊大秦为天朝上国……”
“臣观此数十国虽不大,但是却已萌发文明,当可为大秦之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