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通梳理媒体时间线,还有一些网络论坛的消息。
电影首映礼之后,胡言乱语、胡说八道、造谣抹黑。 ...... 首周末票房数据一出,加上律师函到位,变得中肯起来。 “客观”、“中肯”的质疑票房真假。 ...... 第二周,随着票房爆发,引发了观影热潮。 媒体“客观”的炮制了抄袭门、谄媚门。 批评这部戏只有票房,没有奖项,没有艺术。 电影专家指出了存在抄袭,抄袭韩国电影《加油站被袭事件》。 更有一些传媒教授,站出来指出,影片中不良引导。 对于警察的刻画,过于正面,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有法律专家,质疑电影最后的结局,狙击手是否有击毙劫匪的权利。 电影里对于法律的漠视让人担忧,没有保证劫匪应有的权利。 结果导向的执法,忽视了程序正义。 蕴藏的暴戾情绪,让人不寒而栗。 沈三通在一些媒体塑造中,成了完全屈服于市场,屈服于娱乐,没有风骨,抄袭而谄媚的人。 谄媚市场,也谄媚于观众,谄媚于强力机构。 媒体对新一代导演深深的担心,完全娱乐化,丧失了对于艺术、文化、法律、正义的追求。 ...... 单从媒体评价上来看,这部戏票房一定完蛋了。 但是线下依然保持观影热潮,延续到了第三周。 一般国产片也就是两个周末的票房,超市第三周还能有票房。 展现强大的卖座能力,还有社会影响力。 ...... 第三周。 和田玉暴涨、钻石价格暴跌、娃哈哈脱销...... 网络上,各种谣言重新出现。 之前的什么同、双、沟子文学再次泛滥,谁的私生子、什么二代加了很多身份。 沈三通收藏和田玉,借机炒高价格的谣言就是这个时期出现。 某些人一提到《疯狂的超市》就会破防,狂犬病一样,疯狂的抹黑和造谣。 媒体上,在抄袭、谄媚的基础上,沈三通头上再多了几顶大帽子。 一些媒体采访了钻戒店铺老板、工作人员,出现了很多小故事。 批评电影有关钻石的谬论,正在导致很多人失去工作。 经济专家则表示,和田玉的爆火和钻石的冷遇,电影展现出的对娃哈哈、农夫山泉的不同态度。 有狭隘的民族调性,不利于经济发展,恐怕会损伤外资投资热情。 沈三通正在损害发展利益,然后话头一转,表示经济陷入了伟大的衰退之中。 ...... “至于吗,这么歇斯底里?” 媒体真的很讨厌他。 此刻复盘媒体舆论,沈三通脊背发凉,后怕。 05年,纸媒影响力非常大。 也就是强者不受质疑,成功者享受优待。 要是电影票房扑街,处于弱势,这种有节奏的抹黑,能轻易将沈三通摧毁。 没办法,首映礼选在了北影,必然要弄出动静。 如果是在影院,面对普通观众,沈三通会把自己塑造成和观众共鸣的导演,轰一下冯晓刚、张一谋。 不是说对他们有什么意见,而是为了关注,为了版面。 首映礼在北影,面对专业人士,他自然要谈行业问题。 行业问题本身就有门槛,说客套话,没有热度。 不说客套话,就要得罪人。 当然,选择了敌人,也就拥有了朋友。 比较官方、专业的媒体,以赞扬为主,讨论超市电影的正面意义。 央视午间新闻给出电影正在热映的报道,关于沈三通定语是新一代青年导演。 中国新闻网的评价也很正面。 一些专业性的电影杂志,或者业内人士,大部分评价都很好。 不过声浪上不大,批判的群体掌握大喇叭。 ...... 媒体一面倒的批评,各大论坛的追杀抹黑,将正常的网民,赶到了刚上线的洞天网。 洞天网的评论,比较正常。 绝大部分观众,是愿意看到本土电影出现一部好的影片的。 出现这样的影片,也是愿意支持的。 就像《天下无贼》上映后,很多人表示上当受骗,不是冯氏喜剧,但是票房依然不错。 这个进口片强势的年代,有很多观众,渴望国产片出现好电影。 哪怕只有一个优点他们都会支持。 他们默默无声,在媒体上没有声音,但是占据了绝大多数。 超市正是回应了观众的期待。 票房好的根本原因是观众的力量,观众的支持。 观众喜闻乐见,但是媒体回避了。 分析各种成功原因,但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观众喜欢,反而被忽略了。 沈三通感觉熟悉。 超市和战狼2有点像。 战狼2严格来说是投降的基调。 辛辛苦苦开的工厂被收割了,不说报复或者赔偿,要都不要。 回家。 回家就好了,财产损失无所谓。 这样软弱的声音,因为拍的节奏很好,让很多人不可接受。 他们的嗓门还很大,战狼2票房大爆之后,更是各种阴阳怪气。 直到沈三通重生回来,还有战狼ptsd,吴晶ptsd。 想尽办法解构吴晶。 超市也只是一部普通的喜剧电影。 首映礼上,沈三通说了两句实话,一些人就接受不了。 恨不得将他毁掉。 随着票房越来越高,更是咬牙切齿,什么帽子都扣。 究其原因,超市展现了媒体害怕的力量。 是媒体上高谈阔论是人,还是几百万人进入影院,支持超市的是人? 在战狼2则是,酸里酸气的是人,还是亿次观影,每次重播战狼2收视率都会上升的是人? 在淄博烧烤则是,阴阳怪气淄博烧烤明年怎么办,明年依然火爆之后沉默不语的媒体是人,还是万千人间烟火气,热爱生活的是人? 到底谁是人? 倒不是说二极管,一定要选择哪一样,一定二选一。 而是,哪怕不喜欢,划过就是了。 犯不着恶意满满不踩死不罢休。 也正是充斥着恶意,所以忍不住让人思考,到底谁是人? ...... 到底谁是人。 对于当下沈三通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也很关键的问题。 他重生而来,脑子里有一些电影。 但只依靠这些电影,总有用完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原创。 而且电影票房充满偶然性。 前世成功的电影,拍出来,上映时间点不同,营销方式不同,很难说是否有前世的票房成绩。 归根到底,电影票房如同赌博,谁也无法保证成功。 弄清楚《疯狂的超市》这部电影成功的根本原因,沈三通觉得找到了在电影行业的图纸。 观众只有观众。 最可爱的观众,最卑微的观众,也是最骄傲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