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弃暗投明 > 145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刘义恭一开口,其余人也纷纷附和认同,没有一人为秦英伸冤。

至于人微言轻的匠人王盛,更是无人在意生死。

刘子业点了点头,“江夏王说得有理,朕深以为然。”

只是,他话一开口,秦英冷不丁的回过神来,猛然哭嚎了起来,一副备受折磨,被人冤枉的可怜老叟的模样,神色苍凉。

“陛下啊,老臣真的是冤枉的,这不是真的,他说得不对,老臣绝对没有说过这种话,请陛下明鉴啊……”

“哦?”刘子业淡淡的挑起了眉梢,“你是说,朕的御用侍卫,信任之人,会冤枉了你?还是说,朕故意陷害你?”

秦英浑身猛然一僵,忙不迭回道:“不是,老臣的意思是,他肯定是听错了,误以为真,老臣绝没有这个心思,老臣的忠心,苍天可鉴,绝不会明知故犯。”

刘子业微微抿唇,继而看向了另一边瘫跪在地上,狼狈不堪的王盛。

“王盛,朕有话问你,你此前,可曾与秦英相识?亦或者有什么亲属关系?还是熟知的朋友亲人之间,与秦英有过联系?”

王盛怔怔然的眨了眨眼,望着高台上的刘子业,猛地颤抖了一下。

“王盛,陛下问你话呢,你尽管回答便是。”一旁的刘义恭冷然喝了一声。

王盛吞了口唾沫,惶恐的摇了摇头。

“不……不曾,陛下,陛下,小人知错了,小人再也不敢了,求陛下恕罪……”

见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刘子业立马别开了视线。

一旁的侍卫也忙不迭捂住了王盛的嘴巴,以免他过于吵闹,惹怒了陛下。

“如何?秦英,连王盛都否认了之前与你相识,有过联系,那你莫名其妙把王盛招进你家中,所谓何故?

据朕所知,此前你们二人从未见过面,连一见如故都算不上,更不可能是忘年交,总该不会听到这个人,就招作为婿吧?

不对,你们秦家一大家子人,年轻一代连个适龄的姑娘都没有,嫁的已嫁,小的还小,更不要说,王盛这人,早已成婚,育有子女了。”

刘子业侃侃而谈,一下子就把秦英所能联想到的理由,通通推翻。

淡笑之间,很快就把秦英说得脸色僵硬,青黑一片,再也没有狡辩的余地。

“陛……陛下……”秦英涩然的张了张口,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此前想过了种种理由,全部都漏洞百出,根本无从解释这一切。

更何况,陛下也不是那种轻易被人糊弄的昏君,又岂会那么容易让他蒙混过关……

就算瞒过了陛下,其余百官也都不是傻子,岂能不懂……

如此一想,秦英彻底绝望了。

他之前想过的逃跑计划,也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被人怀疑上,听到风声,才开始落跑的。

但由于这一次,陛下的行动太过突然迅猛,根本没有给他留下任何反应的时间,以至于什么动作都没筹划得当,就被一锅端了。

如今,连想个完美的理由,都无法成功……

此番,就算王盛不交代他们的关系,被刘子业审问下去,也还是会露馅。

这下,秦英连责怪王盛胆小怯懦都没资格了。

看到秦英须发凌乱,双眼遍布血丝,绝望非常的模样,刘子业丝毫不加同情,冷哼了一声。

“朕早已颁下御令,此乃朝廷机密,所属匠人均不可泄密,朝堂百官亦不能干涉,违者立斩。秦英身为御史中丞,三朝老臣,竟也明知故犯,视朕的命令于无物,简直是目无君上。”

刘子业开始朗声宣布起了罪状来。

“本来,对于皇考皇祖的老臣,朕也该有体恤之情的,奈何,此机密事关重大。我皇祖当年数次北伐,收效甚微,与北魏可谓是不死不休。

此事事关北魏与我朝的战事走向,一旦有所纰漏,那我皇祖北伐的心愿,岂不彻底无望?故而,就算不为了朕,为了皇祖的愿想,朕也决不能放过秦英这等小人。”

说到这里,刘子业稍稍一顿,缓了一口气,继续立下判决。

“秦英身为三朝老臣,理应更明白我皇祖北伐的念想,如今却是丧心病狂,不以为然。故而,秦英虽为老臣,却不应该以此为理由有所宽恕,更应该从重处罚。拖下去,不用等明日了,即刻便在广场外处斩了吧!”

话音一落,没有任何人有所置喙。

就连当事人秦英,由于早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几十年来看遍了生死,明白此刻的自己早已没有了任何生机,听到判决之后,也只是惨然无声一笑,目光无神恍惚,根本没有吱声为自己辩解求饶的意思。

见此,刘子业微微的挑起了眉梢。

这个秦英,此刻倒是识相了。

毕竟,继续求饶下去,也只不过是自讨羞辱罢了。

于是,刘子业轻轻抬手一挥,说道:“将此等要犯,即刻拖出去斩了吧!”

“是,陛下。”

几名侍卫当即领命,拖着麻木的秦英,一步步离开了太极殿。

众臣望着秦英宛如丧家之犬,一身狼狈绝望的被人拖出了殿外,不禁打了个寒颤,心有余悸。

不得不说,尽管这些年来,没少看到同僚被处死。

可每次看到这个场景,还是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只是,君令如山,秦英的所作所为,确实人人得而诛之,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此人甚至在被收押,到了陛下与百官面前,都依旧负隅顽抗,编故事来欺瞒陛下,可见胆大包天。

对于这等自寻死路之人,大家也没什么好怜悯的。

不过看到此情此景,还是不免感慨万千。

他们知道此等机密十分重要,关乎国运,可没想到还是有人如此嚣张,胆敢窃取机密,难道秦英真当陛下只是八岁登基之君?

他不是不知道东窗事发的惨痛后果,但还是心存侥幸,投机取巧,这种人,并不可怜。

偷取的机密,不能在本国内施行,最后还不是得便宜了北魏?

因而,秦英这种人,就是卖国求荣之辈,理应死无葬身之地,不株连三族都算是陛下仁慈了……

至于几个之前对此也心思浮动的大臣,看到了秦英凄惨的下场,不由得吞了口唾沫,紧张不已,长长的吁了口气。

要知道,他们见识到了新炼钢之法的先进之处,也看到了陛下慎重的态度,也曾萌生过一些小心思。

可碍于处罚的后果,还是犹豫再三,不敢轻举妄动。

就在他们迟疑之际,秦英以身示范了,彻底将他们打醒了过来。

有便宜,也得有命享受才是。

这些匠人周边时刻有人监视防范,更没想到他们身手了得,竟连秦英被保护周密的府邸,都能轻易渗透。

这一点,光是想到,都让人不寒而栗。

若是没有秦英事先动手,恐怕他们也会忍不住,步入秦英的后尘……

其实,能够被刘子业看中的侍卫,除了忠诚度值得信任,身手本事自然也是绝顶优秀。

但再优秀之人,也无法轻而易举的渗透入朝臣府邸,不被任何人发觉。

早在查不出秦英罪证时,刘子业对秦英并不放心,于是,早早便暗中安排了人,装作普通人,借着关系混入了秦家当差。

昨日偷听的秘密,不是侍卫所为,其实是卧底的功劳。

但这种事情,刘子业又岂会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亲口承认……

要让百官们知道,陛下偷偷摸摸在臣子的家中安插了卧底,人人自危,到时候自己的威信,就会毁于一旦了。

不过,刘子业只针对朝中那几个品性不佳,却迟迟没有真凭实据,找不到罪行的大臣,其余朝臣,他没有多费心思。

毕竟,人物图鉴,他还是信得过的……

既然如此,又何必打草惊蛇,让另外几个还未露出马脚的大臣发觉异样,回去整治家中下人,好好的计划,功亏一篑。

既然罪魁祸首秦英已经被判处,继而,刘子业看向了一旁瘫软在地,精神恍惚的王盛。

“至于王盛,年纪轻轻,技艺了得,日后本该成为朝廷最倚重的那一批优秀之人。只可惜,明知朕的政令,却还是抵挡不住秦英的重利诱惑,大好前程,毁于一旦,朕对此也是万分的痛惜遗憾。”

听到刘子业的话,底下的王盛怔怔的抬起头来,面目煞白,嘴唇青紫,下唇被咬得破了口子,血红一片,都毫无知觉。

刘子业低头看着他,眼神冷漠。

“朕尽管爱才,可朕早有谕旨,君无戏言,再加上王盛辜负皇恩,并不值得怜悯。但看在你尚且年轻,留你全尸,定下绞监候,秋后处决吧!”

刘子业轻轻一挥手,一下子就定下了两个人的生死。

底下的百官都没有异议,王盛整个人恍恍惚惚,仿佛已经不见了神志,听到了自己的判决,神色依旧痴痴傻傻。

见此,刘子业微微眯眼。

大好的人生,毁在了自己的贪念之上,并不冤枉。

换作是刘骏和原身,面对此等罪犯,死罪才是最轻松的死法,就怕是生不如死,折磨一番后,方才含恨而终,最后还得连累家中老小,断种绝根。

同时,刘子业也决定了秦英府中向管家的下场。

和王盛一样,属于从犯,罪该致死,但也不至于死无全尸,判处绞刑,同样秋后处决。

立下判决之后,刘子业这才挥了挥手,让人将剩下的这两名罪犯,通通带下去收押入监。

这两人刚被拖走,原先将秦英带去处决的侍卫正好回来了。

“陛下,秦英已被处斩。”他们回禀道。

刘子业轻轻颔首,“尸首收起来,交回给秦家人,让他们自己处置吧!”

不过,还没查清楚秦家其余人是否清白之时,所有人不得轻易外出。

因此,尸首就算交回去了,也只能在秦家中停驻一阵子,不得下葬。

这也是刘子业给秦家人的一点小教训。

让他们望着这具尸首分离的尸体好好反省……

违背皇命,意图私通北魏的下场,就是如此,能有个葬身之地,已经是自己的仁慈。

刚刚交代完毕,先前带着向管家与王盛离开的一名侍卫匆匆到来,说道:“陛下,卑职将向运带下去的路上,他自己咬舌自尽了,由于他一心求死,舌头都快咬掉了,绝没有生还的可能了。”

闻言,刘子业微微一惊,不由得叹了口气。

“他倒是对自己的主子忠心耿耿,只可惜,他的主子却是暗藏祸心,连累了他。看在他为人忠诚,倒也令人感慨钦佩,既如此,找到他的家人,将他的遗体送还,让他们好好安葬吧!”

说到底,向运只是过于忠心,太过盲从。

秦英若是为人本分,向运也只会从旁协力相助,绝不会自己动歪心思。

一旦秦英走歪了,从小便为秦英伴读,一直陪伴几十年,到如今成为秦府管家的向运,也只能奉命行事。

可以说,秦英自己作死,把最忠心他的发小也给害苦了……

这次的事件当中,秦英是罪魁祸首,王盛贪念作祟,唯独向运,最为可惜。

侍卫得到了刘子业的命令,便拱手退下了。

这下,总算将一场闹剧彻底解决了。

望着重新归于平静的朝堂,刘子业吁了口气。

他面向百官,沉声道:“本来,朕心怀慈悲,不忍让人与家人分离,方才定下了规矩,让匠人得以回家与亲人团聚,只需要守好秘密即可。

但现在看来,人心难测,朕的宽容,并没有得到他人的感激,既如此,那朕也只好公事公办了。”

于是乎,刘子业随即定下了命令。

要求所有为朝廷办事的匠人,一律不准回家,全部集中到一个专门开辟出来打铁炼钢的营地,什么时候结束了与北魏之间的战事,什么时候再行归家。

亦或是刘宋与北魏之间什么时候能确认占据上风,两者的差距再也无法逆转之时,方才是匠人们与亲人团聚的时候。

刘子业知道,这个命令,对于这些人来说,十分残酷。

可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军国之事,本就重要,为此,刘子业不得不狠下心肠,不惜让人骨肉分离,也要达成目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