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一连过了数日。
这些天来,刘子业的运气倒是差了一些,并没有得到一张有用的策卡,除了【谢谢签到】,就只有一张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的卡牌。
这张卡牌,若小心谨慎使用,倒也算得上有所增益,可一旦不慎,后患无穷。
负面性卡牌倒不至于,但也绝对算不上是一张友好的增益性卡牌——
【唯利是求】!
【卡牌说明:《帝成观止·谋》:“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熙熙攘攘,不过利字耳。”】
【卡牌效果:永久】
【使用后新增[厚金笼络],可使用该功能招揽名臣,并且该名臣会成为你的义子。皇室成员可入朝为官,每年野心+1;义子带领的军团对其他势力伤害+15%,攻击回合+2,当野心大于100时,该军团必定造反。】
一看到野心和造反这两个词,刘子业就没有半点儿兴趣了。
在这混乱的南北朝,皇室成员互相攻讦算计,朝臣大将人心浮动,自己好不容易坐稳了位置,总算不怕人暗算篡位了,再莫名其妙自己主动培养野心家,是真怕自己死不掉吗?
而且,这张【唯利是求】的策卡和【澄清吏治】不一样。
【澄清吏治】一旦使用了,虽然会使得臣下的忠诚度有所降低,但在使用的时效之内,他随时可以暂停策卡的效果。
【唯利是求】则不然。
一旦开启了使用,就再也无法停止了,只能任由其野蛮生长,持续发酵。
偏偏它的时效,还是永久性的,并不是规定在了一定的年限之中。
也就是说,刘子业一旦确认了使用,那在将来的某一天,他必定要面对某个军团大将的造反。
国力本就孱弱,还在努力的恢复成长之中,未来注定要有一场声势浩大的谋反,那就代表了,自己这些年的恢复生产,在未来无法避免的大战之中,被迫卷入其中,必定是要打水漂的。
和北魏之间还在斗得你死我活,暂时只能偏安一隅,日后双方的胜负还犹未可知。
就算将来自己成功镇压了所谓义子的叛乱,那刘宋的国力必将削弱。
到那时,北魏伺机而动,挥师南下,以刘宋那时候的国力,如何能够抵挡得了双重打击?
而且,别忘了!
这个军团,还未造反之前,可是自家的军队。
也就是说,刘子业所创造的灌钢法武器,他们也是可以使用的,武器方面,并没有代差。
一旦他们想要造反,若是暗中联络上了北魏,将机密泄露了出去,未来和北魏双重夹击,没有了武器上的优势,刘宋的胜算,将会大打折扣。
一想到这个万劫不复的结果,刘子业便断然摇头。
对于这张策卡,可谓是敬而远之。
这可不兴使用!
若是可以暂停,那还可以斟酌一二。
毕竟,在前期,尽管野心持续在膨胀,在未超越100之前,还是处在可控范围之内的。
在这期间,这个军团每逢打仗,因为有着策卡的增益,便能如虎添翼,只要不是脑子短路,觉得优势在我,主动去送,基本上很难落败。
如果像【澄清吏治】有着暂停功能,刘子业大可进行操控,一旦发现野心即将到达造反的临界点,就可以暂停策卡的使用,暗中下手,找个借口把人给宰了,再把军团打散重组。
既收获了好处,又能解决掉麻烦。
只不过,现实之中,可惜没如果……
“更何况,我今年才十七岁,没道理收个义子,年纪比我还大吧?”
想到这里,刘子业不由得翻了个白眼,无语凝噎。
他又不是董卓,好端端的收个劳什子的义子……
一旦收了个吕布这样的货色,这刘宋的天下,可就彻底赔进去了。
再者,能够统领军团的人物,就算此前没有战斗经验,但必定也是个天赋绝佳的天才,上马打仗,起码年纪也不会比自己小。
总不会真收个比自己还大的义子吧?
这成何体统……
你管我叫爹,我管你叫叔叔?
刘子业思及此,要吐了。
旋即,迅速把这张【唯利是求】策卡打入了冷宫深处,从此再也没有得见天日的时候。
这辈子他都不会使用的。
彻底眼不见为净之后,刘子业总算松了口气。
否则,他还真怕自己一不小心,确认使用了这张策卡,就万劫不复,后悔莫及了。
“这游戏大数据确实了得,知道我在主抓军事,可这张军事策卡,却一点也不友好……”刘子业嘀咕了起来,兀自摇头。
对于游戏的大数据捕捉,刘子业没有丝毫的怀疑。
但这相关策卡的随机性,倒是令人无法恭维了。
不过也是,相比起这利弊同在的策卡,此前的【会昌法难】等策卡,更是完全负面,debuff叠满,连一丝优点都看不到。
这样想来,【唯利是求】居然也不是最糟糕的。
起码使用了,一开始能看到效果,属于是饮鸩止渴,最后才把自己毒死,前期还可以享受炫耀一番。
“陛下,又有十五名匠人被挑选出来,请求入宫面圣。”
这时候,王宝儿在外得知了消息,立马进入了殿中,在刘子业面前提醒了起来。
刘子业这才甩飞了脑中繁复的思绪,端正起了脸色,颔了颔首。
“嗯,让他们都进来吧!”他沉声道。
这几天以来,因为下达了命令,底下的匠人们果然开始大肆搜罗民间优秀的工匠。
一旦发现手艺了得,人品俱佳的匠人,便立马推荐入宫。
毕竟,刘子业都要求了,必须让他亲眼见过了,才能正式任命,底下人也不敢擅作主张。
刘子业几天之中,就已经任命了二十余人,正式加入了为朝廷锻造新式武器的队伍之中。
不过,比起天下庞大的军队数量,这区区几十人的规模,远远不够。
刘子业还需要更多的人手,共同努力。
……
就在刘子业在玉烛殿中召见那些匠人时,皇宫的另一处,同样在发生着其他的事情。
“沈将军,听说你这阵子经常不用出席早朝,可是陛下给你下达了什么重任?”
一名身着甲胄,头戴红缨盔的将领在皇宫的西处,笑问着眼前的沈攸之,声音洪亮如钟。
此人比沈攸之大了几岁,已过四旬,已是后军将军的职衔,除了他个人能力了得,父祖的提携也是必不可少的。
他的父亲,名唤萧承之,也是朝中战功赫赫的将领,还被封为了五等男,更兼金紫光禄大夫之职,出将入相,文武一肩挑,绝对不是等闲之辈,只是如今已去世多年。
说起他们的祖先,更是无人不知,乃是西汉开国名臣萧何。
这名将领,正是如今担当禁军守卫之职、后军将军的萧道成,萧何的二十四世孙。
从古至今,家族都不可小觑,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才俊。
不过,萧道成也不是纨绔子弟,尽管有着父辈的提携,依靠家族的力量,可他本人的能力,也是不可轻视的。
他与沈攸之一样,如今都在皇宫当差。
依照他们的职位,本就有资格参与早朝,可这阵子在太极殿周边,始终不见沈攸之的身影,再加上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萧道成今日偶然得见了沈攸之,心下一动,便主动上前询问了。
听到萧道成的问话,沈攸之倒没有多想,径自回道:“前些天开始,我就奉命在早晨时分教导康乐公主武艺,故而缺席了早朝,陛下并无怪罪。”
闻言,萧道成惊了。
这居然是真的!
堂堂大将,就算此刻在宫中值守,但好歹当年也是刀尖舔血闯出来的人物,一身本事不用在战场上,反而大材小用,跑去为一个小姑娘当师傅,这说来,何其羞辱……
就算对方是公主身份,那也只是个姑娘家,更是个小孩子。
若是个皇子王爷,倒还可以说道说道,毕竟身份不同。
不过,一个公主,日后也是要嫁人的,就算学来了一身本事,难不成还能用在正途吗?
而且,在萧道成看来,小姑娘家的小打小闹,当不得真,说是学习,实则游乐罢了。
陛下纵妹轻狂,沈攸之竟然也没有推脱,就这样接受了指令,让萧道成难以相信。
一开始听着手下人私下议论,萧道成还以为这只是谣言。
毕竟,三人成虎,谣言不值得相信。
但是,没曾想,沈攸之倒是没有半句隐瞒,当场直言了。
“沈将军,难不成是陛下下旨,你无法推辞?若你当真不愿,我也可以跟你一同面圣,说不定能帮你向陛下求求情。”萧道成说道。
在萧道成看来,沈攸之被强迫的可能性太大了。
陛下命令,底下人莫敢不从……
若陛下看在沈公沈庆之的面子上,还可以不会加以强迫,毕竟老臣的面子,还是需要顾及一二的。
但偏偏,众人皆知,沈攸之与沈庆之向来不和,求情什么的,根本不能指望。
也许正因如此,陛下才会毫无心理负担的向沈攸之施压。
毕竟,沈攸之没有沈庆之这个后台,无法推却,反而沈攸之还得顾虑到沈庆之给予的压力,不得不从。
同为沙场大将,萧道成看着沈攸之如此命运,不免心生同情。
换作是他,一身本事,却被迫当一个小女娃的师傅,那他在手下的面前,绝对威严扫地了,更无颜面对其他朝臣。
沈攸之摇了摇头。
“萧将军的好意,在下多谢了。只不过,这是陛下的命令,我作为臣子,听命行事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任何委屈之处。
再者,康乐公主为人听话顺从,认真好学,虽是女子,可学起本事来,比许多王公贵族的公子还要努力,有这样的好弟子,我也觉得十分欣慰。”
闻言,萧道成当即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盯着沈攸之。
很快,眼底不由得漫上了些许同情之色。
在他看来,沈攸之这是硬着头皮,只能说好话了,强要面子。
毕竟,人都有尊严,在其他将军面前,可不能露怯泄底,丢了颜面。
就算心底不愿,面上也不能承认……
萧道成心想,换成是自己,恐怕也不会愿意就此承认,心安理得的接受他人相助的。
于是乎,尽管觉得沈攸之受到了极大的委屈,但对方都否认了,萧道成也不好说什么了。
总不能对方不愿,自己还强行帮人出头吧?
更何况,出头的对象,还是当今皇帝。
没有人配合,自己强行过去求情,被责罚一番还是轻的,就怕事后沈攸之还不领情,白忙一场……
想到这里,萧道成幽幽叹息了一声,只好点了点头。
“沈将军说的是,那我也不多管闲事了,若是日后你需要帮忙的,可以尽管来找我。”
沈攸之拱了拱手,“多谢萧将军的好意。”
很快的,萧道成便执手告辞了。
沈攸之回礼过后,目送着萧道成离去。
因为刚从练武场回来,一身大汗淋漓,自己也受不了了,在萧道成离开之后,他便立刻迈步离开,回去冲水洗净。
沈攸之尽管性格耿直,但他也在朝廷军中效力多年,能掌管军队之人,也不是什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笨蛋。
萧道成的所言之意,他一清二楚。
只是,每当有人如此询问,他如实回答后,收到的,始终都是那种难以开口,不得不咽下的同情之意。
对此,沈攸之也无语了。
他说的都是实话,奈何从来没有人相信他。
总觉得他是被迫的,可他是真觉得教导康乐公主,比带领那一群所谓的世家公子强多了。
以前也曾有人派遣自己的公子去军中镀金,可沈攸之接触过后,便满心的反感。
这群人,大多都是仗着家世,不服管教的轻狂之辈,令人为之嫌恶。
要比家世,谁能比一国公主尊贵?
就连康乐公主对待他这个师傅都能毕恭毕敬,听话好学,对于他的教导,没有一丝置喙。
对比起那些所谓的公子哥,可强多了。
沈攸之宁愿当康乐公主的师傅,也不愿带领那群自视甚高的纨绔子弟……
只可惜,实话难听,他知道,说出去了,肯定招人记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