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10年
大观四年
九月
吴府大门门槛处坐着一个三四岁的男童,双手托腮的看向门前人来人往的景象发呆。
门口当值的下人也都见怪不怪,早已习以为常。
自家的这个小少爷,自从会跑之时,时常就坐在大门口发呆,像是有什么心事一样。
家中之人也都劝阻,但并未改观,也就随他去了。
忧儿,别在那坐着了,马上就要吃饭了,嫂嫂让我来喊你。
一名八九岁,穿着白色衣裙的小姑娘来到男童身后说道。
男童充耳未闻,好似入定,不受外界纷扰。
哎呦哎呦!
我知道了,知道了!
男童突然痛呼,歪着头站起身来。
小姑娘这才松开拧着他耳朵的手,娇哼道:让你装听不见!
男童名叫吴忧,是吴家三爷吴艺的儿子,也是吴家家主吴岩唯一的孙子,从小就备受全家人的宠爱。
吴忧这个名字还是吴岩为孙子大摆三天满月酒时,请一位老秀才当场给起的。
忧,意通忧愁,忧虑,担忧。
配于吴姓,则是无忧无虑之意。
而且正所谓忧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希望此子日后能做个心怀天下,有博大胸怀之人。
吴忧自己也都觉得巧合,自己两世为人,名字却还是同一个,唯一不同的就是等自己满二十岁行及冠礼时会再多一个表字。
前生最后一丝念头还以为自己就此葬身火海之中,化为焦炭。
怎么也没想到会是魂穿千年,这件事让他觉得比自己真成了鬼魂还要难以置信。
虽有些不真实,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即便是大梦一场,也得把这个梦做完。
不过虽是重生了,但是自己是穿越的时代乃是北宋。
自己算了一下日子,距离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灭亡还有十七年。
既然到了宋代,为什么不能到好一点的年景,不说宋仁宗时期,哪怕是南宋宋孝宗时期也行。
自己之所以时常发呆,就是在思考以后的命运,好不容易投胎转世,可不能轻易的再死了。
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一者要么好好享受自己新人生二十年的大少爷生活,等靖康之耻后那就听天由命了。
其次就是改变它,改变北宋的历史走向,给自己争取到时间。
可这又谈何容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虽然家境不错,但也只是一个有点钱的普通人。
来到内院,吴家所有人都已经到齐,准备吃饭了。
突然有一高大魁梧的人影兴冲冲的朝吴忧走来,一把将他抱入怀里:大侄子,可想死我了,我看看长胖了没有,说着就用那布满胡须的大脸蹭他的小脸蛋。
二伯!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吴忧惊喜,亲昵的搂着对方的脖子。
吴武将他抱入屋内,边走边说:早间就回来了,那时你还在赖床的,二伯这次给你带了些定州的吃食,等会让人给你送去。
吴家三兄弟中,吴文与吴武不知为何都没有子嗣。
只有老三吴艺生了吴忧这么一个儿子,所以吴家老大老二把他都当做自己的儿子看待。
尤其是这位二伯,最是疼爱他,每次出去行镖,不是给他带些小玩意,就是带些好吃的。
吴岩夫妇二人坐于首位,左右各坐着吴文吴武夫妇。
其次就是吴忧的爹娘,还有只比他大五岁的小姑姑吴萱。
吴家乃是传武之家,并没有那些寝不言食不语的规矩,饭桌上吴武正在和吴岩汇报此处行镖的经历。
张月如往常往吴忧的碗里夹了些平时他爱吃的菜,可今日见他闷闷不乐,也不曾动筷。
我儿怎么了,今日没有胃口么?
吴岩也住意到了这边,问道:忧儿,可是今日饭菜不合胃口,怎得不吃啊。
自己的这个孙儿虽然年幼,但是向来乖巧听话。
自从会走时就从未哭闹过,吃饭时也不需要人喂,但就是少了些这个年龄该有的活泼灵动。
见家人都向自己投来关切的目光,吴忧跳下凳子,看向吴岩奶声奶气的说道:祖父,孙儿不想整日待在府里了。
可是忧儿觉着闷了?
这个好办,待会吃完饭二伯带你去城中逛逛可好!
吴武以为是家中没有同龄孩子玩耍,自己的侄儿觉着无趣了。
不是的,二伯,吴忧摇了摇小脑袋,又看向吴岩道:孙儿想去书院读书!
闻言所有人都一愣,夹菜的动作也都一钝。
张月最先反应过来:你这孩子,胡说些什么,要读书也要等到五六岁时,你才多大!
吴文呵呵笑了起来:我吴家世代习武,看来如今出来个了读书人的种子。
吴岩也是被逗笑了,和蔼的问道:你这小家伙怎么想要去读书了。
突然被这么一问,吴忧也是一时语塞。
毕竟现在去读书年龄确实偏早,而且也不好说出不符合自身年龄的话来。
孙儿孙儿...
吴忧灵光乍现:孙儿上次与娘亲去城中的时候,看见有大官坐着大轿子,可威风了,孙儿也想以后坐大轿子。
哈哈
众人都被这话惹的大笑。
原来我家孙儿是想要当那官老爷啊,有志气!
不过你现在还小,书院里的学生都是比你大的,你若是被人欺负了怎么办?
不如祖父请个先生,让他来家里叫你识字如何?
不要,孙儿就要去书院读书,吴忧态度很是坚决。
之所以吴忧不愿请人来家里或者去私塾也是有着自己的考量。
书院在宋朝兴盛,尤其在北宋时期,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书院的师资力量强大,大师们对读书方法都有总结。
就如朱熹的读书法最为著名,书院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答疑。
师生之间质疑或解答问题的记录是研究各个学派思想的重要资料。
相比之下上门教书的先生,与寻常私塾在教育方面和书院就差的不是一点两点了。
这...
吴岩一听也犯了难。
父亲,我看就让忧儿去吧。
那些读书人都言自己三岁识千文,五岁就可吟诗诵词,我看咱家忧儿许就是这般的神童,吴文笑道。
嗯...
也好!既是读书,又不是别的,端的是好事,看看那家书院合适,回头你找人打点一下。
祖父,孙儿想去教亭书院。
教亭书院是为了纪念朱熹而命名,它的前身是北宋初期为了招纳读书人建立的沧州精舍。
都说沧州书院教育始于元朝,于清朝数量达到顶峰。
其实不然,且不说书院大行全国的时期是在宋代,就凭草原上那些放牧的如何能了解真正的儒家文化,之所以这样说完全是捡了大宋的成果。
在古代,沧州的教育在北方一直称得上是顶尖行列。
在元明清三朝五六百年的发展中,出现了毛公书院、董子书院、沧曲书院、桂岩书院等一批著名书院。
好好!依你就是!
多谢祖父!吴忧见得到允许,脸上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
若是读书觉着累了,也就不必去了,识那几个鸟字也没甚大用。
以后二伯可教你习武,做个名满江湖的好汉,吴武大咧咧说道。
话音刚落就被一只筷子砸中了头,刚想发作就见吴岩瞪着他,不敢再言语。
你这杀才,整日间就会舞枪弄棒,我孙儿既读了书,日后定是靠学识吃饭,哪里是像你这样的莽夫,吴岩骂道。
转头换了张笑脸冲吴忧说道:既然你想读书,那之后到了书院便和先生好好学学问。
日后我吴家若是能出个举人老爷,也算得上的光耀门楣了。
孙儿不要做举人,吴忧小嘴一撇。
嗯?
吴岩一怔,想了想举人那里是那么容易考上的。
还是笑道:那考上个秀才也是极好,以后不但可免除劳役,也不需要承担官府的徭役,还可与县太爷平论而交。
也不是,吴忧晃了晃脑袋,小手握拳鼓气道:孙儿要做那天子钦点的状元郎!
此话一出,屋内直接陷入寂静。
良久,吴岩爆发出爽朗的大笑:好好好!我孙儿有如此泼天大志,不愧为我吴家的好儿郎。
秀才是什么鸟,举人又算什么,考就考他个状元郎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