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挤一个屋里。”
“大哥二哥也快到了娶媳妇的时候了,以后三郎这个小子也得娶媳妇,家里确实住不下了。”
“工坊的盈利给我留一成,剩下的给咱们家盖个大房子。”
“既然有银子,三郎又这么喜欢念书,就送三郎去盛山学院念书,和大哥也互相有个照应不是?”
其他人可能不清楚这肥皂利润具体有多少,叶老太可是清楚的,今天刚给叶老太交了四十两银子。
十天就赚了四十多两银子,一个月就是一百多两。
何况建工坊后,叶安然还要去其他县里扩大市场。
叶老太咽了下口水。
好像和利润比起,那一个月二两银子的束脩便显的有些微不足道。
罗氏希望大郎考中,叶老太又如何不是。
何况早逝的叶老爷子,最希望的便是后代能出读书人。
即便出身寒门,也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若是家里真的能赚这么多银钱,送三郎去念书又何妨?
可……
“若是工坊亏损,没有赚下钱……”
“奶,你要信我呀,奶不是常说我是最有福气的嘛,怎么可能会亏损?”
见叶老太还是很犹豫,叶安然叹口气,毕竟叶家穷惯了,自叶老太一个寡妇拉扯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大,还要给儿子们娶媳妇。
能想象到有多不容易。
穷怕了,省吃俭用惯了。
所以叶安然也能理解。
“那就等一等,等工坊建成再说这些。”
只有银子到了叶老太手里,叶老太才能安心。
所有人都各怀心事回各屋了。
罗氏亦步亦趋跟在叶安然身后。
第71章 书斋
叶安然忽然惊觉身后有人,猛然转身。
见是罗氏,她才松了口气:“大伯娘,你干什么呀,鬼鬼祟祟跟在我后面,吓我一跳!”
罗氏笑容满面地看着她,踌躇半天,讨好的笑了笑:“嘿嘿,福妞啊,你做的那肥皂……能不能给我一块?”
叶安然:“……”
——
长平镇。
夏天的太阳骄阳似火,早早地就从云层中露出来了,照在这条热闹的长街上。
小小的镇子充满了人间烟火的喜乐和熙攘。
鹅卵石铺成的主干街道,挤满人群和摊贩。蔬菜,肉类,水果,海鲜,各类腌制品,熏品,干果,各种金银器,瓷器,布匹,家制的甜品,酒,糯米粉点心……
三郎和王氏则是有些拘谨地跟着叶安然停在一家铺面门前。
牌匾上写着大大的两个字:书斋。
王氏并不认识这两个字。
但这铺子里进进出出的人们,几乎都是一些穿着打扮非富即贵的公子哥儿,一身书香气息。
他们这样穿着简陋的人站在这铺子门前,倒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王氏和三郎对视一眼,彼此感受到了对方的心惊肉跳。
叶安然并没有注意到两人的紧张,她第一次来到类似于二十一世纪的书店这样的地方,乌溜溜的眼珠闪着光,兴致勃勃。
“我们进去吧。”说完,自己率先大步流星走进书斋。
三郎一开始畏畏缩缩,渐渐地,眸子里带着几分好奇,开始打量着这个书斋。
越看越忍不住直砸舌。
家里人总说大哥读书的束脩贵,可他看了一圈才发现,笔墨纸砚更贵。
那随便一个黑不溜秋的玩意儿,竟然要三四两银子。
他在大哥那里见过,那个黑不溜秋的东西叫砚台。
这里最便宜的毛笔也得要一百来文。
三郎小脑袋都耷拉了下来。
读书这么费钱。
看来他是无望了。
他不想继续留在这里了。
恨不得立刻逃离这个他高攀不起的地方。
而王氏则是有些呼吸急促,脸上出现懊悔的神色。
她不该离开叶老三的。
叶老三、王氏带着三郎去镇上摆摊。
而二郎,自那次在深山里遇见狼后,和王氏展开了一次交流。
一番唇枪舌战下,王氏拗不过他,只得依了二郎,于是这些日子,二郎便一直跟着叶老大上山打猎。
今儿个福妞不知为何也要跟着他们一起去镇上。
去便去吧。
却偏偏要叶老三和三郎随她去个地方。
可她一个妇道人家,哪里好意思在街上大喊大叫招揽生意?
所以她拦住了叶老三。
她带着三郎跟着叶安然去了。
没想到竟来了书斋这种地方。
这里出入的可都是那精贵的读书人,若是她和三郎不小心冲撞了贵人可怎么办?
叶老三不在,王氏整个人都显得局促不安。
叶安然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她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看见书本,一张红扑扑的小脸彰显着她十分兴奋。
她拿起一本又一本书放在手中,爱不释手。
惊的王氏直想打断她,生怕她弄坏这里的书,这读书人才看的书,一看就不便宜,不是她们这样的泥腿子应该看的。
第72章 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