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1635南洋霸主 > 第37章 针砭时弊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杀鸡儆猴的效果果然不俗,不愧是能被流传下来的古老智慧。

随后的几天虽也有些小插曲,可终究没再出过什么大的岔子,总体账目还算不错,当然一些小的损耗不可避免,朱烨也不是绝对的道德洁癖,容不下一点肮脏。

水至清则无鱼,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些道理他都懂,调和嘛,在大体合理的框架下,都可以调和。

这不,朱烨就被他姐夫调和着来喝了花酒。

他还以为熊成辉能有什么新花样,搞得神神秘秘的,搞半天还不是裤带下的那点事?

朱烨也是服了他这姐夫的脑回路,这是一般人能干出来的事吗?他都不怕自己回去的时候向他老姐告他一嘴刁状:姐夫,你也不想你喝花酒的事,被我姐姐知道吧。

别说,除了性别不对,其他的味都对。

朱烨被自己的想法逗笑,成功自娱自乐,捻起几枚葡萄,就着点心下肚,也是逍遥。

真不是他假清高,在娱乐场所放不开。

实在是这所谓的花酒有些无趣,熊成辉这次跨海而来,拜访的好友是个叫陈子龙的士子,倒是有些文采风流。

诗词歌赋朱烨虽听不懂许多,只是凭借感觉来说,这人的诗词朗朗上口又精妙华丽,内里典故不谈,只凭借平仄韵脚就比他姐夫至少强二十个乾隆。

但这帮子士子也就这个和赵云沾点关系的人有些水平,其他无不是些夸夸其谈之辈,针砭时弊的水平远不如后世的键政老哥,这点墨水都略低于村口老大爷,实际和小学生差不多。

很有种未经社会毒打的纯粹,颇有些没见过南墙的青涩。

只是这样还则罢了,等到陪酒的小姐姐们一来,好家伙这帮人宛如孔雀开屏一般,吹拉弹唱那是样样不拉。

当然朱烨这里表达的吹是吹捧自己,拉是拉踩别人,弹是弹冠相庆(字面意思,秀自己的华丽衣帽配饰),唱是各种难以入耳的歪诗和打油诗。

想歪的人,建议忘了重想。

朱烨可算是知道熊成辉喜好做诗的爱好是怎么来的了,如此说来,这乾隆皇帝喜欢作歪诗...是不是也...

当然朱烨觉得无趣,最主要的还是这花酒有些乏味,他可是在后世吃过见过的,凯迪拉克车主的含金量,懂的都懂。

他打眼一扫,就能挑出无数的毛病。

比如说:这里的酒戏太过单调,还是行酒令、飞花令那一套,人喝花酒图的就是个爽快,自己什么水平哪怕喝了酒也是有点谱的,别人都士子风流,你上来对的磕磕绊绊,这情绪怎么能调动的起来?

还得是骰子博戏不用动脑,或者说可以装作不用动脑,而且调动情绪。

再加上小姐姐们有些放的太开,少了那种欲拒还休的反差感,只晓得单纯的吹捧小意,这情绪不勾起来再压抑住,上来就是连续的释放,再亢奋饥渴的人也不能持续输出啊,这情绪自然如流水,越来越平淡。

想那后世的小姐姐,上来就是单亲家庭泥塘求光、父母双亡身世悲凉、原是良家卖身救弟、做够嫁妆上岸从良...那小故事编的别说真不真,就说代入感强不强就完事了。

中间再各种小游戏玩着,肢体接触慢慢暖场,一会紧一会松的情绪拉扯,甚至碰到高手还会生点小气,闹一闹脾气。

小嘴那么一嘟,眼泪那么一滚,偏偏又缩在怀里梨花带雨的被拿捏模样,这“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感觉不就来了?

喝花酒那活只是最终的结果,中间的过程才是真正有趣,且让人乐此不疲的源动力。

当然以上的种种都是朱烨上辈子一个朋友的经验,他也就是听个热闹长长见识,他是那种正经的凯迪拉克车主,从没去过不正经的地方。

“明之觉得如何?”

朱烨老老实实缩在角落混个吃喝,没想到这都能被接连点名,他都装作没听到躲了几次,这厮竟然再三追问。

再一再二不再三,朱烨也只得接茬应战。

他抬眼看去,发觉是个没记住名字的家伙,那人一手搂着妹子,一手做指点江山状,一双眼睛看似盯着朱烨,实际却被他发现那人看的分明是坐在自己身侧的另一个士子。

朱烨还有些奇怪,他躲的这个角落空间不大,原本除了他并无他人,他也没有看得上的小姐姐,所以才独饮自酌乐得自在。

这个人是什么时候过来的,他竟然没有发觉,这人是属猫的嘛,走路没有声音的?

不过无所谓,路人而已,现在他要解决对面这个展示欲望强烈的家伙。

朱烨虽然神游天外,但这些人的大致想法思路还是听到些大概的,再稍一回忆,这人的名和字也记了起来,原来是个叫陈启新的士子,字维新。

他虽然有个不错的大脑,可是也不能无限往里面扔垃圾不是,所以一般不重要的人或事他都是听过就忘,不过现在陈启新,你成功让我记起了你的名字。

朱烨一边给自己加戏,一边捉摸着陈启新的说法。

这人的想法其实也不算复杂,倒也有那么一点点的道理,但不多。归类的话勉强算是建政圈子里的初中生水平。

总结起来一共有三点,分别是:

一是科举制度存在弊病,这人发现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虽然经典和文章中都表现出对道德和仁义的深刻理解,但是在实际施政为官的时候却往往贪污腐败,行为酷烈。

他认为这些官员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在年幼的时候被教导“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此他们只关注个人和家族的荣华富贵,而忽视了为国为民的为官责任。

二是拔擢官员的选拔机制存在弊病,他发现大明在建立之初,有才能的人即便资格不高也能被提拔任用,而到了后来,官员的选拔越来越重视科举成绩,而非官员的实际能力。这必然会导致贡士和举人出身的官员,在知道自己晋升无望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贪污腐败。

三是科道推举存在弊病,他认为现在的科道推举制度问题也极大,被选拔的御史和给事中在任职之后,常常因为知道自己有权利弹劾和检举他人,而变得贪婪酷烈、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这里解释一下科道官是什么意思,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后世的检察官,科官就是安插在六部内的检察官,叫做给事中,道官类似巡查工作组,需要下地方巡察百官,叫做御史。

因为掌握监察权并且直达天听的缘故,级别虽然不高,但是手里的权利却很大,并且缺少监管。

所以说陈启新讲的这几点也是有几分道理的,起码问题确实存在,而不是凭空画靶。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