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觉得钮祜禄庶妃合适一些,荣嫔要照顾胤祉,那孩子身子骨不好,惠嫔也要照顾卫氏。”康熙这睁眼说瞎话的能力是让云栖望尘莫及。
荣嫔大概真的是死孩子死怕了,所以对唯一剩下的儿子看的那叫一个紧。对外经常宣称孩子身体不好,不让四阿哥出门。养公主都没有这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但就算是这样,要是有机会染指宫务,荣嫔也是会很乐意地。
惠嫔就更不用说了,她野心不小,随着皇长子年岁渐大,惠嫔都开始给她儿子物色高门贵女了。
好像她能够做主似的。
要是让惠嫔知道因为卫氏让她失去掺和宫权的机会,那不管这是不是借口,都能让惠嫔恨死卫氏。
云栖对卫氏没有什么仇恨,对以后的八皇子也没有。所以这个消息还是不要让惠嫔知道了。
可惜很多事情不是云栖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她能够封了翊坤宫奴才的口,但封不住康熙身边人的口。
所以在皇上让钮祜禄庶妃辅助懿妃娘娘主持家宴的旨意下达后,几位嫔位娘娘为什么没有得到这项殊荣的原因也流传出来了。
荣嫔也就罢了,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惠嫔那真的是气的够呛。要不是还有理智,卫氏的日子恐怕会比以往更难过。
当然这些都影响不到云栖,她隐瞒是好意,瞒不住也无所谓。她已经很忙了,没有空去想一个没有见过几次的后妃生活情况。
有了小钮祜禄氏,云栖也是轻松很多,小钮祜禄氏大概在家里也是受到过严格的教导的。做事很有章法,八面玲珑,虽然第一次接触宫务,但很快就能上手,处理的井井有条。
云栖对此很是满意,直接将很多重要的事情交给她做。这么厉害的打工人,不用不是暴殄天物吗。
倒是小钮祜禄氏,她没有想到懿妃竟然真的放了这么大的权利给她。原本她还以为这次她只能处理一些杂事呢。
这虽然是内廷家宴,但很多宗室女眷会看着,也是后妃体现自己能力的一个机会。懿妃也不是没有儿子,真的一点都不在乎吗。
云栖要是知道,只会呵呵一笑,她又不可能坐上皇后的位置,这么厉害干什么。就算宗室里的福晋公主都觉得你是个能干的,又能有什么用呢。难道她们还能让你坐上皇后的位置不成。
云栖一直很清楚,她不需要在意其他人的想法,她只要按照康熙希望的走就好。
康熙不希望后宫有一个厉害的后妃,那她就不能厉害。
康熙不喜后妃爱权,那她就做个不爱权力的女子。
甚至是万琉哈氏,如今也不过是中等人家,绝对不会让康熙觉得有威胁。
有人会说这样很是委屈,但云栖不觉得,想要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哪有不付出代价的。
而且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辛苦算计,等以后才能享受到胜利果实的甘甜。
更何况就算是雍正,也是在康熙面前装了十几年的冷面不争的王爷。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小钮祜禄氏的能干,云栖很是满意,当然宫里也有一些流言,说是钮祜禄庶妃不愧是高门贵女,管家理事是一把好手。这话就话中有话了。
钮祜禄氏能干,自然就衬托云栖这位出身不高的懿妃娘娘不能干了。
大家都知道懿妃娘娘不擅处理庶务。
这是将小钮祜禄氏和云栖作比较。
云栖自然知道这流言的背后是有人在推波助澜,她都不用去查,左不过那几个人。云栖也不在意,反正都是敌人,有机会出手,哪个能按捺的住。
小钮祜禄氏能干好啊,最好能够让她也起了野心。到时候皇上只会更加忌惮她和她的儿子。甚至要是太忌惮,那十阿哥能不能出生都不一定了。
不过显然小钮祜禄氏是个聪明人,她很快就压下了那些流言,对云栖更是非常的恭敬,还特意送了很多礼到翊坤宫赔罪。
倒是让云栖不好在追究什么。
“啧啧。”云栖看着快要堆不下整个屋子的礼,“要是这位小钮祜禄氏生的早些,赫舍里皇后没准真的斗不过……”
不过钮祜禄家的女儿不知道是因为什么,都不长命。孝昭皇后是如此,历史上的温僖贵妃也是如此。
“收起来吧,等以后钮祜禄庶妃生下皇子,本宫自然会回一份厚礼。”
因为云栖和钮祜禄庶妃的‘不配合’,后宫这些流言也就渐渐消失了。
家宴举办的非常隆重,太皇太后自然没有出席,皇太后却是乐呵呵地出席了。而且和皇上多有互动,可以看出母子感情不错。
自从太皇太后躺在床上不良于行后,一切大型活动需要后宫女眷出现的时候,都是太后出席。康熙和太后的相处也多了起来。
然后康熙发现自己这位嫡母确实非常的省心,而且不会满语,对朝堂上的事情不会发表任何意见。就是和一些命妇也没有太多的交流。
这对于康熙来说确实是个非常好的吉祥物,用来安抚蒙古和体现皇家的孝道。
所以这一年左右的时间,康熙对太后非常的尊敬,好东西源源不断地往太皇太后和太后宫里送。很是一幅母慈子孝的画面。
前朝后宫自然都知道皇上的意思,对太后自然都更加尊重。
云栖对慈宁宫和寿康宫一直都是恭敬有加。对太后更是从来没有亏待过。自然目前双方相处的都不错,有佟佳氏在一旁做对比,太后对云栖那是非常的客气。也算是婆媳相处融洽。
这也就足够了,云栖可不想因为和太后关系好,以后女儿被太后抱养。
云栖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宝贵的,要是护不住那她宁愿不要生。也没有人能够从她这里夺走自己的孩子。
宫宴结束后,皇上亲自将太后送回,云栖等后妃自然是起身恭送。
第二天,皇上对太后的孝顺就传遍了京城,京城的百姓也是很懂事的开始歌功颂德。康熙的名声又上了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