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这是我最重要的东西,你且先拿着,这是约定,等我成年,我定来娶你!!!”
裴音看着这张天狐面具,思绪飘到了她十三岁那年初次遇见顾宥的时候。
裴音十三岁之前都是在京郊的校场,由师父教授她武艺。后来师父看出她的将能之才,建议父亲把裴音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于是十三岁的裴音便开启了她的年少成名之路。
那年朝局动荡,有不少反叛军四处叛乱,父亲被派去驻守俞城。有一天晚上俞城突然遭遇叛军偷袭,第二天不到两万兵力的俞城被叛军十万大军重重包围。
父亲镇守俞城,叛军一连几日攻城不下,双方处于对峙之中。但此时的俞城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城中粮食所剩不多,难以长期坚守,情况十分危急。
父亲召集俞城的官吏商讨应敌之计,需要有人前往襄城,向襄城的太守求援。外面被叛军严防死守,敌众我寡,想要突围出去,必定九死一生,所以这个人不仅要有勇有谋,更要有视死如归的决心。
派谁去好呢?
俞城的官吏个个面面相觑,无人吱声。气得父亲大骂:“尽是酒囊饭袋,无胆之徒!”
父亲和城中得力守将自然是不能轻易离开的,叛军一旦攻城,守军无人指挥,俞城必然保不住了。官吏又如此懦弱无能,父亲左右为难。
“我去”!!!
声音清脆,宛若黄莺,在朦胧的落日余光下,她披着散落的头发,迈着轻盈小步,走到父亲面前说道。
虽然父亲知道她这个女儿本事大、主意多,可毕竟还年幼,他怎么能让女儿以身犯险。
常言道,初生牛犊不怕虎,学了那么久的本事,她可不能放过这样一个机会。
于是她向父亲劝谏道:“宛城危在旦夕,一旦城破,城中数万百姓遭殃,裴音虽是女儿身,可绝不比男儿差。”
见父亲犹豫不决,她又宽慰道:“父亲放心,女儿不会有事的,待到三更,叛军把守松懈,我在翻城墙而出,趁夜突围,必不负众人厚望,求得援兵。”。
在裴音的再三恳求下,父亲思虑良久,终于答应了。
三更已至,裴音背负长弓,腰佩利剑,带着十几名勇士从东墙之上,顺着绳索下城。
那是她第一次身穿铠甲,从那时起她便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女将军了。
她们一爬下城墙,便被叛军的哨兵察觉,被追兵一路追杀。
裴音等人边打,边撤,一直往北跑到成阳的山中,最终只有裴音一人得以逃脱。裴音日夜兼程,第三日午后,终于赶到襄城,将父亲的信件交于太守。
太守看信之后也愿意借兵,可襄城的守备军大部分被调往淮州,目前驻守在襄城的也只有区区一万人而已,要抵抗叛军的十万大军显然毫无胜算。
襄城太守对裴音说:“襄城毗邻江州,过了洛水河就是江州平南王的地界,若是能请到平南王出兵,定能解俞城之围。”
事发突然裴音只有父亲写给襄阳太守的信件,并无其他信件凭证,平南王怎会听信一个小女子的话而轻易出兵呢?
裴音思忖良久,最后决定模仿父亲的字迹给平南王写了一封求救信,并请求襄阳太守帮她写一份保荐信,便拿着这两封信孤身一人渡过洛水河来到了平南王府。
平南王也是一位忠肝义胆的英雄,见裴音一个小小女子,以身犯险,长途跋涉而来,颇为赞赏,当即决定出兵救援。
但他还想考一考这个小女子的思辨能力,于是他故意问道:“我与你父亲并无私交,叛军人数众多,贸然出兵,必会使我军损兵折将,我为什么要出兵帮你们呢?”
裴音从小在师父的教导下熟读兵书,这个问题根本难不倒她。
她镇定自若的回答:“王爷一定知道唇亡齿寒之理,俞城若是失守,叛军得势,气焰必然嚣张,到那时他们必将倾巢进犯四邻,江州是大梁的门户,必是首当其冲。王爷现在救俞城就是主动出击,若是不救,等俞城失守,您就会错失良机,陷入被动的局面,于您于我大梁都是灭顶之灾。”
——天降神才!!!
平南王顾远山没想到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对局势能分析得如此透彻,他越来越欣赏这个小姑娘了。
于是平南王决定派兵八万前往俞城救援。
裴音与平南王带领五千前锋部队先行,其余士兵与襄城的一万将士跟随其后。
突然一个瘦小的男孩从城门内跑出来,约莫十岁左右,通身散发着被人仔细将养着的贵气,一双琥珀色眼瞳格外显眼,一张精致的小脸蛋上写满了倔强倨傲。
他双手打开,拦在顾远山面前:“父亲,您就带我去吧,我也想向这位姐姐一样上阵杀敌。”
平南王先是一愣,随即仰身大笑起来。
从远处跑来的侍从立刻跪下,战战兢兢的说:“请王爷恕罪,少爷他……我们拦不住……”
顾远山抬了抬手:“罢了”
他对着旁边的裴音无奈地笑道:“你那天在府上说的话,被这小子听到了,他对你是特别崇拜,这几天一直闹着要跟着我上战场。”
顾远山的声音略带沧桑,他转头对男孩说道:“战场上刀剑无眼,不是你平时的过家家,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还怕没有机会上阵杀敌?”
“回去吧”顾远山换了一副不苟言笑的表情,示意身边的仆从把男孩带回去。
两名仆从连拖带拽的把男孩带了回去,被带走时还擎着满脸的倔强和不甘心。
裴音坐在高大的马上看着这个男孩,觉得这个小孩长得——委实矮了些。
裴音和顾远山的五千前锋部队快马加鞭,还有一日就到俞城。
这时有伙头士兵来报,说是在运输军粮的马车里发现了一个小男孩。
带过来一看,不就是出发前要吵着上阵杀敌的顾世子吗?
王爷无奈,只得带上他一起。
作战前夕,男孩问裴音叫什么名字。
“我叫裴音。”
面对面站着,男孩好像也没有那么矮了,看这倔强的表情让裴音想到了菜市刘大爷家养那只棕色小狼狗。
男孩说:“我叫顾宥。宥者,宽也!”
“恩,记住了。”裴音点了点头。
裴音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绣鸾刀送给他,并嘱咐他这把刀不是用来杀敌的,是用来保护自己的。
顾宥清澈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点了点头。
他的眼睛很漂亮,琥珀色的瞳孔,外围还有一圈星星点点的浅绿色,那时的裴音觉得顾宥的眼睛里好像装着天上的星河。
最后父亲与平南王里应外合,共同夹击,叛军抵挡不住,只能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临走时,顾宥将一张金色的天狐面具送给裴音。
裴音瞧着这张面具做工精美绝伦,颇具异域之风,不似中原之物。便问道:“你为何会随身带着此物?她看起来好像不是中原之物。”
小顾宥说:“这是我母亲的东西,她是宛城人,母亲以前最喜欢带着这个面具跳舞。可惜一年前生病走了,我思恋母亲,便一直随身携带着。”
裴音把面具还给顾宥:“既然是你母亲的遗物,你又送给我做什么?”
没想到这个小狼狗居然脸不红心不跳,大言不惭的说:“姐姐,这是我最重要的东西,你且先拿着,这是约定,等我成年,我定来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