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要塞,赵云领兵至。
守将高顺登城,与赵军对峙。
赵云在大营中,想了很久,觉得有必要,而且是很有必要,先见一见高顺这个有名的三国守城大将。
两军对峙,高顺先出言发难。
“镇国大将军,汝不在常山郡好好待着,引兵侵犯我境,意义何为?”
镇国大将军头衔,乃赵云诛杀董卓有功,汉廷天子龙颜大悦,下旨亲封,位列二品级将军。
地位仅次于统率全国兵马一品级大将军,和同级的三公级将军。
要知晓曹丞相还忠心汉室之时,梦寐以求,或者说到死都没能得到的征西将军头衔,也要低于镇国大将军一头。
算是汉廷将军席位中的天花板。
吕布与赵云,虽各自割据一方,但名义依然受汉廷管辖。
未有实力加冕称王,藐视天下诸侯之前,双方见面,或麾下部将所遇,一般都是称对方受封汉廷之职。
赵云策动座下夜照玉狮子,上前回笑。
“高将军,这就得问你家刺史了。”
刺史二字,赵云故意调音,说得很重。
显得很刺耳。
“枉他吕布自领刺史一职,却不行使刺史职权,不思进取,毫无作为,依然任南匈奴占据并北地区。”
“若仅此也就罢了,竟敢与南匈奴苟合,任由异族欺负我朝百姓。”
“吾在常山闻之,深感愤怒,也感愧疚,有愧朝廷所望。”
“云本乃“汉臣”,受封天子镇国大将军,含有“镇国”安天下之意,有权利,有责任,拯救并北地区百姓于水火之中,免受南匈奴异族欺凌之苦。”
“故率军出长城,入并州,光复故土。”
赵云身后三个军的统领,不知道是不是听到不好意思了,还是其它原因,皆是十分默契地转了转身。
似乎是不太愿意直视赵云。
或者说,想表示不认识赵云。
主公,你不要脸,我等还要呢!
你说要打南匈奴,收复故土,应去雁门郡才对,反来太原郡作甚?
太原郡内有南匈奴踪迹吗?
或者说,是想借道伐南匈奴,敌方会信这鬼话?
真当长城是摆设不成?
不过,他们也要知道,这只是个借口。
手痒了想打人,总得有个出师有名的理由不是。
对岳飞三人的诽谤,赵云并不晓得,他又不会读心术,怎知他人心所想。
“反是高将军领兵在此,是想阻止我军吗?”
收尾时,赵云反问高顺。
城墙上高顺,俯视赵云,双眼充斥着迷惑。
很想说一句:赵大将军,确定不转个身,看看你后面的人反应?
“镇国大将军都自报来意,不往雁门等郡进军,反向此地行军,何故?”
经验丰足的高顺,自然不可能相信赵云的鬼话,进军目的绝对不…, 呃,有点夸张了;应该说第一目标不是冲向南匈奴。
“太原乃并州冶所郡,刺史部直辖,可没有匈奴人。”
太原郡位置居并州偏中,郡辖晋阳城,更是并州治所,刺史部所在地。
南匈奴活动地带,大致在并北地区,即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五郡。
还有的话,就是南匈奴的单于庭,设在西河郡北部地区。
太原郡与南匈奴可扯不上一点关系。
赵云口口声声说犯并州,为南匈奴而来,不向并州北部进军,却兵犯中部太原郡,真实来意。
还用说吗?
还用看吗?
高顺的话,赵云并不感到意外。
“高将军,云也有言在先,刺史吕布苟合南匈奴,分享并州,很不明举的行为。”
“有言道,攘外必先安内。”
“本帅先解决掉吕奉先这个苟合之徒,再收拾南匈奴,重拾大汉荣光。”
攘外必先安内?
高顺凌厉的眼珠,不停地转来转去,回忆搜索一生知识,此经典名句,是哪位古人先贤所言?
沉思良久,愣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赵云若知高顺所想,肯定会忍不住调侃。
当然没有印象了,此句乃后世一位海陆空大元帅兼军事家,运输常大队长名言。
晚了有近两千年,若是有印象才怪呢!
没印象不要紧,知道其中含义就是。
不就是在内涵他,赵云是想打匈奴不假,但是在此之前,先解决内部的问题。
也就是吕布的问题呗。
高顺:“赵云,拐了那么多话,还不是冲着我军而来。”
“枉汝为天子所封镇国大将军,无朝廷诏令,大胆包天私自进军。”
“不怕被降罪吗?”
战前口嗨,话废得有点多了,让本就少言的高顺,似乎感到不耐烦了,直接揭开赵云真实面目。
高顺不耐烦地直伟全名,反让赵云想起一部电视剧经典名场面词,调侃道。
“高将军,战场上,还是互称职务为好。”
“云某想赠高将军一言,往后啊!不利于我朝统一的话要少说,最好不要说。”
高顺愣了,这都是什么话,咋都这么难理解呢?
战场上,把对方给惹急了,还会有好话,国粹不怼你都算好了,还称职务?
想多了吧你!
还有,什么叫不利于统一的话不要说?
如今的天下诸侯,还是团结的状态吗?
早就被你们这些有野心的诸侯,搞得四分五裂,还统一?
统一个得!
“废话少说,要打便打,不打便退兵。”
高顺再激言赵云。
看得出来,高顺不想与赵云再废话下去了。
赵云依是无动于衷。
“哦,高将军就这么急?”
“这样吧!两军交战,必有伤亡,高将军若有惜将士性命之心,降我可好?”
读者老爷们,以为赵某引兵到至,就是来攻城的?
不不不,吾是想招降高顺,不然扯那么多废话干什么呢!
闻言,高顺一惊。
“招降吾,才是汝率大军压境真实目的?”
赵云点了点头。
“云某闻高将军练兵能力极强,是将才,早招览之心,可愿随吾征战?”
废话,高顺能训练出赫赫有名的王牌部队——陷阱营,如此将才,赵云若没爱才之心,枉他白读了那么多史书。
但史书也记载,高顺一生只奉一主,忠心诚度堪比武圣关羽,连宽仁大度的曹老板,都没能降服,无奈下令斩首。
这有点难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