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一战,歼敌两万余人,俘虏八千(飞熊军一千五百),自损近两万。
赵云收起战报,饶是有心理准备,看到这战损比例,还是忍不住肉疼。
这还是建立在钻了空子情况下,真正强攻洛阳的话,那不得全军覆没?
好在,他的目标达到了,成功保住洛阳,免受焚城之苦。
有将领提醒赵云,道:“主公,人都带上来了。”
赵云转身,直注视被带上敌方的将领,共有三人,其中就有飞熊军统领,李催。
“都自个报上名号。”
赵云淡淡开口。
“李催。”
“郭汜。”
“徐荣。”
跪在地上的敌将,也没敢耍花招,老老实实地报上真实名字,以求一线生机。
三国有惯例,当俘虏被带上见敌方主公,多半是要进行招降了。
不然,还能放你回去?
想多吧!
嗯?
听到最后一位,赵云顿时双目睁大,感到很意外。
徐荣,一位能把大汉征西将军打成大汉丞相的西凉名将,赵云怎会不认识呢?
引起长安之乱的罪魁祸首李催,郭汜,赵云可不打算招降。
后面,这俩货所犯下的罪恶,不比董卓的少。
勾结匈奴,掳走三国第一才女蔡文姬,是后世多少人的意难平。
“徐荣留下,他俩拉出去斩了。”
数名士兵领赵云之令,准备将李傕,郭汜拖出去问斩。
???
李傕两人都懵圈了,不是,哥儿,你不是来招降我俩的?
“赵将军,饶命啊。”
“我愿意降。”
李傕,郭汜急忙求饶道。
为能保住小命,也是豁出去了。
赵云根本不理会,再令士兵:“还不给我叉出去。”
再得赵云首肯,士兵也不再管李傕两人如何折腾,一口气将其拖出殿堂,免得烦到自家主公。
噗噗。
不用想,有人头落地了。
两道美妙声,让赵云顺耳不少,心情大好,笑眯眯地劝降一旁的徐荣。
“徐将军,可愿降于我?”
徐荣哪敢不降。
不降?
李催,郭汜:我俩再表演一次?
“末将愿意。”
赵云大喜,赶紧让人给徐荣松梆。
哈哈哈,又得一位将才。
“走,随我进宫。”
赵云拍了徐荣的肩膀。
“是。”
徐荣与一众将领紧跟随赵云身后,进宫面圣。
皇宫。
此时,当朝天子刘协与一众大臣,龟缩于朝堂,不敢出去。
刘协见皇宫许久未有厮杀声传入,弱弱开口询问一旁的司徒王允。
“王司徒,外面战斗停止了吗?”
“这…”
王允也没有把握回应天子,自董卓下令要迁都长安,以他为首,还忠汉室一干大臣,赶忙进宫护驾。
宫外的打斗声,早在昨晚便停止了,却未见人进来。
搞得他们也分不清,外面的军队,是敌是友。
刘协有些绝望,再问大臣:“诸位爱卿,你们说,还有人忠于汉室吗?”
众大臣知道,刘协所问是关外诸侯,董卓给他的阴影太大了。
以至于,现在他都不敢相信那些诸侯,生怕是下个董卓。
有大臣抹泪道:“陛下,会有的。”
“一定是关东联军打进来,来解救我们了。”
“是也,盟主袁绍乃太傅之侄,一定会忠诚汉室,效忠陛下的。”
也有大臣出言安慰刘协。
刘协祈祷:“希望是吧。”
当赵云赶至皇宫时,岳飞早就恭候多时了。
岳飞:“主公。”
赵云:“天子无事吧?”
“无事,董贼派来接应天子的军队,均已伏诛。”
攻入洛阳前,赵云给岳飞下令,一旦攻进城内,迅速分出一支部队,优先控制皇宫。
刚到皇宫,就遇见李儒来接走刘协的西凉军,双方瞬间就交上火。
赵云下马,瞥了一眼躺在上的李儒,心感惋惜,三国(出场)第一毒士就这么死了。
深感意外。
赵云也不作多停留,率一众将领入了宫。
一进皇宫,赵云直向刘协行礼请罪。
“常山太守赵云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俗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汉室虽弱,但还未亡。
表面的工作,还是要做。
刘协与一众皆是一愣,不可思议扫视赵云,这么年轻是太守?
确定不是在玩我呢?
有大臣质疑:“常山太守不应是高炽?”
赵云一愣,有人敢怀疑他?
“中平六年初,叔父让位于我,此事朝廷应该知道。”
赵云也不恼火,轻描淡语反驳那位大臣。
众大臣都悟了,说得好听,是推荐禅让,说得难听,这官是买来的呗。
汉灵帝时期,只要你有足够的钱,三公之位都能买。
兴许是赵云年轻又好看,刘协对其有些好感。
“免罪。”
“多谢陛下。”
听到赵云谢恩,刘协眼泪不争气流了几滴,总算是体验到大汉天子的感觉了。
这时,有大臣向赵云询问了众人都忽略的事:“赵将军,不知董卓?”
此言一出,众人目光齐刷刷看向赵云,迫切需要从中得到答案。
既然有诸侯出现在皇宫,是不是代表董卓已经死了?
赵云抬手,有士兵呈上一盒子,里面装的正是董卓的人头。
“回陛下,除了义子吕布外,董卓以及一众党羽均被伏诛。”
刘协大喜,连道三声好。
“好好好。”
瞬间,刘协感觉整人都轻松了许多,董卓这厮总算是死了,悬在头上那柄利剑也消散了。
“赵爱卿伏杀董贼有功,当如何赏赐?”
刘协询问起众大臣,毕竟这是他头一次嘉奖有功大臣,经验为零,只能求助这些老臣。
众大臣你看我,我看你,最终让司徒王允说话。
“回禀陛下,臣认为此次赵郡守伏杀董卓,有救国护驾之功,可任二品镇国大将军。”
闻言,刘协与众大臣纷纷点头,一致认为此任命合理,同是太守之职的袁术,也兼领着二品级后将军。
赵云不禁翻了个白眼,你们在瞎点个啥头,这份任命书会有几个诸侯认可?
见众大臣无异议,刘协问起当事人:“赵爱卿,你呢?”
赵云:“臣无异议,只是有一事,望陛下准许。”
刘协一听,顿时来了兴趣。
“爱卿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