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一直以来,江远几乎都是把餐饮公司这里的工作交给于珍来处理,他自己是捞了一个清闲,现在想想,好像自己还真没有把于珍当成什么外人,更没有产生什么怀疑。
想想当初见到于珍的时候,一个离婚带孩子的中年女人,刚刚从她工作的酒店辞职,也没感觉有什么不对。
对于珍的信任也是一点点从食堂发展慢慢积累的,平时有事就让于珍去做,倒还真没有想过人是什么样的人,值不值得信任。
被背叛的次数多了,原来没人说还好,现在邓元元的问话,把江远也给问住了,好一会儿他才道。
“应该可以信任,餐饮公司能发展成现在这样,不好说全是于姐的功劳,但最起码一半的功劳她还是有的。
不管是遇到什么困难,还是日常管理,我这么一个甩手掌柜,真的全是靠了她。
何况这一次配送公司的事情,也是她主动跟我提的,她要是不说,我都不知道,所以我感觉应该可以。”
邓元元可没有江远这么乐观,声音低沉的道。
“不管可不可以,这两个公司最好还是分开,先防一手再说,这也是对于姐的保护。”
这件事情本身就没有定论,江远犹豫了一下道。
“行,那就换个人。”
换人的事情江远倒也没有为难,本身餐饮公司就是一个繁琐的工作,再加上配送公司的话,光靠于珍一个人去忙,也根本不太现实。
随后邓元元又与江远解释了一下她对配送公司的理解,江远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公司还能有这么多的发展方向,而且都是直接面对居民客户的。
这么大的一个服务基数,怪不得邓元元说配送公司有发展呢。
不过有发展归有发展,世界上能发展的东西多了,真能做起来的又能有几个,先让于珍去考察考察,如果蓝人配送真的比较合适的话,他就跟进。
到时候看看是另外找人,还是让于珍接手,那都可以再议,反正也不急于一时。
于珍考察的速度是真的快,仅仅五天的时间,她就重新回到了京都。
看着她整理的这份可行性方案,江远一度怀疑于珍以前不是在酒店工作,而是正经的一个公司白领,这做的也太详细了。
蓝人公司的运营流程图,服务费用标准,人员规模,覆盖范围,把人家的信息给摸了一个遍。
后边又把保龙餐饮公司的优势,还有平昌这里的工作难度,都一一列了出来,上下比对的结果,江远实在是没有看出来,自己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于姐,按你这个上面的写法,你是说这个事儿咱们能干?”
于珍很认真地回答道。
“江总,这个事儿咱们不光能做,而且比他们要有很大的优势。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现在很缺钱,后劲没有咱们强。
他们刚刚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领头的是几个还没毕业的学生,目前一共是服务六个校区,有着一个30多人的团队,他们应该属于咱们目前配送模式的一个升级版。
咱们还是用电话来订餐,而他们刚刚把客服这一步给取消掉了,全部使用了网上订餐系统。
那个网站你应该看过,他们是把订餐流程分为了三个部分,客户,商家,还有他们自己的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