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现在这几十平的房子也值个大几十万,能拿回来也算给他和邓元元在这里留了一个家。
又是坐飞机,又是坐车,江远是睡的天昏地暗,另一边胡微微坐在平昌临时办公的酒店里,听着助理跟她汇报工作。
“胡总,你让我查江远的餐饮公司现在有消息了。”
胡微微手放在桌子上,认真的看着助理道。
“什么情况?”
“他的餐饮公司是去年九月十五日开业的,因为中间经过了一场爱心企业的新闻风波,所以受到了很大的关注,自打开业以来,一直好评不断,生意很好。
据传言,当时他们那个食堂日收就在五万左右,而且现在好像已经达到了日收十万。”
胡微微打断助理的话道。
“这些东西我都知道,要不是因为这个我也不可能让他们给我安排那些人去他那里上班,说说那些分店,我今天怎么听江远说他要在平昌开三十家分店呢?”
原来胡微微只是知道江远要开分店,但也没有太过于往心里去,按她所想,应该是帮着安排一些职工过去,有个应付她的地方。
但今天江远那一句无心的三十家分店开业计划,可是让胡微微一时间没摸到什么头脑,就帮着安排一百个职工,你跟我说要开三十家分店?
我自己租房的生意这么需要扩大门店点位,到现在也没敢说往三十个分店的规模上做,你到是做上了?
等胡微微心里挂着事回了酒店坐在那里准备工作的时候,突然间一道灵感从脑海中划过。
如果说三十家分店只是为了安插一些职工进来,自己顶了天的心里不太舒服,说一句江远的生意越做越大,恭维恭维,捧个场面。
可江远做这三十家分店,仅仅是做这三十家分店吗?
会不会是江远有意有什么其它的商业性的布局,要是从三十家分店做到三百家,三千家呢,是不是就不仅仅是安排几个人,还能创出一个新的“爱国”品牌?
品牌的价值胡微微可是比江远这个“普通”人了解的太多了,只要能把品牌做出来一个样子,那钱可是能无数的往兜里装。
做的好的话,甚至还能把品牌做上市,收刮更多人的钱。
南区的一块地,现在自己还要下各种手段才有希望拿到手,真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十块,那也是闭着眼睛就能拿啊。
胡微微不由的怀疑,江远这个人是真傻,还是心怀锦绣跟自己装傻,他能有这个未来的蓝图吗?
助理的汇报打断了胡微微的思绪。
“他们的分店计划是准备在平昌几个大的小区和街口,开三十家小型的保龙快餐,以三到四个人的安排做为这里的配置。
对外的说法是要安置更多有困难的残疾人职工,也正是因为这个说法,还有他们专门针对出租车司机做的减价优惠,让现在这五家门店的生意,很是出彩。
听说现在每家的营业额日收都在六千以上。”
心里头有了预设,胡微微越听越觉着这是江远“远大蓝图”的前置工作。
为什么他能在宋大海受到政府压力的时候,“义无反顾”的接手了保龙公司。
为什么在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地产公司毫无动作,反而开始了餐饮公司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