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四处打听着要卖蒜的人,只隔了这么一天又变得惜售起来。
当然,谩骂声也不少,酒楼里还有人摔杯子的。
尤其是昨天华荣冷库刚刚卖了大蒜的众人,更是有人耍起了酒疯。
惹得众人很是厌烦。
不过,知道内情的还对这些人抱有同情,就一天,一天时间让他们损失不可估量的钱,要是不发点酒疯,可能人就真被刺激的疯了。
随后的第二天,收蒜行动仍旧在继续。
不过今天整个山阳市场卖蒜的人少了很多,同时也多了一小部分小数量买蒜的客户。
原来都不用找经纪人直接问问就能在山阳买蒜的客户,在第三天开始,竟然不得不找经纪人在中间穿线,否则一斤蒜也收不到了。
连续几天的大量收蒜,蒜价也是一路上行到最高价一块六毛三。
电子盘更不用说,三千八百四一吨,让大家赚了一笔好钱。
整个山阳市场,好像一下子迎来了大蒜的春天。
临港,做为青州的地级市之一,市内的企业龙头天龙集团,起家之初就是借助山阳的农产品发的家。
直到现在,在机械,电子,科技,地产等多方面发展后成为临港支柱性公司的天龙集团,仍旧在集团内保留着农产品这个项目。
甚至因为大蒜出口等利益和政治原因,占比还不小。
作为大蒜电子盘的背后支柱,除了政府背书,天龙集团是最主要的公司之一。
天龙集团自己的办公大楼,董事长办公室内,朱富贵和副总李锐面色都不算太好看。
朱富贵五十多岁,算是借助改革开放政策闯出来的代表性人物,以前闯荡时的凶狠,在天龙集团稳定后,变得慈眉善目起来。
任是哪个不熟悉的外人来看,都是一个事业有成,温柔平和的“企业家”。
可是此时,朱富贵皱着眉头看着手中的数据报表,看着李锐不善的问道。
“电子盘的价格涨成这样为什么不提前说?”
李锐做为公司统管电子盘的副总,一脸的委屈道。
“朱董,前天大蒜价格突然涨到三千六百八的时候我就说跟你汇报,但朱经理说他有办法把价格打下来,结果今天又涨了两百,他那个脾气,我也管不住啊。”
李锐真的是心里委屈的不行,公司虽然说他负责电子盘,可是他只能管理技术这一块,业务那里都是由朱富贵的侄子朱海山来统管。
因为集团的事情太多,朱富贵这里对电子盘的关注只是一周听一次汇报。
平时电子盘很是稳定,基本都是在三千左右变动,谁知道前天突然有了大幅度的涨幅。
按李锐的想法肯定是当场就要跟朱富贵汇报的,但朱海山不同意,非得说他能让价格变回去,为此还让李锐给他一天的时间。
李锐明白,这是朱海山怕朱富贵因为这个收拾他,所以哪怕平时嚣张跋扈的朱海山,也不得不跟他“求情”。
吃他们老朱家的饭,朱海山又说他有办法,而且只是给他一天的时间,李锐到底没有头铁的坚持自己的意见。
结果没想到,第二天收盘的时候,价格又涨了两百。
这一次李锐可就不管朱海山再说什么了,要是因为什么面子问题把自己搭进去,李锐可不愿意,赶紧把消息递给朱富贵。